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宋侃夫潜赴鄂豫皖苏区,为防意外,硬生生将三套密码背熟在心

2025年04月11日00:33:12 历史 1842


1931宋侃夫潜赴鄂豫皖苏区,为防意外,硬生生将三套密码背熟在心 - 天天要闻

宋侃夫

1930年,宋侃夫在上海法南区委工作。大约在4、5月份,中央通过江南省委派陈寿昌找他谈话,要他到中央特科工作,原因是他曾学过点电机专业。宋侃夫说:“我都丢光了。”他说:“你有基础,可以边学边干嘛。”

从1925年起,宋侃夫一直在地下做学生青年和工人的工作,在学校学过的电机知识都已荒废了,他没有想到,早已丢掉的专业,又要捡回来。既然组织已经决定了,党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宋侃夫只好再从头学起。   

他过去整天在群众中活动,东奔西跑,现在则非常安定,深居简出,来往人员很少,一心一意埋头技术学习,完全摆脱了群众工作中那种纷繁忙乱的复杂状况,也增加了安全感。

对客观环境的突然变化,开始宋侃夫还很不习惯,久而久之,也感到了这一变化带来的好处。斗争形势在不断发展,宋侃夫知道在白区学习的时间不会太长,为了尽快掌握技术,能够独立工作,以应付斗争的需要,他和身边的同志拼命抓紧时间学习。   

和宋侃夫在一起的还有湘鄂西派来的两个年轻同志(一个是广东人,另一个姓周,只十七八岁)。他们在沪东华德路租了一间房子。宋侃夫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学习,负责三人的组织生活和衣食住行。

不久,陈寿昌派翁英为他们讲授无线电和电机工程的一般基础知识。翁带给他们一本无线电课本和英文的袖珍本《业余无线电学》。三人从组装3个电子管的收音机开始,然后四管、五管,同时还要学报务,学普通电码,伍云甫、王子纲又先后用手键教他们收抄练习。

因为年轻,手巧眼明,又加之刻苦用心,学得非常顺利。两个多月后,宋侃夫三人就可以收英文120个字母,阿拉伯数字则可达到80到100个。

他们曾用自己安装的十五瓦功能的发报机,为附近地区党的地下电台做试验性的通报。当第一次叫通时,三人兴奋异常。后来和他们联系的还有吴永康(1937年在西路军牺牲。吴在北四川路开了个电器行,宋侃夫他们需要的设备、器材、元件,大多数是他送来的。   

为了避免外界的怀疑,不能在一个地方久住。不久,宋侃夫搬到沪西小沙沟路和康垴脱路交界的地方,此时湘鄂西来的两个同志已经回去了,组织上又派来两个同志,其中一个是湘鄂赣来的,姓王,此人常去舞厅玩,组织上不放心,将他调走了。

突然,有一天陈寿昌闯了进来,他脸色阴沉,神情严肃,进门后就从衣袋中掏出一卷钞票,往桌上一放,对宋侃夫说:“小宋,现在外面很紧张,除了到街上老虎灶打点开水外,从现在起,不要往外面跑,在小饭铺包饭吃,让他们按时给你们送。”

陈寿昌又说:“估计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不可能找你们联系,翁英和伍、王两位同志也不可能到你们这里来了,你们自己学吧。”

事后宋侃夫才知道是特科书记顾顺章叛变了。顾虽不知道他们的地址,但此人很精,对党中央情况非常熟悉,因此要格外小心。两三个月后,陈寿昌才再来和宋侃夫联系,告诉他翁英已去中央苏区。不久,王子纲也和他们取得了联系。又过段时间,中央派乐少华接替陈寿昌领导他们。乐是外行,业务上宋侃夫几人不仅自学,还要教别的同志学习。   

在小沙沟路住的久了,宋侃夫又搬回原来的地方。这时,那两个同志也走了,组织上又派来徐以新和宋侃夫同住。

经过观察了解,他发现房东是个流氓头子,拉帮结伙,人员来往更是复杂,同官方也有联系。房东经常来串门,宋侃夫不由警惕倍生,不再搞发报的东西。总之,一切文件以及任何能引起他怀疑的东西都不在家里存放。他和徐以新只有一把钥匙,任何一个人出门,总是把钥匙交给老板娘,以示对她的信任,也表示他们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将近一年的学习,宋侃夫和徐以新已掌握了无线电通讯的基本技术。这时,红军的革命战争发展的很快,两人预感到新的战斗任务很快将来临。

