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广东,林彪和叶剑英陈赓意见分歧,关键时刻毛主席连发两电报

2020年12月16日03:05:12 历史 1734

1949年10月中上旬,林彪指挥的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遵照毛主席“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部署同时向湖南和广东进军,中南地区的解放指日可待。

进军广东,林彪和叶剑英陈赓意见分歧,关键时刻毛主席连发两电报 - 天天要闻

林彪亲自指挥四野第12、13兵团在湖南南部发起衡宝战役,准备围歼聚集在这里的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主力,力图毕其功于一役。陈赓指挥二野第4兵团(下辖第13、14、15军)和四野第15兵团两个军连同两广纵队、林平纵队共22万大军翻越巍峨雄壮的五岭山脉,进入广东。

广东的敌军主要由蒋介石嫡系部队、粤系军阀部队组成,共有第21兵团(下辖第32、50军)、第13兵团(下辖第23、70军)、第12兵团(下辖第10、18军)及第39、62、63、64、109军共11个军31个师,另外就是空军、海军部队及其他一些诸如保安、税警、交警部队,由蒋介石亲自任命的广东绥靖公署主任、粤系军阀大佬余汉谋统一指挥。就番号数量而言的确不少,3个兵团11个军的规模,放到1949年之前,不亚于当时国民党就五大战略集团。但是熟悉解放战争历史的朋友看一下不难发现,大部分军是被解放军歼灭后重建的,比如第12兵团的第10、18军。还有的军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侥幸逃脱,比如第39军。所以,广东守敌虽然看上去番号一大堆,但大部分是战斗力不强、建制不完整的乌合之众。不仅如此,蒋介石和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还继续上演宫斗剧。按说广东算是由白崇禧任长官的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的防区,而白崇禧也十分看重珠江三角洲这块近代中国最富庶的地区。特别是广州,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是直辖市,级别与省府平行,税收高于全省。控制了广东,他白崇禧尚存的20多万桂军子弟兵就有了相对可靠的粮饷来源。就在衡宝战役之前,美国海军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曾当面许诺绕开蒋介石单独与桂系合作,一开口就是7500万美元和40个师的美械装备。这也就是为什么白崇禧敢于拿出血本在衡宝地区与林彪过招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关于广东的防务,李宗仁和白崇禧一直极力主张调桂系三个军进入,同时还同余汉谋共同搞了个“湘粤联防体系”。

进军广东,林彪和叶剑英陈赓意见分歧,关键时刻毛主席连发两电报 - 天天要闻

桂系的这点小九九岂能让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蒋介石就范?广州的党政军大权全部由蒋介石的私人和嫡系把持,所以蒋介石专门威胁建议把广州改为省辖市的余汉谋、薛岳等粤籍将领:“谁反对我,我就叫谁死在谁前面。”在广东防御问题上,蒋介石又屡屡越过李宗仁直接插手,反正就是不允许桂系部队入粤。而身为广东绥靖公署主任的余汉谋,虽然倾向于桂系部队入粤,但不敢得罪蒋介石。权衡再三,他采取了一种折中方案,从广东北面的乐昌、曲江、南雄开始经英德、翁源直到广州,布置了三道防线,每条防线部署2—3个军,全部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剩下自己的旧部部署到南面的雷州半岛和海南。从这个部署不难看出,一旦解放军南下进入广东,蒋系部队首当其冲,余汉谋的旧部可以经雷州半岛撤向广西或海南岛。

敌人内部的剧烈斗争造成的防御漏洞,给我军提供了宝贵的战机。

1949年9月28日,陈赓第4兵团、邓华第15兵团的20万大军正式踏上了进军广东的征程。正是在这个时候,衡宝战役的大幕徐徐拉开,原先集中在湘粤边界的桂系部队3个军北调,为我军南下广东又一次提供了便利。而布防于广东北部的国民党军一群乌合之众哪里是解放军的对手?大多数未战先逃。陈赓兵团、邓华兵团一路南下,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作战,至10月10日就全部突破余汉谋的两道防线,逼近广州。

可就在陈赓、邓华一路势如破竹、国民党军一溃千里,广州指日可下之际,林彪的一封电报从千里之外的武汉发到陈赓的办公桌上,他要陈赓兵团停止南进广州,转兵向西入广西,占领桂林和柳州,切断白崇禧集团由湖南撤往广西的退路,配合四野第12、13兵团合力围歼白崇禧集团主力于衡宝地区。

