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媒卫星社本月17号发布的报道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于当天以“战争罪”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了逮捕令。理由是俄罗斯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将乌东地区的数千名乌克兰儿童,以及数量更多的乌克兰居民转移至俄罗斯境内。而遭到指控的除了普京之外,还有俄罗斯联邦政府儿童权利专员贝洛娃。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判决出炉之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第一时间作出回应,高度称赞国际刑事法院的判决是一个“历史性的问责”。
而白宫方面也随即附和,称国际社会必须追责俄罗斯犯下的战争罪行,以反俄著称的波兰则更为激进,扬言普京必须接受战犯审判。欧盟外长博雷利稍微“委婉”一些,没有对克里姆林宫指名道姓,而是要求俄罗斯必须对自己在乌克兰犯下的暴行负责,并强调这关乎“国际正义”。面对着美欧如此卖力地表演,俄罗斯却对此反应平平,因为俄罗斯在2016年就宣布退出国际刑事法院,而且从未核准成为国际刑事法院缔约国。
换言之,所谓的“逮捕令”在俄罗斯面前根本就是废纸一张。当然,国际刑事法院还有另一种解决方案,那就是在普京入境国际刑事法院缔约国的领土时,缔约国实施强行逮捕,但鉴于这位“目标人物”是俄罗斯最高国家元首以及俄罗斯武装力量的三军统帅,“抓捕”过程可能会有一点“小刺激”。事实上,非国际刑事法院缔约国的不只是俄罗斯,中美两国也都没有签字加入,安理会五常之中最具分量的三个常任理事国都没有选择加入,从一开始就宣告了该组织作出的任何判决,对中美俄而言都只具备象征意义而非实际意义。
有关乌东地区居民被转移至俄罗斯境内这件事,泽连斯基已经不止一次在西方媒体面前“诉苦”,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爱民如子”的优良品行。但他似乎忘记了,乌东从2014至2022这八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战乱状态下,但乌东人民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根本无人关心。
从基辅到布鲁塞尔再到华盛顿,所有人都关心的是冲突本身,而不是由此引发的人道主义灾难。恰恰是俄罗斯在冲突爆发之后,将身处冲突中心的平民们转移至俄罗斯境内,提供住房、补贴甚至是身份,这不得不说是对现实的一个巨大讽刺。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俄乌冲突爆发一年之后,国际刑事法院才针对此事做出判决,这个时间点非常值得商榷。一来可以证明,西方利用这场冲突,从舆论层面来攻击俄罗斯的招数已经基本见底。二来,不排除这是拜登政府为转移国际对美国金融系统风险的关注,所采取的“围魏救赵”。尤其是在美俄军机日前在黑海上空不期而遇,但是美军无人机却狼狈坠毁,拜登政府很可能是希望延续这股舆论势头,避免“美国银行破产”这件事成为国际舆论焦点,这不仅会让美国社会质疑拜登的领导能力,同时也让西方盟友感到焦虑。
但这种套路能否奏效,恐怕就连拜登自己也没底。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北约对俄制裁手段已经用尽,俄乌冲突的长期化,欧洲与美国将更加难以对俄罗斯的内外政策造成实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