不出所料,1931年9月,乐少华向他们传达了中央的决定:“在中央搞无线电通讯的一些同志,要进入苏区,宋侃夫和徐以新到鄂豫皖去。”并要求他们在动身之前记好四套密码。为避免进入苏区时发生意外,密码不能写在纸上带去,要背熟记在心里,到苏区后再默写出来。

乐少华要宋侃夫记住的是三套:同中央苏区、湘鄂西苏区、赣东北苏区联系的密码。要徐以新记住的是与上海中央联系的密码。并告诉他们这个任务是特科负责人黄平指定要他们去完成的。   

他们把密码背熟后,就准备离开上海进入苏区。   

宋侃夫和徐以新同岁,但宋侃夫显得大一点,两人决定路上以兄弟相称,宋侃夫为兄,徐为弟。行前,组织上向他们交代了沿途所住的旅馆和路上所用的化名,说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自有交通来接他们。并嘱咐,此次进入苏区的不只你们二人,路上如果碰见其他人,即便认识,也不要打招呼。

两人乘车经南京走陇海路到开封,当晚住进指定的旅店。旅客的名字都写在账房间的黑板上,外人一望而知。当晚,交通按约定的时间和他们接了头,并已为他们买好去信阳的车票,叮嘱在鄂州换车时,到什么地方去吃饭,这时不会有人来接头,但会有人在暗中保护。到信阳后,住哪家旅店,用什么化名,在什么时间去一个卖纸烟的小铺子,用约定的暗语去买烟,会有人来接头。

两人到信阳,待住进旅店后,天色已经很暗。徐以新急忙找到那家小铺,由于接头时间已过,小铺已经上板关门了。关系接不上,两人很着急,只好再住一个晚上。每晚都有警察查店,两人谎称去武汉路过此地,徐突然生病,只好在此地下车看病,桌上还放了几个药瓶,就这样骗过了查店的。

两人再按规定时间到小铺接上了头。接头的同志要他们明天去天主堂医院拿药,然后到另一个房间,有交通在那里等。

第二天,他们在天主堂医院找到了交通,当即改装,扮成小商贩,交通挑着担子在前面带路。出了信阳西门后,交通说:“城外有几道岗哨,你们不要四处张望,对付盘问,不要惊慌。”

又走了将近大半天,交通又说:“前面是国民党民团的一个寨子,你们不要理他,我们和他们有过协定,如果他们抓了红军的人,我们就血洗他们的寨子。”果然,走到寨子前,民团喊他们“老共”,却并不阻拦。

天色越来越暗,下起了毛毛细雨,田埂狭窄,泥泞不堪,一路上跌跌撞撞,浑身溅满泥浆。宋侃夫是在城里长大的学生,走这样的乡村小路有些困难,只好在冬水田里行走。

这时由另一个交通员带路,从路上又走来几个人,大家会合在一起后又继续赶路。夜幕降临,宋侃夫眼睛又不好,人家早就到了宿营地,他才慢慢地摸进村里。

到了老乡家,彼此才相互做了介绍,其中有成仿吾任炳煌,还有一个姓戴。交通员告诉他们,这里已是游击区。房东非常热情地款待了他们,有酒有肉,成仿吾酒兴很浓,兴致极高。大家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而干杯。当晚,众人就睡在牛棚里面,身下铺的是稻草,身上盖的是草帘,但心里塌实,睡得很香。   

第二天,雨还在下,路极难走,可人人兴致很高。当晚到达罗山宣化店,在县苏维埃留宿。第三天,众人继续上路,县里的同志要他们骑马,宋侃夫从来没有骑过马,不敢骑,其他同志也不骑,仍然结伴步行。

这里距离新集(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所在地)还有一百里路,当天行军五十里,在过界河又住了一夜。两天来由于在雨中的泥泞小道上赶路,宋侃夫的两条腿已是寸步难移了。同志们决定把他留下,其他5人先走。

宋侃夫对自己有些失望,没想到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竟然一个人落在后面。第二天当其他同志出发以后,他觉得很不是滋味,就对两条不听话的腿大力按摩,活动筋骨,慢慢觉得腿脚可以勉强行动了,当即决定继续赶路。

