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因病去世!年仅45岁

2025年05月05日10:20:12 历史 9702

5月5日,南都记者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获悉,该校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3日在武昌逝世,终年45岁。易育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组织科科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被评为该校2015年至2016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因病去世!年仅45岁 - 天天要闻

易育。

5月4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发布讣闻,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3日14时27分在武昌逝世,终年45岁。

讣闻还提及,尊重易育同志遗愿及家属意愿,丧事一切从简。5月4日在津发小区11栋家里设置灵堂,5月5日在武昌区殡仪馆天福厅举行告别仪式。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易育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该校组织科科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官网显示,2017年,易育被评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5年至2016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该校官网记录2017年优秀党务工作者易育同志的事迹显示,其2008年硕士毕业留校工作9年来,先后从事辅导员、组织科副科长、干事、科长等工作,秉持勤勉谦恭、务实高效、创新奉献的工作理念,坚持用心学、用心做、用心去思考。其培养吃苦奉献的品格,主动提前结束国家规定的产假和哺乳假,经常为各类紧急任务加班加点,放弃周末休息和寒暑假,毫无怨言。日均接待师生来电来访网上咨询40人次左右,高峰期在100人次以上,耐心热情为给党员群众提供准确的政策和建议。

采写:南都记者 杨婷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 天天要闻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近日一段贵州榕江抢险一线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背影被称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这名只留下背影的战士被找到了!他叫马东升是武警贵州总队的一名战士7月1日武警贵州总队官兵深入贵州榕江县城的小区、巷道清淤排障马东升所在的任务地点在一处巷道内那里地势低洼、空间狭小还有一段长约25米、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忆当时巷...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