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特别讲究“孝道”,我们当然应该孝顺,但是不应该是“愚孝”。
古代官员的丁忧制度,就是一种“愚孝”,一旦有长辈去世,就要被强制休假三年,如果不休息,就是不孝顺,要是休息了,就拿不到俸禄。
在这种制度下,如果家里人接连着去世,古人该怎么办?
考中进士却丧母
乾隆年间,浙江绍兴出现了一位名叫王培铸的才子。他的父亲只是一个五大三粗的铁匠,也没有让儿子继承铁匠铺的想法,十分支持孩子读书。
也正是因为有了父亲的支持,王培铸才走上了仕途。
老王这辈子最高兴的事,就是在别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孩子。
在老王的邻居眼中,王培铸这个孩子就是“老天爷”给老王的赏赐。
铁匠老王在这条街上打铁打了几十年,一直勤勤恳恳,他打出来的菜刀,一辈子都用不坏。
这条街上的邻居在教育孩子时,都会来上一句“你看看人家王培铸”,使得王培铸成为了私塾里最孤单的孩子。
王培铸还有一个叔叔,这个叔叔也曾上过学,但是他上学的时候不学好,整天跟着一帮纨绔子弟逃课逛街,最后白白浪费了几年的时光。
到最后他不仅没有学到知识,甚至连朋友也没有交到,只能给那些财主当下人,虽然挣的钱不少,但是名声却坏了。
王培铸的奶奶还活着,但是这个老太太却也不怎么明智。
当初王培铸的爷爷打铁时,奶奶就看不上眼。现在王培铸的父亲也继承了打铁的事业,奶奶依然看不上眼。
在老太太眼里,自己的二儿子比大儿子厉害多了,打铁是最没有本事的人才会干的事。
虽然老王并不觉得靠手艺吃饭有什么错,但是他不能反驳母亲,因为他不能不孝,母亲说什么他也得听着。
作为家中的主事人,老王一直对母亲言听计从。母亲出什么主意,他就怎么去做,做完之后再后悔,老王这辈子只有一件事是自己做了主。
当初老王说要让王培铸上学,老太太就不同意,说还不如早点跟着他二叔去李家混个脸熟,以后也好给李家当差。
但是老王说什么也要让王培铸去上学,既不能跟着自己打铁,也不能跟二叔当差,必须去读书。在老王的坚持下,王培铸才进入了学堂。
进入学堂的第一天,王培铸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当一众学生还认不全字的时候,王培铸已经熟读《三字经》了。
王培铸的天赋再加上他的勤奋,让他在科举一途畅通无阻,年仅三十一便考中了进士,面见了皇上,此时正是嘉庆元年。
但是就在王培铸刚见完皇上,要去领取官职时,有人就找到了他,给了一封信。
王培铸拿过来一看,是一封从老家寄来的信。
王培铸顿感不妙,当初他进京赶考时,他的母亲便生了病,虽然她嘴上说着已经好多了,但其实王培铸也能看出来,母亲的病情并没有好转。
王培铸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打开了那封信,上面写写着他的母亲去世了。
王培铸来到吏部领取官职,但是吏部的官员看到他这个魂不守舍的样子,马上就发现了异常。以往来这里领官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喜笑颜开的,像王培铸这样愁眉苦脸的人还是第一次见。
当吏部官员得知了王培铸伤心的原因后,不由得心生同情,但是同情归同情,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既然王培铸的母亲去世,那么他就当不了官了。
不过吏部的这位官员答应王培铸,等他守完三年孝回来的时候,自己一定给他找个好点的官做。但王培铸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
时光荏苒八个人
王培铸急匆匆从北京往家里赶,但是等他到家时,还是没能看到母亲的最后一面。
看着母亲的坟头,王培铸不禁泪如雨下,都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但是谁又想真的体会一下这种“伤心事”呢?
由于他们一家一直不被老太太待见,因此王培铸的母亲在家里的地位也非常低,家里的活都是王培铸的母亲干。
这也导致她年纪轻轻就累出了一身的毛病。
王培铸在家时,还会帮着母亲干点活,但是他一走,这些大事小事就又得是他母亲来操心了。
就在王培铸的母亲去世一年之后,铁匠老王又给他带回来一个后娘。这个后娘明显不是冲着老王来的,而是冲着王培铸来的。
现在镇上的人都传开了,说王培铸真是文曲星转世,已经考上功名了,肯定能当大官。因此,想巴结他们家的人把门槛都踏破了。
正好王培铸的母亲去世了,很多人盯上了这个位置,只要能当上他的继母,不愁没处享福。而老王那边,也急需一个屋里人帮忙干活,于是就又娶回来一个。
王培铸并未对此事表态,但是他对这位继母寿氏也没什么感情。
转眼间三年时间过去了,王培铸的守孝期马上就到了,他该去吏部报到了。
但是某天夜里,正在熟睡的王培铸被人说话的声音吵醒,这声音是从他们家的院子里传来的。
本该寂静无声的院子里,此刻却挤满了人,王培铸也感到很奇怪,赶紧叫媳妇起床,两人一起走了出来。
人们看见王培铸走出来,赶忙给他让开了一条道路。
王培铸心里咯噔一下,他急忙跑进屋里,发现自己的父亲还在,但是继母寿氏却已经躺着不动了。
王培铸顿时心如死灰,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守孝“轮回”之中。
寿氏去世后,王培铸又守了三年孝,而在这期间,老王又娶了一个媳妇孙氏。
三年后,孙氏又去世了,王培铸还得再守三年孝。
这一次老王并未再续弦,但是王培铸还是没能离开,因为他父亲去世了,因此王培铸还要守三年孝。
老王去世之后,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王培铸不得不出去打拼。而他的奶奶又擅自做主,将他过继给了那个绝嗣的二叔。
尽管王培铸很不愿意,但是老太太居然以死相逼,他也不得不从。
结果王培铸当了二叔的儿子后,他的二婶又去世了。
按理来说,二婶已经是王培铸的母亲了,因此他又得守三年。好不容易把二婶的三年守满,二叔新娶的妻子木氏也去世了。
现在的王培铸已经麻木了,他甚至已经放弃了做官,开始专心做自己的小买卖。
木氏的三年过去后,木氏的二叔又撒手人寰,又给他续上了三年。
二叔这三年结束后,王培铸的奶奶也去世了,又给他续上了三年。
王培铸考中进士那年他是三十出头的人,等他把这八个人丧全部守完,他已经五十五了。
后来朝廷还派人来问过他,看他还要不要当官,此时的王培铸已经靠着做生意成了当地的首富。最终这位进士选择了拒绝,彻底结束了自己与官场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