他虽感十分疲劳,但心情异常激动。沿路看到少先队的岗哨,听到劳动妇女的歌声、老人和孩子们的笑声,他精神为之一振,两腿顿感轻快得多了。经过沿途老乡的指点,他觉得肯定在晚饭前就可以赶到目的地———新集。

自进入苏区的腹地后,宋侃夫再也不担心安全了,可以放心赶路。走了十几里路之后,爬上一座小山,山梁上有三个手持红缨枪的妇女在放哨,她们笑着对宋侃夫说:“同志弟坐下歇会儿吧。”

看了路条后,妇女们给他倒茶,问长问短,十分热情。她们见他鞋子太大,帮他在鞋子上缝了两根带子。当宋侃夫拿铜板表示谢意时,她们却哈哈大笑,反而以警惕的目光盘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宋侃夫说是从上海,她们说:“上海?是中央来的?”宋侃夫说是的。这下,她们不但放了心,而且更加热情,一再要把他送到新集。宋侃夫婉言谢绝了,但她们无论如何要他装点干粮,并把他的上衣扣子重新钉好,给他削了一根柴棍做为手杖,一再叮嘱:“好走。”一股欢快炙热的暖流浸透了宋侃夫的全身。   

午后,宋侃夫一个人沿着山腰上的羊肠小道独自行走了三十多里路。他并不觉得孤单,而“同志弟”这一新奇称呼,一直萦绕在他的耳际。这时路上走来一群年轻人,唱着少年先锋队队歌“曙光就在前头”,更加使他憧憬着未来的新生活。   

在天色将黑的时候,宋侃夫终于赶到了新集。新集原是地主民团的土寨子,寨墙已经坍塌,墙基还在。站岗的红军问明身份后,就领他到中央分局。

在分局,宋侃夫见到了先到的5个同志,他们让他和一位姓蔡的秘书长接了头。宋侃夫把中央密写的介绍信交给蔡,蔡热情地带他去吃了晚饭,饭后安排他和徐以新到对面的军委机关住下。

在军委,宋侃夫见到了从徐州蚌埠六安先期进入鄂豫皖苏区的蔡威、王子纲。在新的生活即将开始的时候,旧友重逢,彼此都很激动,相互进入苏区的见闻,越谈越兴奋。   

苏区的生活和地下党的生活完全是两个样子。人和人是兄弟般的关系,诚恳真挚,亲密无间。宋侃夫从来没有过的快活、兴奋、舒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 天天要闻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报道称,普京最近向俄罗斯的一批精英通报,谈判进程还要花很多时间。这是记者法丽达·鲁斯塔莫娃和马克西姆·托夫凯洛在名为“法里日报”的电子新闻简报中报道的。该新闻简报专门报道有关克里姆林宫的消息。这两名记者曾为《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和《福布斯》杂志等媒体供稿,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 天天要闻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不少好该公墓都建于此,光是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选择十分丰富。当然了,如果要选购的话,还是应当注意一些细节,尤其是初次购墓的客户。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 天天要闻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为了便于市民选购和来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个区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国营公墓14家,那么北仓有什么好的墓地可选吗?北仓好几家公墓已经饱和了,但是靠近北仓的两家公墓都是在售状态,这两家分别是天津憩园、西城寝园。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 天天要闻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天津是北京门户,地理位置意义重要,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错的公墓,光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那么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的当下,国营公墓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天津这14家国营公墓不是全部都对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经饱和了,也就是不再对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紧张了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你是否听闻过 “红色处女军” 的故事?这可是一支极为独特的军队,成员皆为未婚处女。9 世纪初,捷克女王丽布施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卫队,其成员均是未婚处女,“红色处女军” 就此诞生。卫队队长普拉斯妲对男人怀有极度的仇视,她只效忠于女王一人。
老杜女儿刚一回国,就向小马科斯发难 - 天天要闻

老杜女儿刚一回国,就向小马科斯发难

老杜女儿莎拉刚一回国就现身,呼吁民众变革。面对马科斯家族的全面打压,莎拉民调支持率却逆势飙升、断层领先。当杜特尔特家族凝聚民心,菲律宾这场政治豪赌将如何改写? 【莎拉刚一回国就现身“勇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