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爷,到凉州还有多远?”
一道突兀的声音,在徐向前身后响起,荒郊野岭的,突然出现一个问路的人,让徐向前警觉起来,他没有搭话,装作没听见自顾自的继续往前走。
这问路的人,也是不知好歹,见徐向前没有回答,反而加快了脚步,嘴里一直喊着“老大爷、老大爷。”朝徐向前追来。没办法,只能回头了,结果这一回头,徐向前却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曹大头!”
蔡大头原名蔡光波,是西路军总部特务营营长,因为头大,战士们就给他起了个蔡大头的外号。蔡光波跟陈昌浩很熟悉,用湖北话说,蔡、曹谐音,陈昌浩喊多了后,徐向前就误以为蔡光波是曹光波,便一直喊蔡大头为曹大头。
西路军失败后,蔡光波跟随红五军参谋长毕占云率领的总部特务团、妇女团全部数百人为第三支队在祁连山打游击。
3月底,在白泉门被敌人打散,蔡光波找不到部队,独自一人往东走,往陕北党中央所在的方向走。没想到,竟在东返的路上碰到了总指挥徐向前,这可把蔡光波高兴坏了。
有了特务营营长的护卫,徐向前心里似乎也踏实了许多。
跟陈昌浩分别后,徐向前这一路上走的并不容易,既要躲避马家军的追查,还要忍受河西走廊的漠风沙尘。
走了一路,也想了一路,徐向前现在什么也不在乎了,他只想快点回到陕北,回到组织的怀抱里,至于等待自己的是撤职还是杀头,都不在乎了。
碰上蔡光波后,徐向前也算有了个伴,两个人走在一起,总比单枪匹马要好得多。
他们极其神速地绕过马步青骑兵第五师所盘踞的武威新旧二城,经由古丝绸之路重镇土门子,转向河西走廊北边的长城脚下。这时,他们才掉转头朝东走去,沿着荒漠边缘的土筑长城遗址,大步流星,日夜兼程。
走了二十多天,二人才穿过戈壁沙漠,艰难地走到黄河岸边。
当时马家军在黄河各大渡口都安排了人值守,专门等落单的红军自己钻进口袋,到了黄河边上,危险系数直线上升,徐向前和蔡光波远离渡口,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土窝里视察情况。
等了一上午,终于见到一支羊皮筏子出现二人眼前,徐向前和蔡光波连忙将人喊过来,徐给了划羊皮筏子的汉子两元钱后,汉子啥话也没有多说,载着两人就过了河。
他们过河后歇了一晚,第二天就沿着黄河东岸的黄土高坡,向南直奔靖远打拉池。
过了河后就好办多了,到了打拉池,徐向前从衣服口袋里摸出一个金戒指,换成钱,购置了一些衣服,二人也换了身打扮,歇息了一夜后,徐向前回想了一下脑子里记得地图,推算了距离,决定先去更近一点的援西军总部,跟刘伯承汇合,然后再回到陕北。
毕竟,早点回到组织,也就早一日摆脱危险。
他们在平凉休息了一天。次日拂晓,就急急忙忙起身赶路,沿着泾河北面的川塬沟壑,继续向东奔走。途中遇到个摆摊子卖小吃的农民,他们就便买了点吃的,边吃边跟那农民啦呱起来。
徐向前这才听说北面不远的镇原一带,就驻扎着红军队伍,常在塬头上行走巡哨。听到这个消息后,徐向前心里就有底了,吃完东西,立马就和蔡光波往北走。
当天晚上,就在屯字镇附近的一个小屯,与红四军参谋长耿飚带领的侦察分队,奇迹般地相逢在一起。徐向前后来回忆,这一刻“悲喜交集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
第二天,刘伯承就派专车将徐向前接到了援西军总部所在地,并向中央报告了消息“我们的徐向前同志已于今日十九时到达援西军司令部。”
徐向前安全归来,对于我党我军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教员、张闻天、朱老总当晚回电:“向前同志,庆祝你脱险归来,并相信你一定能够在中央领导下,再接再厉的为革命奋斗到底。盼病体痊愈后即来中央。”
徐向前有惊无险的平安归来了,陈昌浩去哪了?
