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近有点飘了。
他们以为捏着中国稀土的“命门”,就能逼中国在医疗器械采购上低头;结果中国反手一巴掌扇过来——7月6日,商务部直接宣布对部分欧盟医疗器械实施对等限制,打得欧洲企业措手不及。
欧洲的“嚣张剧本”:拿稀土当筹码,逼中国“服软”
欧洲这一轮操作,从一开始就透着股“我吃定你了”的嚣张。
故事要从今年6月说起。欧盟委员会突然抛出个《国际采购工具》(IPI),宣布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其500万欧元以上的医疗器械公共招标,理由是“中国长期歧视欧盟企业”。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借口就是个遮羞布——
欧洲真正的目标,是想用医疗器械当“人质”,逼中国在稀土出口上让步!
过去几年,中国为了维护稀土产业安全,对镝、镨、钕等关键稀土元素实施了出口管制。欧洲急了:他们的高端芯片、新能源电池、军工设备全靠中国稀土“续命”,一旦中国收紧供应,欧洲工业立马得“卡脖子”。
于是欧洲使出了“围魏救赵”的老套路:先拿医疗器械市场当筹码,威胁中国“不开放采购就制裁稀土”。按照他们的设想,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欧盟企业每年能在中国赚1000多亿,要是被限制采购,中国企业肯定急;中国企业急了,稀土谈判就能松
可欧洲算漏了一件事: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怕你制裁”的中国了。
中国的“忍无可忍”:你耍我?那我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面对欧洲的威胁,中国一开始保持了克制。
从年初开始,商务部多次主动找欧盟谈,表示有话好好说,别搞单边制裁;6月19日,商务部长王文涛还和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视频通话,希望“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结果呢?欧洲根本不当回事,6月20日直接甩出IPI禁令,连“给中国留面子”的缓冲期都省了。
这哪是“谈判”?分明是“我拳头硬,你就得听我的”的霸道逻辑。
中国这次彻底寒心了:你欧洲一边在中国市场赚着钱,一边骂中国“保护主义”;现在还想拿我们的稀土当筹码,当我们中国是软柿子么?
于是,中国的反击来了——7月6日,商务部发布通知:4500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确需进口医疗器械的,必须排除欧盟企业;非欧盟企业的进口货,在合同里占比不能超过50%。
这招有多“解气”?
第一,精准戳中欧洲“命门”。
欧洲企业最赚钱的就是MRI、CT、人工脏器这类高端医疗器械,单价普遍超4500万。中国一刀切限制,等于直接断了他们的“财路”。德国西门子的MRI设备在中国三甲医院占有率超30%,荷兰飞利浦的超声仪年销售额超50亿,现在全得凉。
第二,留足“合作空间”,专治“吃中国饭砸中国锅”。
在华欧资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不受限——西门子在上海的工厂、飞利浦在苏州的基地,照样能参与政府采购。但那些没在华设厂的欧洲企业?不好意思,你们连“捡漏”的资格都没了。
第三,反制措施“师出有名”,把欧洲的“双标”扒得底裤都不剩。
欧盟说中国“歧视欧盟企业”,但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总额1010亿,占全国进口量的43%;其中MRI、CT等高端设备,欧盟企业占了近一半。明明是欧洲自己“占着中国便宜不松手”,现在倒打一耙说中国“歧视”,这脸打得啪啪响。
欧洲的“慌”,藏都藏不住
德国某医疗器械公司高管在财报会上哭丧着脸:“中国是我们的第二大市场,占我们营收的28%,现在突然被限制,今年业绩肯定要下滑15%以上!”
法国某医疗设备公司更惨——他们刚中标中国某省5000万元的招标项目,结果反制措施一出台,项目直接黄了,前期投入的2000万调研费打了水漂。
更尴尬的是,欧洲的“反击”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虚弱。
这些年,欧洲医疗器械企业早就习惯了“躺着赚钱”:靠技术垄断抬高价格,靠市场准入搞“霸王条款”。现在中国一限制,他们连“降价竞争”都不会了——中国联影的MRI设备性能已经追上西门子,价格还便宜30%;迈瑞的监护仪在欧洲医院的装机量超过10万台,比飞利浦还多。
欧洲企业要是再闹,只会加速中国企业的替代进程。
中国的底气:你敢耍我?我有的是办法“治你”
这场风波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欧洲以为捏着稀土就能拿捏中国,结果中国根本不吃这一套。
中国的稀土产业,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了。2023年,中国稀土开采量占全球60%,精炼产能占80%;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握了从开采到分离、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技术,美国、日本想绕开中国搞稀土,根本不可能。
欧洲不是想逼中国在稀土上让步吗?中国偏不。7月6日的反制措施里,特意提到“血液制品行业人士表示‘4500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订单极少’”——言外之意就是:稀土的事,我们根本不急;你要玩,我们就陪你玩到底。
更绝的是,中国的反制还“敲山震虎”。欧盟最近正想和中国谈电动汽车、光伏产品的贸易摩擦,结果医疗器械的反制直接给欧洲提了个醒:别以为中国好欺负,惹急了我们,你们什么好处都捞不着。
欧洲这次算是栽了个大跟头——他们以为用医疗器械当筹码能逼中国低头,结果反被中国“精准打脸”;他们以为中国还在乎那点医疗器械市场,结果中国根本不稀罕;他们以为中国会被稀土“卡脖子”,结果中国的稀土产业早就“硬到没朋友”。
这不是“贸易战”,是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反击。中国开放的大门从来没关过,但想“占便宜”“耍横”?门儿都没有!
大家觉得,我们这场反击解不解气?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资料来源:
①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答记者问(央视新闻,2025-07-06)
② 欧盟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招标,中方发声:典型的“双标”(环球网,2025-06-21)
③ 财联社:中方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采取“对等限制”,业内:三大品类受关注(财联社,2025-07-07)
④ 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数据报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