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题《内蒙古日报》手迹
在解放战争的烽火中,一份蒙汉双语的党报在科尔沁草原诞生,它用铅字丈量出新中国最大的省级版图。今天,让我们透过泛黄的报头题字,解码这份“全国第一”的少数民族党报75年的传奇。
1947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决定直接领导《内蒙古自治报》,并明确其为党委机关报。1948年1月1日,《内蒙古自治报》更名为《内蒙古日报》,在岭南名城乌兰浩特市用蒙汉两种文字首期付梓。这份诞生于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仅4个月后的报纸,用蒙汉双语架起了民族团结的信息桥梁。
1950年1月1日,根据自治区党政工作的需要,内蒙古日报社社址随自治区党政机关迁入张家口。正是这次迁徙途中,报社收到了改变历史的邮件: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内蒙古日报”四幅墨宝。据档案记载,主席在题写时还特别询问:“蒙古族同志看得惯汉字书法吗?”这份跨民族的新闻情缘,最终定格在1950年5月15日复刊号上,复刊号正式采用毛泽东4月26日题写的报名,且一直沿用至今。
1952年10月,内蒙古日报社由张家口迁至绥远省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1954年3月,绥远省建制撤销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原中国共产党绥远省委员会的机关报《绥远日报》也并入了《内蒙古日报》。随着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蒙汉两版编辑部展开“结对采风”:汉族记者学蒙古语采写那达慕大会,蒙古族编辑下矿井记录包钢建设,这样的文化交融从未中断。
毛泽东题写的汉字报头与蒙古文内容相映成趣,恰如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这份书写在辽阔北疆的党报传奇告诉我们:真正的媒体融合,既要跨越技术鸿沟,更要连通民族心桥。
另:条友如有毛主席题的其他报头信息,感谢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