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2025年05月03日11:03:04 历史 1152

中国人特别讲究“孝道”,我们当然应该孝顺,但是不应该是“愚孝”。

古代官员的丁忧制度,就是一种“愚孝”,一旦有长辈去世,就要被强制休假三年,如果不休息,就是不孝顺,要是休息了,就拿不到俸禄。

在这种制度下,如果家里人接连着去世,古人该怎么办?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考中进士却丧母

乾隆年间浙江绍兴出现了一位名叫王培铸的才子。他的父亲只是一个五大三粗的铁匠,也没有让儿子继承铁匠铺的想法,十分支持孩子读书。

也正是因为有了父亲的支持,王培铸才走上了仕途。

老王这辈子最高兴的事,就是在别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孩子。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在老王的邻居眼中,王培铸这个孩子就是“老天爷”给老王的赏赐。

铁匠老王在这条街上打铁打了几十年,一直勤勤恳恳,他打出来的菜刀,一辈子都用不坏。

这条街上的邻居在教育孩子时,都会来上一句“你看看人家王培铸”,使得王培铸成为了私塾里最孤单的孩子。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王培铸还有一个叔叔,这个叔叔也曾上过学,但是他上学的时候不学好,整天跟着一帮纨绔子弟逃课逛街,最后白白浪费了几年的时光。

到最后他不仅没有学到知识,甚至连朋友也没有交到,只能给那些财主当下人,虽然挣的钱不少,但是名声却坏了。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王培铸的奶奶还活着,但是这个老太太却也不怎么明智。

当初王培铸的爷爷打铁时,奶奶就看不上眼。现在王培铸的父亲也继承了打铁的事业,奶奶依然看不上眼

在老太太眼里,自己的二儿子比大儿子厉害多了,打铁是最没有本事的人才会干的事。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虽然老王并不觉得靠手艺吃饭有什么错,但是他不能反驳母亲,因为他不能不孝,母亲说什么他也得听着。

作为家中的主事人,老王一直对母亲言听计从。母亲出什么主意,他就怎么去做,做完之后再后悔,老王这辈子只有一件事是自己做了主。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当初老王说要让王培铸上学,老太太就不同意,说还不如早点跟着他二叔去李家混个脸熟,以后也好给李家当差。

但是老王说什么也要让王培铸去上学,既不能跟着自己打铁,也不能跟二叔当差,必须去读书。在老王的坚持下,王培铸才进入了学堂。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进入学堂的第一天,王培铸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当一众学生还认不全字的时候,王培铸已经熟读《三字经》了。

王培铸的天赋再加上他的勤奋,让他在科举一途畅通无阻,年仅三十一便考中了进士,面见了皇上,此时正是嘉庆元年。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但是就在王培铸刚见完皇上,要去领取官职时,有人就找到了他,给了一封信。

王培铸拿过来一看,是一封从老家寄来的信。

王培铸顿感不妙,当初他进京赶考时,他的母亲便生了病,虽然她嘴上说着已经好多了,但其实王培铸也能看出来,母亲的病情并没有好转。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王培铸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打开了那封信,上面写写着他的母亲去世了。

王培铸来到吏部领取官职,但是吏部的官员看到他这个魂不守舍的样子,马上就发现了异常。以往来这里领官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喜笑颜开的,像王培铸这样愁眉苦脸的人还是第一次见。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当吏部官员得知了王培铸伤心的原因后,不由得心生同情,但是同情归同情,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既然王培铸的母亲去世,那么他就当不了官了。

不过吏部的这位官员答应王培铸,等他守完三年孝回来的时候,自己一定给他找个好点的官做。但王培铸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时光荏苒八个人

王培铸急匆匆从北京往家里赶,但是等他到家时,还是没能看到母亲的最后一面。

看着母亲的坟头,王培铸不禁泪如雨下,都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但是谁又想真的体会一下这种“伤心事”呢?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由于他们一家一直不被老太太待见,因此王培铸的母亲在家里的地位也非常低,家里的活都是王培铸的母亲干。

这也导致她年纪轻轻就累出了一身的毛病。

王培铸在家时,还会帮着母亲干点活,但是他一走,这些大事小事就又得是他母亲来操心了。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就在王培铸的母亲去世一年之后,铁匠老王又给他带回来一个后娘。这个后娘明显不是冲着老王来的,而是冲着王培铸来的。

现在镇上的人都传开了,说王培铸真是文曲星转世,已经考上功名了,肯定能当大官。因此,想巴结他们家的人把门槛都踏破了。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正好王培铸的母亲去世了,很多人盯上了这个位置,只要能当上他的继母,不愁没处享福。而老王那边,也急需一个屋里人帮忙干活,于是就又娶回来一个。

