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济学人】
这仅仅是虚惊一场吗?
今年4月,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解放日”加征的关税引发的全球经济恐慌,如今已逐渐被日益增长的乐观情绪所取代。迄今为止,关税引发的通胀效应尚属温和。美国商界领袖私下表示,他们现在预期贸易摩擦将促成贸易协议,而非为了摩擦而摩擦。调查显示,尽管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仍处于低位,但情况正在改善。标准普尔500指数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正如我们所报道的,7月1日在美国参议院通过、7月3日在众议院通过的“大而美法案”(bbb),其核心更像是保罗·瑞安或米特·罗姆尼所代表的传统共和党式议程——减税与削减开支,而非一场“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的幻想。突然间,商界领袖们愿意再度将特朗普视作其首个任期中的那位民粹主义者:一位值得认真对待,却不可逐字逐句听信的人物。
然而不幸的是,特朗普计划于7月4日签署成法的“大而美法案”,很可能给这幅乐观图景蒙上阴影。它揭示了特朗普对美国经济繁荣的根基造成的长远损害。
当地时间7月3日,共和党议员庆祝众议院表决通过“大而美法案” 视觉中国
该法案的主要作用是延长特朗普首个任期内本应到期的减税措施,共和党人将此粉饰为对现状的延续。然而,他们同之前的民主党人一样,无视了一个事实:现状已经不可持续。过去12个月,美国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高达惊人的6.7%。若该法案通过,赤字将维持在这一水平附近,而国家债务与gdp之比约在两年内就会超过二战后曾达到的106%。关税收入虽能缓解压力,但不足以阻止该比率上升——这意味着美国滑向危机的趋势将持续。
即便法案在财政的某些方面勒紧了裤腰带,其选择也是失当的。在预期寿命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美国本应削减对老年人的福利支出,例如提高退休年龄。但现实却是,退休人员获得了税收减免,而共和党人却在削减面向贫困人群的医疗补助(medicaid)。
法案中虽包含一些明智的措施,例如限制各州利用制度漏洞套取联邦资金,但官方预测显示,其总体效果将是令失去医疗保险的美国人增加近1200万。对于全球最富裕的大国来说,这是个可耻的数字。许多失去医保者将因新的工作要求(即“受益人必须工作”)而陷入困境。此类规定过去曾给申请人设置繁琐的文书障碍,却未能有效促进就业。
更多的“节流”来自法案废除了乔·拜登总统任内通过的清洁能源税收抵免政策。这些抵免政策充斥着本报曾经反对的保护主义“买美国货”要求。但由于国会厌恶碳定价,没有任何替代方案会取代它们。美国将再次缺乏联邦层面的脱碳政策,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将高于应有水平。特朗普对化石燃料抱着怀旧情结,忽视了可再生能源在创造更丰富的能源供应方面的潜力。在人工智能通用模型(agi)的竞赛(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训练大模型所需电力的竞赛)如火如荼开展之际,这显得尤为愚蠢。
就连该法案的通过方式也暴露了美国日益加剧的治理失灵。“大而美法案”体量庞大,是因为执政党每年很少有机会仅凭参议院的51票(而非绕过阻挠议事所需的60票)来通过一项税收与支出法案。在一份如此庞大的法案中,重要改革难以得到充分审议,大量“政治分肥”式的资金可被用来收买国会议员的支持。
乐观主义者承认以上部分或全部的问题,但辩称经济增长将消除所有担忧。更快的经济增长会减轻债务负担,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工资来惠及穷人,并使政治失灵在经济上显得无关紧要。果然,美国政府预测未来四年的经济产出将增长近5%。
然而,指望该法案带来繁荣的经济增长是错误的。“大而美法案”中已生效的减税措施提供的刺激作用甚微,而关税则起到了抵消作用。无论如何,当前利率已是特朗普上次减税时的三倍,美联储更可能通过微调货币政策立场来平衡更宽松的财政政策。供给侧减税虽有助于促进投资,但按成本计算仅占总减税额的8%。许多新减税措施(包括针对小费和加班费的免税)实际上是噱头。政府的放松管制议程或许能提供助益,但作用有限。
事实上,美国如喷泉般发行的债务将日益损害经济增长。在正常情况下,公共债务会排挤私人投资,推高数据中心等新项目的资本成本。而若债券市场迫使美国进行突然的财政调整,其代价将是巨大的。高盛银行估计,若美国国会将财政紧缩问题再推迟十年,届时可能需每年削减开支或增税达gdp的5.5%,方能稳定债务与gdp之比。这超过了2010年代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后经历的紧缩程度。若立法者觉得这过于困难,美国或许会诉诸二战结束后采取的策略:通货膨胀和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
“马拉松式投票”引发借贷危机
“大而美法案”对长期性问题的忽视,反映了一种更广泛的痼疾。特朗普倚仗美国的经济实力和无可置疑的谈判筹码,却忽视了美国成功的根基。他重启了对美联储的攻击,给经济稳定增添了新威胁。他削减科研经费的政策将损害美国创新。他对法治的轻率态度使美国的投资风险上升。尽管贸易战有所缓和,但平均关税税率仍处于一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构成了负担。即使以美元计价的美国资产在大幅升值,但以外币计价时已显落后。美元今年贬值了11%,反映出美国经济面临的真实且日益增长的长远风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