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宛如一座宝库,总吸引着我们去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提及隋朝,常令人感慨万千。隋朝初期,结束了南北朝的乱世,呈现出一派盛世之景。然而,看似繁荣,实则暗流涌动。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又对隋朝的命运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揭开隋与高句丽战争风云背后的神秘面纱 。
矛盾激化:朝贡体系下的暗流涌动
南北朝的乱世终结后,新生的隋朝积极致力于恢复以中原为核心的朝贡体系,加强对边疆的控制。然而,这一举措却严重威胁到了高句丽在辽东长期以来的霸主地位,双方之间的矛盾由此逐渐滋生。
公元607年,隋炀帝在民可汗牙帐意外见到高句丽使者,这一偶然事件成为了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在隋炀帝眼中,高句丽与中央册封的政权私下往来,这无疑是对现有朝贡体系的公然挑战,也对隋朝的边疆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609年,隋炀帝亲征吐谷浑,出巡张掖,甚至微服西域,还在洛阳大肆操办,试图赢得周边政权对隋朝的认可。但高句丽王拒绝入朝,这彻底激怒了隋炀帝,双方积压已久的矛盾全面爆发。
首战失利:百万大军的折戟沉沙
公元612年正月,隋炀帝不顾百姓多年来遭受劳役的疲惫,毅然在涿郡集结大军1138000人,号称200万,浩浩荡荡地征讨高句丽。百万大军被分为24军,依次出发,队伍绵延960里,场面十分壮观。
隋炀帝还在各军设置了受降使者,这些使者直接听命于他。但如此大规模的兵团作战,隋军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缺乏指挥大规模作战的经验;二是辽东地处边疆,交通极为不便,物资补给成了大问题。
兵部尚书段文振在临终前上书,提醒隋炀帝高句丽人多诈,应水陆并进,速战速决,否则将陷入困境,可隋炀帝却并未采纳这一建议。
隋军从涿郡向辽东城进发,行军速度缓慢,直到3月才抵达辽水西岸。渡河时,浮桥短了一丈,士兵们不得不跳入水中作战,伤亡惨重。两天后,隋军才成功渡河并包围了辽东城。然而,隋炀帝却下令,只要高句丽请降,就必须立刻停止进攻。这一命令让高句丽得以反复诈降,隋军久攻不下,一直拖到了6月。
大将军来护儿率领的江淮水师在距平壤六十里处取得胜利,他想乘胜进攻,副总管周法尚劝阻无效。来护儿率领4万精锐追击,结果中了高句丽的埋伏,大败而归。
宇文述、于仲文等九路大军305000人在鸭绿江西岸会师。高句丽使者乙支文德前来诈降,实则是探查军中虚实,于仲文本奉命擒获他,却因受降使者刘世龙的阻拦而放走了乙支文德。于仲文反悔后派人追赶,乙支文德早已逃脱。此时,隋军物资补给问题愈发凸显,士兵们因负重过多,偷偷掩埋粮食减重,导致军中缺粮。
宇文述等人在乙支文德的引诱下,一路追击到距平壤30里处。面对高句丽的再次请降,宇文述明知有诈,但由于隋军疲惫不堪且缺粮,无力进攻,只好下令班师。结果高句丽军队四面围攻,隋军且战且退。7月24日,隋军渡萨水时遭截击,左屯卫大将军辛世雄战死,军队大乱,最终仅2700人逃回,第一次东征高句丽以失败告终。
内乱爆发:第二次东征的功亏一篑
隋炀帝不甘心失败,于公元613年正月再次征兵,百姓苦不堪言。4月27日,隋炀帝第二次征讨高句丽。此次以宇文述、杨义臣攻打平壤,王仁恭为先锋攻打扶余。王仁恭在新城取胜,成功包围了高句丽军。隋炀帝命令诸将全力攻打辽东城,各种攻城手段都用尽了,却仍未能攻克,双方陷入僵持。
就在此时,隋炀帝即位初的改革引发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楚国公吏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叛。杨玄感出身弘农杨氏,父亲杨素是文帝时期的重臣,曾帮隋炀帝争宠,权倾朝野。隋炀帝对杨素心存忌惮,杨素去世后,隋炀帝的一些言论让杨玄感察觉到了危机。加之隋炀帝一系列打压关陇集团的举措,如建东都、改官制、开科举等,更加深了杨玄感的不安。
隋炀帝第二次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请求随军,被派去黎阳督运粮草。他与王仲伯、赵怀义等人以盗贼多为由拖延粮草运输,召回弟弟杨玄宗、杨万石,还请李密当谋士。杨玄感派家奴假传消息,称来护儿反叛,借此招募士兵,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
杨玄感兵分两路逼近洛阳,东都派军抵挡,但纷纷溃败。杨玄感发表演讲,称自己是为百姓解倒悬之急,兵力迅速扩充到10万。杨玄感向洛阳发起进攻,隋炀帝在辽东想出新攻城方案,却传来杨玄感起兵的消息。苏威提醒隋炀帝,可能引发更大的动乱。
此时,杨玄宗、杨万石逃回的消息暴露,兵部侍郎斛斯政逃往高句丽。隋炀帝惊慌失措,连夜退兵,高句丽趁机追击,隋军损失数千人,第二次征高句丽失败。
回到内地,隋炀帝派陈棱、宇文述、屈突通讨伐杨玄感,来护儿也回师救援。隋炀帝因不信任李子雄派人抓捕,结果李子雄逃奔杨玄感。杨玄感多次击败卫玄,势力壮大。李子雄劝杨玄感称帝,李密则建议放弃洛阳,西进关中,杨玄感放弃称帝,但错失了西进的时机。
在隋军的夹击下,杨玄感军队难以支撑,决定西进关中。途中,弘农杨氏族人引导他攻打弘农宫,结果久攻不下,被追兵赶上。杨玄感迎战,一日连败3阵,最终全军覆没,他让弟弟杨积善杀死自己,杨积善自杀未遂被擒。隋炀帝将杨玄感尸体车裂焚烧,大肆追查余党,受牵连者众多。
杨玄感起兵虽被平定,但引发了连锁反应。隋炀帝为维护皇权,抛弃关中本位政策,引发关陇集团不满。关陇集团的特权受到冲击,部分成员随杨玄感起兵,反抗失败后,他们仍在寻找新途径,动摇着隋朝统治根基。这场战争与内乱,成为隋朝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点。
文字来源:安州牧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