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越南刚签完"零关税"贸易协定,转头就挥起40%的"反华关税大棒"——这哪是谈合作?分明是美国逼越南当"反华马前卒",结果中国霸气发出警告!
美越协定:美国逼越南当"反华工具人",连中国货过境都要"交买路钱"
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美越达成历史性协议":美国对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对"经越南转运"的中国商品加征40%关税。
这条款就是美国精心设计的"供应链绞杀"——只要中国商品通过越南贴个标签再出口美国,就要多掏40%的钱。
但扎心的是,越南对美出口的商品里,33%(约450亿美元)是中国商品"简单加工"后转口的,涵盖电子零件、光伏组件、纺织面料这些中国优势产业。同时,美国逼越南企业把40%的原材料、零部件换成"越南本地生产",否则不享受零关税。
最讽刺的是,越南还主动"配合"美国核查中越贸易数据。协议里明文要求越南建立"中国转口监测系统",允许美方随时查账。这哪是"合作"?分明是把中国产业链的"底裤"都扒给美国看,帮着美国精准打击中国供应链。
越南的"蠢操作":卖中国利益换美国"零关税",结果被中国"反杀"
越南签这协定的时候,估计觉得自己可聪明了:既拿了美国的"零关税市场",又能继续从中国进货。结果呢?美国关税大棒一挥,越南立刻现了原形——
越南对美出口的确占其总出口的30%,可问题是他们60%的电子零部件、80%的塑料原料全依赖中国。要是真按美国要求"切断中越供应链",越南工厂要么高价从其他国家买材料(成本涨30%以上),要么直接停工。
气的越南工业部长最近急得公开喊:"我们和中国产业链绑了20年,哪能说断就断?"
更打脸的是,越南刚签完协定,转头就对中国的热轧卷钢加征27.83%的反倾销税。这操作,不就是吃着中国饭还想砸中国锅吗?既想讨好美国,又不想丢掉中国市场,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中国的"反制王炸":谁卖中国利益谁死,全球都听见了
面对美越的小动作,中国的回应又快又硬。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直接说:"有关谈判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更明确:"坚决反对以牺牲中方利益达成交易,若发生,必反制。"
中国的底气在哪?
第一,稀土王牌攥得死死的。中国控制全球80%的稀土加工产能,越南电子厂用的永磁电机、美国导弹制导系统用的钕铁硼磁铁,全得找中国买。要是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越南电子产业直接"瘫痪",美国军工企业也得跟着抖三抖。
第二,RCEP红利让中国"进可攻退可守"。越南是RCEP成员国,中国商品通过RCEP零关税进入越南后,还能再出口到其他成员国(比如泰国、马来西亚)。美国想用"零关税"让越南取代中国?做梦——中国商品在RCEP内的成本优势,美国根本拼不过。
第三,产业链黏性让越南"脱钩即死"。中国在越南投了3000多家工厂,从纺织到电子,从原材料到成品,中越产业链早就"你中有我"。越南要是硬要"脱钩",3000家中国企业可以直接撤资,越南制造业立马倒退10年。
美国的"分化游戏"破产:38国用脚投票,中国才是"定盘星"
美越协定不是孤例。美国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本质是用"关税大棒"逼全球38个国家"选边站"——要么配合美国对华施压,要么承受高额关税。
欧盟已经被迫分裂:德国汽车工业(年对美出口480亿欧元)想妥协,法国农产品(葡萄酒、奶酪)坚决反对;日本刚配合美国限制中国稀土,转头就想用稀土加工技术换汽车关税豁免;印度更惨,和美国签了"里程碑协议",结果美方在协议里塞了"毒丸条款",逼印度放弃和中国合作。
而这群人里面,加拿大的遭遇最打脸:6月27日,美国以"数字服务税"为由终止贸易谈判,威胁加税20亿;同一天,加拿大却偷偷采购中国船舶——一边打压中国企业,一边离不开中国制造。
他们的选择已经证明了一个真理:美国的"选边站"是陷阱,不是机遇。就像咱们外交部说得直白:"任何试图牺牲中方利益的行为,必将付出代价。"
中国的霸气,是对全球的"定心丸"
美越协定闹得沸沸扬扬,本质是美国在玩"分化游戏"——想把全球供应链拆成"美国朋友圈"和"中国朋友圈",自己当"带头大哥"。可中国用行动证明:供应链不是谁封就能封的,朋友不是谁吓就能吓跑的。
越南的"愚蠢示范"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跟着美国反华,最后砸的是自己的脚;和中国合作,才能稳住产业链、赚到真金白银。
中国商务部那句"谁卖中国利益谁死",不是空话——它是对所有想"骑墙"国家的警告,更是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定调"。
你怎么看美越贸易协定?觉得越南能扛住美国的"关税大棒"吗?评论区聊聊~
资料来源:
①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越贸易协定答记者问(中国新闻网,2025-07-03)
② 商务部:坚决反对以牺牲中方利益达成交易(央视新闻,2025-07-03)
③ 美越贸易协议影响分析:40%转运关税直指中国产业链(第一财经,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