进军广东,林彪和叶剑英陈赓意见分歧,关键时刻毛主席连发两电报 - 天天要闻

林彪之所以紧急叫停解放广州的原因在于他认为中南战场的主要敌人在于实力最强的白崇禧集团,歼灭了白崇禧集团,中南地区的军事任务就算结束了。

熟悉军史的朋友应该很清楚,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年代,我军的主要作战原则在于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和歼灭敌人的有力量,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在敌强我弱的红军时代、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初期如何有效保存自己是前提,其次才是去消灭敌人。现在形势则不一样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丧失殆尽、残余的部分苟延残喘,如有效保存自己已经不再是前提,快速歼灭敌人才是最紧要任务。就军事观点来说,林彪的主张并非一无是处。

但是林彪忽略了与军事任务并行的另一个任务——政治任务。在此之前20年的革命战争中,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因为形势原因,全党、全军的主要的政治任务集中在农村。根据战争进程的发展,1948年西柏坡九月会议提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暗示了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则正式确立了这项工作。百万大军渡江南下,同时又有几十万地方干部紧随其后。

四野进军中南时,特别是在进军广东之前,党中央专门成立了以叶剑英、张云逸、方方为第一、第二、第三书记的华南分局,主要负责解放广东和经营两广的工作,进军广东的第4兵团、第15兵团接受第四野战军和华南分局的双重领导,而几十万大军的后勤支前工作都由华南分局承担。如果放在经营多年的解放区,如此大规模的之前工作也不是件轻松的差事。更何况广东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反动势力的地盘,开展这样的大体量工作,困难可想而知。而要确保大军后勤供应工作顺畅,尽快解放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则是必然的。

因此,林彪的电报一到,以叶剑英、陈赓为代表的党政军领导人都觉得十分意外和不解。就在林彪电报到达的当天,10月11日,叶剑英、陈赓、邓华、方方、赖传珠等五人联名向林彪去电,详细阐述了解放广州的重要意义。他们首先坚决支持军委和四野在湖南、广西边界歼灭白崇禧集团的方针,但是认为第4兵团西进桂林不妥,原因是距离太远(1300里陆路),耽误时间。打下广州后以水路运输取道梧州直取南宁比较合适。更重要的是,广东的敌人还没有完全消灭,第4兵团此时西去,只留下第15兵团的两个军压力很大。

进军广东,林彪和叶剑英陈赓意见分歧,关键时刻毛主席连发两电报 - 天天要闻

两边领导人互发的电报同时也传到毛主席那里。这种做法不是越级上报,而是党中央在解放战争后期为了顺应形势发展,加强全党、全军纪律性,推进科学化、正规化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制度——报告制度。具体要求有三点:各中央局、分局和各前敌委员会对下级发出的一切有关政策及策略性质的指示及答复,同时也要发给中央一份;下级向上级所作政策及策略性的报告,也需要告知中央;每个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都有单独向中央或中央主席随时反映情况及陈述意见的义务及权利。

因此,就组织程序而言,叶剑英、陈赓虽然受林彪领导的第四野战军和华南局领导,但他们同时也是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直接向毛主席汇报问题并不违反原则。

因为距离原因,林彪最先收到叶、陈的电报。而此时衡宝战役已接近尾声,白崇禧的主力4个师在劫难逃,但白崇禧本人还有十几万人依然继续向广西退却。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林彪虽然还是建议陈赓兵团暂时不进攻广州(因为他担心会让广东的敌人逃到广西,造成敌人兵力集中的局面),但是没有把话说死,而是提出要在以歼灭敌人为前提的情况下解放广州的意见。

未等叶剑英、陈赓答复,毛主席关于第一封电报的回电到了,表示同意林彪关于第四兵团提前进入广西的意见。很显然,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问题上,毛主席和林彪是不谋而合的。但毛主席更是一位善于驾驭全局、洞察形势的伟大领袖,同意林彪的意见那时因为衡宝战役的胜败还在两可之间。当衡宝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凌晨,毛主席的主意就变了,他给林彪的电报中也详细阐述了陈赓兵团不进攻广州直接西进广西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基本上和之前叶剑英、陈赓的意见一致。事实上,毛主席在制定“大迂回、大包围”战略的过程中就非常有先见之明的指出歼灭白崇禧集团无外乎湖南、广西、云南三地,而以广西的可能性最大。歼敌于湖南,对于我军来说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条件严重缺乏。歼敌于云南,我军劳师远征,而且会给进军大西南的第二野战军主力带来麻烦,算是最不理想的。而白崇禧和他的几十万桂军都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轻易不会离开,歼敌于广西的可能性最大。

