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开发票、驾照销分、花呗取现、信用卡办理……这些五颜六色的小广告近年来改换地点,从公交站、小区楼道逐渐转向共享单车,给绿色出行工具增添了一抹“辣眼”的杂色,治理这一乱象的呼声渐起。
记者走访:小广告“缠”上共享电单车
7月11日,930记者在南宁地铁一号线麻村地铁站外看到,路边停放着不少共享单车。但其中有少部分共享电单车被人粘贴了小广告,其位置多在车头、置物框这些使用者容易发现的地方。而其中涉及的内容,也大多都是“代开发票”的广告内容,记者注意到,其中一辆共享电单车被喷涂上“黄色网址”的信息。

在南宁市兴宁区北宁路一处共享电单车停放区,记者注意到在二三十辆共享单车中,有五、六辆共享电单车被贴了小广告,广告内容涉及“办证刻章”“代开发票”“公积金取现”等。
在南宁市青秀区新民路地铁站一处共享单车停放区,记者发现依然有部分共享单车被贴上了小广告,内容涉及“信贷”、“代开发票”等。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共享单车上张贴的小广告内容五花八门,但广告最多的是“代开发票”。这些小广告大多数是粘贴式的小纸片,偶尔还会出现喷涂式的小广告。

市民:希望能有效治理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
“甚至还有小广告二维码直接贴在共享单车扫码部位,确实是干扰了用车,所以我就不得不去找车尾部的二维码来扫,或者换另外一辆共享单车。”大学生小黄认为,小广告侵占共享单车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也给用户造成不便。
南宁市民李女士表示:“共享电单车上贴有小广告,我见到的并不多,但是如果看到,肯定是比较反感,就不太想用了,希望能整顿这一现象,治理一下。”
南宁市民张先生说:“一般我都不会去扫那些广告,还是比较排斥,希望能够清理一下。”

运营企业:一直在清理寻求多种方式遏制小广告
记者走访还发现,不少共享电单车上还残存着一些被清理过的小广告痕迹,共享电单车运营企业应该是采取了一些行动。

南宁市城市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平时巡查中如果发现共享单车上被贴上很多的小广告,就会提醒相关运营企业及时清除小广告,运营企业也开展了专项清除行动。
不同于之前固定的“城市牛皮癣”,附着在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呈现隐蔽性、流动性更强的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理难度。
滴滴青桔的工作人员介绍,日常会组织清理违规小广告专班,运维人员会随身携带清理工具,每天对路面及仓库车辆巡查,若路面作业过程中发现被张贴或喷涂违规小广告的车辆,运维会第一时间拍照记录,上报具体点位信息及违规小广告粘贴情况。如遇较难清理车辆,会将车辆调度回仓处置。
哈啰品牌公关华南负责人张津豪向记者介绍:“我们的一线运维人员会每天随身携带抹布、清水、简易维修工具等,对车身的小广告进行处理。如果是特别难清理的,就要拉回仓库去处理,有些用除胶剂处理不了,就要拿小铲子一点点清理,会对车体有所损伤。”

哈啰方面还介绍,针对“牛皮癣”黏上共享单车这一头疼的问题,他们的产品开发部门,探索使用新材料,在车架上使用了颗粒防粘贴涂层,相比旧款车可以更好的将小广告撕下清理,防止被“粘死”,但依然不能彻底遏制。哈啰方面计划今年在南宁的部分街道发起小范围撕小广告的公益活动,将联合街道办、志愿者、用户等一同开展。此外,哈啰品牌公关华南负责人张津豪向用户发出呼吁:“希望用户参与随手清理单车小广告行动,及时制止张贴小广告等不文明现象,共同维护市容环境和行业秩序。”

学者: 呼吁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
对于共享单车运营方来说,车身上被贴上小广告不仅关乎运营成本,也影响着城市内的投放额度,另外一方面也影响了市容市貌。谁来治?怎么治?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认为,需要呼吁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运营方、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城管、街道等多方共同参与,从源头上依法打击,在行动上多方合力。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共享电动车上的‘牛皮癣’现象是一个新问题,我想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相应的责任。我认为共享电单车的平台公司要担负起清除小广告的主体责任,如果发现车身被贴上小广告,应该主动予以铲除。其次,像公安、城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一些职能部门,也要联合起来开展对小广告的监督检查以及铲除的行动。最后,我们广大的市民也有举报的义务,如果要是发现车身有这一类的小广告,可以向相关部门以及向平台公司进行投诉,督促他们对这些小广告进行铲除。总之,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备的监管和处理的体系,形成闭环,这样才能够真正管好和铲除这些小广告。”
记者: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