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之后第一次,默茨这是要“送走”德国的节奏

2025年04月10日14:30:22 历史 5507

据报道,德国在立陶宛举行仪式,正式启用第45装甲旅,标志着德国自二战以来首次在外国领土上进行永久驻军。这支部队最终将包括约5000名军事与文职人员,并配备约2000件重型武器,预计将在2027年全面具备作战能力。驻地靠近俄罗斯盟友白俄罗斯。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多次警告,俄罗斯或将在2030年前对北约采取军事行动,因而坚定支持此次部署。

根据2023年柏林与维尔纽斯签署的驻军协议,该旅将包括两个由德国士兵组成的营,另一个营则来自其他北约国家,主要驻扎在立陶宛东南部鲁德宁凯训练场以及维尔纽斯与考纳斯之间的鲁克拉地区。

希特勒之后第一次,默茨这是要“送走”德国的节奏 - 天天要闻

驻军现场图

希特勒之后第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纳粹德国战败后,德国曾长期限制军队在海外的永久驻军,仅在阿富汗战争等特殊任务中以北约成员身份参与短期部署。

这意味着,德国开始走军国主义老路。

恢复军力是德国候任总理默茨的主张,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跨大西洋关系已经受到了冲击,现在不只是德国,整个欧盟都在嚷嚷着国防自主。

这没什么问题,自己想有能力保护自己,属于人之常情,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需求。

而德国现在的问题,并非单纯地寻求军事自主,德国现在的思路是重新变成军事大国,以便与俄罗斯作战。

这个味道就不对了。

希特勒之后第一次,默茨这是要“送走”德国的节奏 - 天天要闻

德国候任总理默茨

德国不只是为了自保

由于在军事实力方面的短板,德国的战略影响力,始终差点意思,毕竟没有核武器,毕竟德国自己还得靠美军保护,一个靠其他国家保护的国家,谁又敢寄希望于真出事了你能提供保护?

而这一次,德国直接驻军立陶宛,以证明德国可以提供保护。

但这种保护,并不是以德国强大的军力为支撑,而是德国的综合国力以及背后的北约做支撑,说白了,这些德国士兵部署到立陶宛,就是当人肉盾牌的,赌俄罗斯不敢动德军,就像赌俄军不敢动波兰的美军一样。

这背后的思路表明,德国现在要提高军力,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自保,而是如皮斯托里乌斯说的,准备与俄罗斯的战争。

真要是发生这种事了,默茨就彻底把德国“送走”了,毕竟你再怎么强横,没有核武器也是白搭。

希特勒之后第一次,默茨这是要“送走”德国的节奏 - 天天要闻

德国国旗和俄罗斯国旗

碰瓷不可怕

碰瓷俄罗斯不可怕,过去几年,欧洲没少碰瓷俄罗斯,真正可怕的是,一些看似碰瓷的动作,实际上不是碰瓷。

德国现在就有点这个意思了,打着俄罗斯威胁的旗号发展军力,但目标设定为应对与俄罗斯的战争,已经逐渐脱离了碰瓷的范畴。

这意味着,德国正在主动构建热战条件,而非仅仅塑造威慑态势。

当一个国家开始为具体战争做准备,而不是为了防止战争而准备,那它本身就已经走在战争逻辑的轨道上。

德国人可能忘了,上一次他们这么干,结果不仅自己国破家亡,还把整个欧洲拖进了火坑。这一次,如果默茨真按这个方向继续推进,德国恐怕不是“复兴”,而是再一次走向毁灭的开端。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