进军广东,林彪和叶剑英陈赓意见分歧,关键时刻毛主席连发两电报 - 天天要闻

前线几位主要将领在重大战略问题上产生分歧,这是很正常的事,同时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就非常考验最高领导人的领导智慧和领导艺术以及下级领导人之间的担当力。所幸的是,我军中高级领导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智慧和胸襟。叶剑英、陈赓在发给毛主席和林彪的电报中除了力陈自己的观点外,结尾也表达了坚决服从的态度,“也许这是偏重局部的看法,你们从全局打算认为必要,命令一到,我们坚决执行。”毛主席在给林彪的电报中同样也是,结尾表达了尊重林彪意见的态度,“陈赓兵团最终如何行动,须待林彪考虑成熟时再作决定。”

最后,林彪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致电陈赓“要该兵团继续向广州前进。”

而陈赓则不负众望,指挥第4兵团连续十昼夜穷追猛打,不仅解放了广州,而且将从广州逃出来的国民党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第21兵团4万多人全部歼灭在广州和雷州半岛之间的阳江地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毛主席重塑民族脊梁,消弭国耻之痕 - 天天要闻

毛主席重塑民族脊梁,消弭国耻之痕

1900(庚子年),清政府和国际列强开战,最后被八国联军打败攻进北京,慈禧和光绪皇帝出逃西安,之后全权委托李鸿章和奕劻与侵华八国以及参与和议的比、西、荷共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及其附件。其中第六项规定大清国需向诸国赔偿军费、损失
《人生若如初见》梁乡身边三个女人都不幸福,朵梅最惨 - 天天要闻

《人生若如初见》梁乡身边三个女人都不幸福,朵梅最惨

《人生若如初见》梁乡身边有三个女人却没一个是幸福的,朵梅对梁乡一见钟情,梁乡去日本留学三年朵梅等了他三年。而她不知道的是梁乡在日本对菽红一见钟情,还在离开日本前强占了菽红。梁乡回国不久便与朵梅结婚,不是因为爱,而是朵梅可以帮他在官场混的更自
马卡波罗透露出的秘密,阿萨辛刺客靠什么威震中东? - 天天要闻

马卡波罗透露出的秘密,阿萨辛刺客靠什么威震中东?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正所谓,我与赌毒不共戴天。黄赌毒,没有一个好东西。不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与黄赌不共戴天,毒是只字不提不提,但却纵横欧亚,打得阿拉 伯世界和小半个欧洲哭爹喊娘,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令人闻风色变。
明成皇后闵兹映:她时代初体验(十一) - 天天要闻

明成皇后闵兹映:她时代初体验(十一)

在公公李昰应集团还在排除异己的时候,闵兹映的团队就已经暗中集结成了一股新的势力,这股势力的存在就是为了瓦解大院君集团在朝廷中的势力范围,然后取而代之。
爬不动成历史 机器人助力登长城做好汉 - 天天要闻

爬不动成历史 机器人助力登长城做好汉

作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八达岭长城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出于曾经的军事考虑,“因地形,用险制塞”是八达岭长城修筑的重要特征。对许多游客,特别是一些高龄和行动不便的游客来说,攀爬陡峭....
郑氏家族竟是“海上带货顶流” - 天天要闻

郑氏家族竟是“海上带货顶流”

台海网5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曾宇姗/文 陆军航/图)5月24日,“圕圕围茶派”第六期在厦门市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馆区电影阅读空间举办,以《血拼的海路——解码厦门与海的百年之缘》为主题,畅....
李小龙:《冥报记》叙考 - 天天要闻

李小龙:《冥报记》叙考

一、冥报记三卷(博文堂影印高山寺本)日本明治间博文堂珂罗版印本《冥报记》【叙录】《冥报记》三卷,唐唐临著,日本高山寺藏唐经生抄本,明治四十三年(1910)大阪油谷博文堂用山城高山寺藏写本珂罗版景印本。博文堂本依原样分装三轴,外有木匣,每卷幅高27厘米,由若干纸粘接而成,每纸长22.5厘米,十三至十五行不等,上...
【三国季汉秘史274】南中虎将孟琰:渭水孤军断洪流 - 天天要闻

【三国季汉秘史274】南中虎将孟琰:渭水孤军断洪流

【南中豪族归汉营】建兴三年春,孟琰跪在诸葛亮军帐前,青铜甲胄的寒气渗入膝盖。这位朱提孟氏嫡子记得,半月前族人孟获第七次被擒时,曾用南中土语对他嘶吼:"孟家的刀剑只向仇敌!"但此刻,帐中羽扇轻摇的声音让他绷紧脊背。"孟将军可知,此战过后,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