瑞典敲定加入北约,俄罗斯迎来噩耗,关键航道被切断 彻底陷入被动

2024年02月28日15:05:21 国际 1190


瑞典敲定加入北约,俄罗斯迎来噩耗,关键航道被切断 彻底陷入被动 - 天天要闻

土耳其批准瑞典加入北约后,当地时间27日,匈牙利国会以188票赞成,6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瑞典加入北约的请求,此役过后,瑞典在加入北约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投票后的发言中表示:北约迎来了第32位成员,瑞典的加入将会让北约变得更加强大,让瑞典变得更加安全,德国总理朔尔茨也说,瑞典的加入强化了北约的防务联盟,使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变得安全,英国首相苏纳克在社媒上写道,这将是北约历史性的时刻,值得所有人铭记。

瑞典敲定加入北约,俄罗斯迎来噩耗,关键航道被切断 彻底陷入被动 - 天天要闻

北约高层对于瑞典的加入都难掩喜悦之情,这其中的缘故当然是,北约对于俄罗斯的“包围”又更近了一步,目前,瑞典的加入让欧洲的安全格局又提升了一个层次,特别是波罗的海几乎是成为了一个“北约湖”,一旦,俄罗斯与波罗的海四国中任何一个国家发生冲突,那么北约就能彻底阻断俄罗斯在这条航道上活动空间。

瑞典敲定加入北约,俄罗斯迎来噩耗,关键航道被切断 彻底陷入被动 - 天天要闻

显然,瑞典加入北约后,俄罗斯几乎是陷入完全被动的局面,那么瑞典为何要快速加入北约,追根溯源还要从俄乌战争开始,瑞典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俄罗斯对于乌克兰不宣而战,尽管瑞典和俄罗斯没有土地边界,但是也是可以通过波罗的海相连,现在,北欧三国已经加入北约,瑞典遭遇战争的可能性增大,在加之民意的驱使,瑞典加入北约将会降低给人民带来战争的风险。

万万没有想到,在几十年前,北约多次试图拉拢瑞典,最终都未能实现,那个时候,瑞典一直保持中立,奉行军事不结盟的政策,现在,瑞典突然废除了中立国家的性质,转头向北约的怀抱走去,不得不感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没有永远的朋友,更没有永远的敌人。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对于瑞典加入北约一事还没有作出回应,不过,事实已经摆在面前,瑞典无疑是北约最为完美的一块拼图,从瑞典的军事实力来看,拥有约5万名士兵,90多架国产JAS39“鹰狮”战斗机和多艘舰艇,这样的军事实力对于北约而言可谓是如虎添翼。

瑞典敲定加入北约,俄罗斯迎来噩耗,关键航道被切断 彻底陷入被动 - 天天要闻

现在看来,北约从经济和常规武器上已经超过俄罗斯,那么北约和俄罗斯是否会拥有一战,从北约咄咄逼人的态势来看,只能说有可能,德国防长皮斯托瑞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说,他不知道北约和俄罗斯什么时候会发生战争,但是,可能就会在五年至八年内发生,这或许就是埋下了一个伏笔。

当然,在拥有核武器最多的俄罗斯面前,北约定然不会傻到同俄罗斯进行全面冲突,除非是欧洲不想要了,那么当下的代理冲突,可能会成为北约和俄罗斯未来较量的一大方向。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文化强市再添新平台!东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正式试运行 - 天天要闻

文化强市再添新平台!东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正式试运行

近日,东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正式试运行。作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十大文体设施之一,基地是文化强市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对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文化品牌、擦亮城市名片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增强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全市学习传承东莞
鲁比奥很尴尬,专机飞绕亚洲国家转了一大圈,就是进不来中国 - 天天要闻

鲁比奥很尴尬,专机飞绕亚洲国家转了一大圈,就是进不来中国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亚洲行程成了个大新闻。这哥们儿坐着专机跑了一圈,去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还参加了东盟外长会议,可就是没来中国。咋回事儿呢?这背后有啥故事?先说说这人吧。鲁比奥,1971年5月28日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家里是古巴移民
俄乌打了三年,打穷了三个国家,富了三个国家,中国也在其中 - 天天要闻

俄乌打了三年,打穷了三个国家,富了三个国家,中国也在其中

俄乌战争打到今天,已经整整三年了。从2022年开打到现在,这场仗不仅把乌克兰和俄罗斯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还把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搅得天翻地覆。有的国家被打得喘不过气,有的却趁乱赚得盆满钵满。中国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没闲着,在这场乱局里找
澳大利亚外交超出预期,将考虑中美间平衡战略 - 天天要闻

澳大利亚外交超出预期,将考虑中美间平衡战略

最近在北京开了会,是学术共同体第18次会议,我2008年参加过他们第一场会议,没想到一晃17年过去了。第一次会议的时候还记忆犹新,当时几百上千名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汇聚一堂,感觉交流起来非常畅快。 ....
马克龙拉拢英国,要摆脱对中美的依赖 - 天天要闻

马克龙拉拢英国,要摆脱对中美的依赖

法国总统马克龙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强调一遍欧洲的战略自主,声称要摆脱对中美两国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一极,奈何法国号令不了欧盟,在内部还要跟德国竞争影响力,在此情况下,马克龙想到了拉拢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