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孟衣冠,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台演戏。成语出自《史记·滑稽列传》,“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涂,像孙叔敖,楚王及左事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春秋时期,孙叔敖担任楚国令尹,他辅佐楚庄王兴修水利、发展农牧渔业,使得楚国国力日强,并辅助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军,从而使得楚国称霸列国。可惜的是,正值壮年的孙叔敖由于积劳成疾,在楚庄王二十一年(前593年)便去世了,年仅三十八岁。
临终之际,孙叔敖嘱咐儿子说,“我死以后,你千万不要做官,返乡谋生去吧。”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果然按照父亲的嘱咐,返回了家乡。孙叔敖虽然担任令尹多年,但为官清廉的他,并无多少家产,结果其子返乡后不久,便变得穷困潦倒。
优孟是楚国的宫廷艺人,他滑稽善辩、擅长表演,常常以讲笑话的方式向楚庄王进谏。当初孙叔敖担任令尹时,认为优孟是个贤者,因此对其十分尊重。
临终之际,孙叔敖除了嘱咐儿子不要做官外,还曾对其说道,“我死以后,你没有依靠,说不定会贫困,如果那样的话,你就去拜见优孟,只要说你是孙叔敖的儿子就可以了,他一定会帮你。”
数年后,孙叔敖的儿子果然穷困潦倒,只能依靠给人背柴度日。一次,孙叔敖的儿子听说优孟路过家乡,想起父亲生前嘱咐的他,为了生存只好前去拜见,对其说道,“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之际,嘱咐我贫困的时候拜见您。”
优孟打量了孙叔敖的儿子一番,没想到他竟然穷困至此,遂对其说道,“你别出远门,等我消息便是。”
优孟回到家中后,立即命人缝制了一套孙叔敖生前喜欢穿的衣服帽子,自己则在家中不断模仿学习孙叔敖的言谈举止。优孟本就善于表演,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后,已经简直活像孙叔敖,就连与孙叔敖相熟的大臣们都分辨不出来。
做好准备后,优孟趁着楚庄王举办酒宴时,穿戴上孙叔敖的衣装,又模仿着孙叔敖的样子上前为楚庄王敬酒。楚庄王见状大吃一惊,以为是孙叔敖复活了,当场便要任命他为令尹,优孟却说,“请允许我回去与妻子商量,三天以后再来就任令尹。”
三天以后,优孟前来拜见楚庄王,楚庄王问他,“你的妻子都说了些什么?”
优孟回答说,“我妻子不同意,她说楚国令尹不值得做。孙叔敖身为令尹,忠诚廉洁,所以楚王才得以称霸。现在他死了,他儿子却连立锥之地都没有,穷得靠背柴为生。像孙叔敖那样,还不如自杀。”
不等楚庄王反应过来,优孟又接着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难以得到温饱。出外做官,自身贪赃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惧贪赃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
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做呢?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
优孟的这番说辞,让楚庄王感到十分愧疚,连忙向优孟道歉,并立即派人召见孙叔敖的儿子。
孙叔敖的儿子抵达王宫后,楚庄王先是向其致歉,接着便表示要赏赐一片封地给他,以确保功臣之后能够富贵传承。
听到楚王要赏赐自己,孙叔敖的儿子突然又想到了父亲曾经的嘱咐,孙叔敖曾告诫儿子说,“楚王曾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后,楚王要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的交界处有个叫寝之丘的地方,此地贫瘠,且名字寓意不好,楚人敬畏鬼神,而越人则信鬼神以求福。所以,能够长时间享有的,只有这个地方了。”
想到父亲的话,孙叔敖的儿子连忙叩谢楚庄王,并请求楚王将寝之丘封给自己。自觉对孙叔敖有所亏欠的楚庄王,本想封其肥沃土地,哪里想到孙叔敖的儿子竟然只要一片贫瘠之地,见其态度坚决,楚庄王只好同意了其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