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盆友不太了解黑松,养护黑松生桩陷入了5个误区。主要表现在,对黑松采取了过多的杂木类树种措施,到处搜集养护办法,唯恐缺了哪一样导致枯桩。
其实黑松就是好养耐活的树桩,黑松制作盆景,寿命长、干虬曲、易保型,这也是大家都喜爱的原因。但是一味模仿山地环境,把黑松当做杂木类树种养护,肯定会误事。
能室外不要室内,光照好,图1
1、黑松怕涝耐干旱的观点
黑松不耐积水耐干旱,这是针对露天生存的山岭黑松来说的。实际上,我们盆栽或者地栽黑松养桩,同样是怕涝;不同点在于黑松生桩却不耐干旱,更喜欢疏松透气的腐殖土,更喜欢盆土湿润。
黑松的根系中存在较多的须根和侧根,赤松、油松、华山松多是主根上着生须根,侧根较少。我们知晓,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白根多,矿物质多的土壤中黄根多,积水的土壤中黑根多,重金属超标的土壤中灰根多。而白根有劲,黄根保命,黑根有病(腐烂),灰根要命(根系硬化)。
这就是说,须根多是白根、黄根,更喜欢湿润的环境。上述内容说明,黑松生桩放养时,既不要过于湿润;又不能太干燥,偏干不等于干旱,干燥时间稍长,有可能枯桩。对于已经成活的生桩,盆土湿润更好;定型的黑松盆景,可以适当控水,控制枝条节间长度和针叶长短。
覆盖青苔更湿润,图2
2、黑松裸根移植能活的观点
有盆友坚持裸根移植黑松能够成活,如苗圃的小黑松苗,但是下山桩成活率太低。这是因为,黑松具有菌根菌共生,不带原土,共生的菌根菌也没有了。而根系需要菌根菌分解的物质生存,没有菌根菌,根系只能饿死。
这就是为什么移植黑松需要两年时间,先开挖树穴,切断主根,回填种植土和生根粉,来年再移植的原因。
带土球采挖生桩,图3
3、黑松翻盆需要带土球的观点
黑松上盆2-3年需要翻盆换土。我们采挖生桩时需要带原土,有利于提高成活率,翻盆时需要带土球吗?建议是不需要带土球。这是因为,采挖生桩时带有的原土球变得非常坚硬,通透性差,养分少,板结程度高,基本没有微生物存在,这样的土球减少了养分供应,不利于菌根菌生长。
我们换盆的时候,黑松的须根已经很密集,无须担心成活率的问题。所以换盆时,可以先控水,再脱盆,用水把根系中间的盆土冲洗干净。
腐叶土,大肥大水,图4
此处注意,冲洗干净后,一定要用加入微生物菌剂的黄泥浆挂浆。这是黑松树桩翻盆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后期生长的基础。
微生物菌肥、菌剂,不只是松类素材需要,大部分树种也需要微生物参与根系活动。我们可以看看蔬菜、水果、庄稼,凡是有机肥和化肥混合使用的色泽鲜艳口感好,只用化肥的就差远了。这就是微生物菌剂的功劳。
使用菌根菌剂和有机肥,图5
4、黑松浸泡杀菌剂消毒的观点
有的盆友用多菌灵浸泡根系,导致枯针却没有落针,干透了。松类素材不能使用落叶杂木浸泡根系的做法,道理同上,把菌根菌都杀死了。
上盆时不带土球,加入腐叶土,图6
5、黑松不喜肥水的观点
这是有盆友根据山松生长的环境得出来的结论,实则错误。许多资料介绍,黑松耐寒耐干旱耐瘠薄。在山岭地块,缺水少肥,为了活下去只能耐瘠薄耐干旱,并不能说明不喜欢肥水。
咱们常说中国老百姓吃苦耐劳,这都是缺钱逼得没办法。为了表扬穷人,发明了吃苦耐劳这个词。有钱了谁还吃苦耐劳?看看那些大富豪,哪个靠吃苦耐劳发家?道理与黑松一样。
所以生桩成活后,就要加大肥水养桩,不要被耐瘠薄耽误事。当然,定型的黑松盆景还是要控水控肥,这样容易保型。
湿漉漉的,这是耐旱吗?图7
总结:此外还有黑松耐半荫的观点。这也是有盆友看到黑松生长在山背面,据此得出来的结论。黑松是阳性树种,喜欢全日照。除了刚刚采挖的生桩需要半荫,其他时间段的黑松日照时数越长越好。
所以我们养植黑松,需要注意分清自己的树桩,属于哪个阶段,以便合理分配光照时间。总之,本文观点是养植黑松下山桩,不能片面的想当然,把落叶杂木的做法用到黑松上面。
总结起来就是这5点,黑松盆景怕涝喜湿润,裸根移植不爱活,翻盆不要带土球,生桩不泡杀菌剂,大肥大水喂熟桩。
排水良好喜湿润的盆土,图8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盆景养护知识,关注公众号“盆景阅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