王培铸并未对此事表态,但是他对这位继母寿氏也没什么感情。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转眼间三年时间过去了,王培铸的守孝期马上就到了,他该去吏部报到了。

但是某天夜里,正在熟睡的王培铸被人说话的声音吵醒,这声音是从他们家的院子里传来的。

本该寂静无声的院子里,此刻却挤满了人,王培铸也感到很奇怪,赶紧叫媳妇起床,两人一起走了出来。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人们看见王培铸走出来,赶忙给他让开了一条道路。

王培铸心里咯噔一下,他急忙跑进屋里,发现自己的父亲还在,但是继母寿氏却已经躺着不动了。

王培铸顿时心如死灰,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守孝“轮回”之中。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寿氏去世后,王培铸又守了三年孝,而在这期间,老王又娶了一个媳妇孙氏。

三年后,孙氏又去世了,王培铸还得再守三年孝。

这一次老王并未再续弦,但是王培铸还是没能离开,因为他父亲去世了,因此王培铸还要守三年孝。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老王去世之后,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王培铸不得不出去打拼。而他的奶奶又擅自做主,将他过继给了那个绝嗣的二叔。

尽管王培铸很不愿意,但是老太太居然以死相逼,他也不得不从。

结果王培铸当了二叔的儿子后,他的二婶又去世了。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按理来说,二婶已经是王培铸的母亲了,因此他又得守三年。好不容易把二婶的三年守满,二叔新娶的妻子木氏也去世了。

现在的王培铸已经麻木了,他甚至已经放弃了做官,开始专心做自己的小买卖。

木氏的三年过去后,木氏的二叔又撒手人寰,又给他续上了三年。

科举史上的苦命人:金榜题名后24年都没当上官,好在最后成了首富 - 天天要闻

二叔这三年结束后,王培铸的奶奶也去世了,又给他续上了三年。

王培铸考中进士那年他是三十出头的人,等他把这八个人丧全部守完,他已经五十五了。

后来朝廷还派人来问过他,看他还要不要当官,此时的王培铸已经靠着做生意成了当地的首富。最终这位进士选择了拒绝,彻底结束了自己与官场的缘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遗体腐烂多日无人发现,年仅45岁 - 天天要闻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遗体腐烂多日无人发现,年仅45岁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女演员远野凪子近日疑似被发现死于家中,年仅45岁。7月3日,远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于东京都丰岛区的公寓拜访,却始终无法与她取得联系。助手随后联系公寓管理公司并报警。警方在室内发现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烂的女性尸体,现场确认该女性已经死亡,根据状况判断其死亡已有几天时间,警方不认为存在被害...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 天天要闻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昨天有网友在《从监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来搞调查,那会如何》留言说:举个例子,10年前验收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任监督员,到第10个监督员的时候着火了。前面9人没事,第10个进去了,这冤不冤呢?如果隐患很好整改,没有一点压力,为什么前面9个不做?为什么就认为在第10个人身上就应该做,而且能做,还能做好?这段话是什...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 天天要闻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原标题: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重读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闪闪的红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闪闪的红星》是李心田写于60年代的小说,原名为《战斗的童年》。1972年,该作品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入选教育部红色经典阅读书目,成为革命传统教育范本,被译成英、法、德等10余种文字,19...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 天天要闻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王舟瑶(1858—1925),字星垣,号默盫,浙江黄岩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和地方文献专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学教授、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经史教习、两广师范学堂监督、礼部顾问官。王舟瑶一生著述颇丰,著有《中国学术史》《读经札记》,编纂有《光绪台州府志》《默盫集》,辑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遗书》等。近日,...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七七事变”吹响了全民族抗敌御侮的号角。作为事变中的重要场景,卢沟桥迅速为国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闻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宫里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难。尤其对胡氏来说,她面前摆着的,不只是后宫的明枪暗箭,还有一道横了百十年的规矩——“子贵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这规矩时说得明白:皇子立为太子,亲妈就得赐死,怕的是外戚仗着太后的势乱政。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 天天要闻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师范大学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大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18时14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8岁。孙大业先生,1937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温州。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石...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范子文 - 天天要闻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陕西省绥德县人,享年66岁。早年考入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 天天要闻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在集义青纱帐里的游击队员(资料图片)。  集义村原属徐沟县管辖,位于县城东10华里处。早在唐代天宝年间,为抗击安禄山叛军,当地群众自发在此集结义军,“集义村”由此得名。  集义村的地理位置重要,与正北的大常镇、东南的榆次县东阳镇呈犄角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