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今天聊5G、刷短视频的时代,一千多年前的魏晋人也没闲着!他们搞出的“魏晋玄学”,堪称古代哲学界的“文艺复兴”,把老庄思想玩出了新花样,活脱脱一场超有梗的“哲学脱口秀”!
要说这“玄学”,和咱们现在说的“玄学”可不是一回事。现在提到玄学,可能大家想到的是星座、塔罗牌,主打一个神秘莫测。但魏晋玄学,可是实打实的哲学大IP!“玄”这个字,最早在《老子》里就闪亮登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那意境,仿佛打开了哲学的任意门。扬雄也来凑热闹,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王弼更直接,定义“玄,谓之深者也”。简单来说,玄学就是研究那些高深莫测、玄远抽象问题的学说,听着就很“高大上”有没有!
魏晋人对《老子》《庄子》和《周易》那叫一个痴迷,直接封它们为“三玄”,其中《老子》《庄子》更是稳坐“玄宗”宝座。这就好比现在年轻人追爱豆,魏晋人追的是这些经典著作,每天抱着“三玄”反复研读,还搞起了各种“学术研讨会”。
这场哲学狂欢里,诞生了不少“明星学者”。何晏和王弼绝对是“顶流”,他们提出的“贵无论”,主张“本静末动”“名教本于自然”“以性统情”,听着深奥,其实就是在探讨世界的本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这些终极问题。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清谈会上,何晏和王弼往那儿一坐,侃侃而谈,周围人听得目瞪口呆,时不时发出“哇塞”的惊叹,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学术网红”现场吗?
还有阮籍和嵇康,这两位堪称魏晋时期的“摇滚巨星”。他们不仅哲学见解独到,行为也相当“炸裂”。嵇康喜欢在大树下打铁,一边叮叮当当敲打着,一边思考人生;阮籍更是“任性”,经常驾着马车乱跑,跑到没路了就大哭一场,这波操作,妥妥的“行为艺术大师”。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玄学思想,反抗着世俗的束缚,简直酷毙了!
向秀和郭象也不甘示弱,他们对《庄子》的注解,让庄子的思想焕发了新的生机。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的年代,他们靠着对哲学的热爱,在思想的世界里纵横驰骋,为魏晋玄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魏晋玄学作为魏晋时代的思想主流,和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当代新儒家一样,都是中国哲学史这条璀璨星河中不可或缺的星星。它不仅影响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还为后世的哲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下次再有人提起“玄学”,可别只想到那些神神秘秘的占卜啦!不妨和他们聊聊魏晋玄学,讲讲何晏、嵇康这些“哲学天团”的故事,保准能让对方眼前一亮,感叹一句:原来古人的哲学这么有趣,魏晋人简直太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