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杯杀出了一匹黑马“摩洛哥”,提起这个非洲小国,不了解世界地理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个国家位于地球的哪个方位,与中国又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
为了让大家对“摩洛哥”有一个基本的“概念”,网上有人翻出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一段联合国大会上的录像。录像中一位来自非洲的青年人,正当着各国代表的面发表演讲。
而演讲的内容,则是呼吁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这位青年是摩洛哥当时的王储,即后来的哈桑二世国王。
1960年,哈桑二世在联合国大会上进行演讲,呼吁联合国各成员国应当以正义与公平之心,来看待一个拥有6亿人口的国家,因为“中国人口已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
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完全把中国人排除在外完全是不合理的,只有“通过商务洽谈建立合作关系,让中国参与到全球工业化建设之中来”才具有现实意义。
在这次演讲的最后,哈桑二世还说道:“恳请各国代表,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请把中国纳入联合国。”。
尽管摩洛哥不是第一个为中国重返联合国说话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却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向我国发来贺电的非洲国家之一。
那么,摩洛哥与中国相距万里之遥,这样一个非洲国家,为什么要顶着强大的西方压力替中国人出头呢?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人与摩洛哥人交往的历史并不是很长。
根据中国的历史记录,中国最早发现摩洛哥这个国家,是在大唐天宝十年(751年)。高仙芝与大食人在怛罗斯交战,后来唐军战败,高仙芝手下的一名叫杜环的“书记官”被俘虏,跟着阿拉伯的军队从西亚走到了北非。
杜环在这期间不知道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只知他大概在摩洛哥生活了近十一年,然后在大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搭乘一艘商船回到了广州。
回国之后。杜环写下了一本《经行纪》,记录了当时他看到的情况,比如当地人皮肤很黑,“少米麦,无草木,马食干鱼,人食鹘莽”等等。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摩洛哥这个国家粮食产量很低,到处都看不到草木生长。马匹不吃草,吃小鱼干(摩洛哥西面是海),人吃的是斑鸠之类的飞鸟和蟒蛇。
后来,在元朝时有一个江西的民间航海家叫做汪大渊,曾经乘船周游各国,回来写了一本《岛夷志略》。
尽管汪大渊将这个国家叫“哩伽塔”,对当时的环境做了极简略的描写,又说当地“男女瘦长,其形古怪,发长二寸不见长”,别的大致与杜环看到的差不多。
如此看来,摩洛哥在一千多年前的时候,还是一个土地贫瘠,靠天吃饭的地方。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摩洛哥立刻向中国发来贺电,中国人才重新注意到这个国家。
那么,为什么摩洛哥这么积极地支持新中国呢?原来这个国家在一战的时候,曾经被法国殖民统治,当时他们也正在争取民族独立。新中国的建立让摩洛哥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受到了鼓舞。
1955年万隆会议时,摩洛哥为了寻求世界各国反殖民主义者的支持而来,周总理听到他们代表的发言后,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将无条件支持”他们,
第二年,摩洛哥终于赶走了法国人,独立建国。所以说摩洛哥这个国家,新中国成立那时起,就一直是我们中国的盟友。
摩洛哥在五十年代初还没有独立的时候,美国人还想在这个国家建立军事基地。我们的《人民日报》也在世界上发声,为这个国家仗义执言。
等到摩洛哥独立以后,我们就不只是政治上的同盟,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与经济交流。前面我们说过,摩洛哥很穷,当时我们做贸易都是把中国的茶叶和纺织品出口过去。
到了1958年的时候,考虑到这种经济交流不能帮助摩洛哥摆脱贫困,于是两国一起联手开发出了当地的磷矿资源,以及其他有色金属和沙丁鱼的贸易。
1960年的春天,中国又和摩洛哥签订了一单进口六十万吨磷酸盐的商务合同。所以哈桑二世在联合国里真诚地发言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向中国打开大门,通过商务洽谈的方式合作呢?
中国当时就有六亿人口,你们西方人不是要搞市场经济吗?世界三分之一的市场就在中国,为什么你们要放弃这么大一个市场?地球是所有人类的地球,中国人也是地球人的一分子,为什么要对中国关上大门?
哈桑二世当时的演讲虽然没有完全说服所有人,不过因为谈到了“现实”的利益,其实也算是给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思路”。后来反对中国的声音,渐渐就没有那么响亮了。
1971年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讨论会上,摩洛哥的代表团又一次出战力挺中国。这一次,为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不少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的态度也动摇了。中国终于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摩洛哥也有一份功劳。
中摩建交之后,一直在不断地加深合作。从最初的政治结盟,到后来的经济贸易,再到文化方面的交流。我们的“孔子学院”也开到了摩洛哥,而摩洛哥从八十年代起,也每年派人到中国留学。
刚开始的时候,摩洛哥每年只能派出十个人到中国学习,到了2012年的时候,每年就派出三百九十多个人来。
1999年哈桑二世病逝后,西迪·穆罕默德继承了王位,中摩两国的交流进一步加强,现在已经扩展到教育、文化、宗教、媒体等多个方面。
另外,中、摩两国之间的旅游业也日渐发达。去摩洛哥旅游回来的人表示,当地对中国人的态度是比较友好的。
196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演讲的摩洛哥青年名叫穆莱·哈桑,他是摩洛哥王国的王位继承人,同时也是开创这个国家的功臣。
穆莱·哈桑一九二六年出生在法国殖民统治下的摩洛哥,他从小读书勤奋,精通阿拉伯、法国、英国、西班牙4国语言。
十三岁上初中时,穆莱·哈桑在一次演讲中说:“除面包外,教育是人民的第一需要。”这句话,最后成了一句摩洛哥家喻户晓的名言。
1952年,二十三岁的穆莱·哈桑在法国取得法学博士学位,第二年就因为协助父亲从事反殖民运动被法国人流放到荒岛上,两年后才获释。
后来穆莱·哈桑继续协助父亲从事独立运动,终于在1956年使摩洛哥独立,而他本人则在第二年被立为王位继承人。
1960年,穆莱·哈桑在联合国大会上替中国发声,那一年他三十一岁,乃是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年政治家。1961年3月,穆罕默德五世病逝,穆莱·哈桑继位,即哈桑二世。
喜欢世界经典电影的人一定听过一部电影,它的名字叫《北非谍影》,又名《卡萨布兰卡》。这个卡萨布兰卡就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布市,号称该国的经济之都。
如今的摩洛哥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非洲国家,在那里有沙漠,也有海滩,还有很多具有民族风情的建筑。
比如世界第三大的清真寺,穆罕穆德五世王陵,以及世界最大的夜市等等。还有数之不尽的美食小吃,有时间可以过去旅游参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