西路军失败,陈昌浩的心理压力极大,跟徐向前分别的那一天,陈昌浩就病倒了,病的极重,不吃不喝在炕上昏睡了两天,幸好陈昌浩遇见的老乡是一个老中医,懂得医术,才将其医治好。
搭救陈昌浩的老乡名叫但复三,湖北大悟县高店乡但家冲人,青年时代为了生计,来到山丹县马营乡窑坡村一带行医为生。西路军失败后,他搭救了不少红军。
一段时间后,但复三隐约感到陈昌浩是红军里的大人物。
陈昌浩在但复三家里修养了一段时间,原本出山后就失踪的红军科长袁立夫却突然出现在但复三家里,正好撞见了在这里养病的陈昌浩,二人相认,也是感慨良多,可陈昌浩由于病情原因,没有跟着袁立夫离开,继续在但复三家里修养。
但复三觉得在家里不安全,就将陈昌浩送到了山上的一间破庙里,悉心照料陈昌浩,后来,陈昌浩主动跟但复三交待了自己的身份,两个湖北佬在祁连山区就这样成了至交。
等陈昌浩病养的差不多后,但复三决定和自己的义子护送陈昌浩返回陕北。
徐向前和陈昌浩的返回之路,都比较顺利,陈昌浩一行三人,牵着一头毛驴子,以返归故里作掩护,步行了半个月,兜兜转转,终于走出了马家军的底盘,一路上走走停停,虽然耗费了不少时间,却也平安无事。到了兰州城郊后,他们乘羊皮筏子渡过黄河,便又一步不停地向东走去。
在西兰大道上,三人卖掉了毛驴,搭上了一辆卡车,很顺利就到达了西安城。
到了西安之后,只要陈昌浩想返回陕北,他立马就能返回,彼时已经进入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八路军在西安还专门开了办事处,但也不知怎怎么了,陈昌浩反而不太想这么快返回陕北了。
在东返的一路上,陈昌浩都在思考一件事,返回陕北后该怎么办?该如何自处?
并且,在西安的时候,陈昌浩从断断续续的消息中,得知了陕北正在批张国焘,或许是没有想好,或许是逃避,或许是想再拉起一支队伍,总之,在这理应大踏步北上的关键时刻,陈昌浩放弃了第一时间返回陕北,反而搭上了火车,东出潼关,返回武汉……
陈昌浩的选择,告诉我们,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等到了广水镇的时候,陈昌浩突然要下车。这一刻的陈昌浩,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
1937年6月初,陈昌浩和但复三结伴而行,由广水镇向东进入大别山区。沿途山峦起伏,丘陵密布,青山绿水,风光宜人。久违了!雄踞于鄂豫皖三省边界的大别山——红四方面军的摇篮!
陈昌浩来这里是想寻找留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的老朋友老战友高敬亭。
自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先后撤离以后,高敬亭所组建和领导的红二十八军,仍在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争,为时已有3年之久。鄂豫皖红旗不倒,高敬亭劳苦功高,但后来高敬亭也学张国焘在部队里搞家长制作风,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陈昌浩在这里等待高敬亭的时候,也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写了几封信,并在县城的酒楼请乡友热闹吃了一顿。见到了家人,解了相思之苦,可陈昌浩真正想办的事却没有办成。
据说,高敬亭和陈昌浩见了一面,话不投机半句多,高敬亭根本就不想让陈昌浩插手游击部队的事,还讥讽了陈昌浩。随后就带着队伍转战皖西
了。
重新拉起一支队伍的希望破灭,陈昌浩和母亲吴氏、结发之妻刘秀珍以及两个儿子短暂团聚后,便送了但复三一笔钱财,送他回到老家广水镇,待一切安排妥当后,他又搭上火车奔赴西北,仍不得不经由西安转而北上延安。
这样转了一圈,究竟图什么呢?
可见,逃避绝无好处,只有坏处。就算问题再大,事情再难,也得顶着头皮上,不然只会更糟。
陈昌浩于1937年8月中旬经洛川回到延安。
这时,自上而下反张国焘路线的斗争,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而陈昌浩的返回,就如一瓢冷水倒进了滚烫的热油锅里,彻底引爆了陕北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