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诸吕之乱”后,汉文帝刘恒被周勃、陈平等元老勋臣拥立为帝,这些勋臣本想以刘恒为傀儡,从而自己把握朝政实权。
他们没想到的是刘恒并非表面看上去的一味谦恭,他有自己的政治谋算。
为了平衡朝中局势,也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刘恒开始启用寒门子弟和扶持外戚势力。
窦婴是皇后窦漪房族中子侄,是窦氏外戚的代表着,自然要为刘恒所用,至此窦婴踏入仕途。
窦婴在诸侯国吴国担任过国相,后来因病免职。
汉文帝刘恒去世后,汉景帝刘启继位,窦婴开始担任詹事,窦婴虽然是外戚,但他并不会一味的谋求家族福利,他有自己的坚守,他更像是皇权的拥护者。
窦漪房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登上皇位的刘启,另一个是梁国诸侯王梁孝王刘武,这两个儿子中,窦漪房最喜欢的是小儿子梁王刘武。
一次梁王入朝,席间,大家歌正欢,酒正酣时,汉景帝说到:“等我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弟弟梁王。”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窦漪房和梁王听了自然是很高兴,意识到说错话的汉景帝却被架在上面下不来台。
此时台下窦婴立马端起一杯酒给汉景帝,并道出父子相传是高祖打天下时就立下的规矩,给汉景帝解围。
窦婴的这一举动虽然维护了汉景帝,但是得罪了窦漪房和梁王,窦婴借口辞去詹事之位,窦漪房也除去了他入宫的名藉,不允许他入宫朝见。
到了景帝三年,七国之乱爆发,窦婴乃是窦氏外戚中的才能之最,景帝多次召他入宫封为大将军,驻守荥阳。等到七国之乱平定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
次年,刘荣被立为太子,窦婴被任为太子太傅。
好景不长,随着栗姬的失宠,刘荣被废为临江王,窦婴和周亚夫多次为刘荣争辩无果后,便称病隐居。
站在皇权的角度,窦婴的这次行为是对汉景帝的示威,一个臣子因为皇帝不采纳其意见就罢工的行为,到哪都说不过去。
在隐居的几个月里,不断有门客来劝解他,他都不以为然,直到有人告诉他:使你富贵的是皇上,因为太后你成为了朝廷的亲信,你是太子太傅,太子被废你已经为他争取过了,争取不成功,你又不能殉职,你现在托病引退,这明显就是在表明,皇上不采纳你的意见就是皇上的过错,如果皇上和太后要加害你,你的妻儿都会死。
此时的窦婴如梦初醒,于是又像往常一样去上朝。这几个月的时间汉景帝之所以对窦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因他出身窦氏,但这也不代表汉景帝对他束手无策。
刘舍被罢免丞相职位后,窦漪房多次推荐窦婴为丞相,但都被汉景帝否决了,他说:我不是不让窦婴当丞相,而是窦婴这个人骄傲自满,孤芳自赏,做事草率,难以担任丞相这个重任。
汉景帝否决了窦婴,转头就任命了卫绾为丞相,卫绾是新任太子刘彻的太傅,汉景帝此时也是在给刘彻积累政治资本。
刘彻的舅舅田蚡,原本只是一个郎官,但田蚡这个人能言善辩,巧于文辞,窦婴掌权之时,田蚡时常来窦婴家中陪侍宴饮,做小伏低。
后来田蚡的姐姐王娡做了皇后,外甥刘彻做了太子,田蚡也开始得到皇帝的重用,做了太中大夫。
汉景帝驾崩后,汉武帝刘彻少年继位,王娡做了太后,她亦有野心,想要学习窦漪房把握朝政。
刚登上皇位的汉武帝便罢免了卫绾的丞相之位,朝中同时空出丞相和太尉的位置,这两个位置无疑是窦婴和田蚡的。
快速升职的田蚡野心膨胀,准备大展身手,此时游离在权贵之间的门客籍福告诉田蚡:窦婴显贵已久,他门下才能之人众多,你才刚刚发迹,丞相之位自然是要给窦婴。你就做太尉,和丞相同样的尊贵,还得了让出丞相的好名声。
田蚡采取了籍福的建议,并把谋算告诉了姐姐王娡,王娡再暗示给了汉武帝,于是汉武帝便任命了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
田蚡的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宫中有窦漪房在,再加上汉武帝年少,窦漪房掌权,丞相之位只能是窦家的。
窦婴和田蚡都是儒术爱好者,他们推荐了一批爱好儒术的官员,这一点惹得窦漪房很是不快,窦漪房是坚定的黄老学说拥护者,坚持的是无为而治。
这些官员中有人撺掇汉武帝不要在向窦漪房禀告政事。窦漪房知道后大怒,将他们全部驱除,同时也解除了窦婴和田蚡的职务。
窦婴和田蚡虽然都赋闲在家,窦婴因为惹了窦漪房不快,窦漪房对他也越发不满。
和窦婴不同,因为王娡的关系,田蚡很受汉武帝宠幸,且多次参与议论政事。一时间,趋炎附势的官吏都远离窦婴依附田蚡。
窦漪房去世之后,田蚡出任丞相之位,窦婴逐渐被汉武帝疏远,见窦婴没了权势,以前依附于窦婴的人纷纷离去,有的甚至对他露出傲慢之色,只有灌夫一人不曾改变,窦婴也对灌夫格外厚待。
其实两人都各有谋算,窦婴想依靠灌夫去报复离自己而去的人,灌夫想依靠窦婴去结交列侯和皇族,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价,在这种关系下,一个落魄将军和失势侯爷竟生出了几分惺惺相惜之感。
有一日灌夫在服丧期去拜访田蚡,田蚡随口说要和灌夫去拜访窦婴,灌夫听了立马和田蚡把时间约定在第二天早上,并通知窦婴夫妇备好酒宴。
窦婴夫妇得知丞相田蚡要来,连夜打扫屋子,布置酒席。饿着肚子等到第二天中午,始终不见田蚡的身影,灌夫十分生气,便亲自驾车去接。
等灌夫到了田蚡家之后发现田蚡还在睡觉,见到灌夫,田蚡假意惊讶表示自己忘了,说着套车和灌夫前往窦婴家,但途中,田蚡的车马走的很慢,灌夫更加生气了。
于是到了席间,灌夫借着酒劲,舞蹈一番,并且邀请田蚡一起,见田蚡不起身,灌夫便拿话讽刺田蚡,窦婴连忙将醉酒的灌夫扶下去,并且向田蚡表示歉意。这场酒宴直到天黑,田蚡喝尽兴离去了才结束。
此次宴会也让以前在窦婴面前做小伏低的田蚡扬眉吐气。
田蚡曾让籍福去向窦婴索要城南的田地,窦婴听了大为不满,一口回绝了籍福,灌夫更是大骂籍福,籍福也不愿于二人结怨,便为二人周旋,回禀田蚡:窦婴年事已高,让田蚡等些时日。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田蚡知道了窦婴不肯把田地让给他的真相,也很生气。他认为,窦婴的儿子之前杀了人,是自己帮他摆平的,自己以前在窦婴面前伏低做小,没有一件事是不听他的,自己现在贵为丞相,窦婴竟然不舍得几顷田地,同时也不满灌夫的干预。因此对二人怀恨在心。
元光四年,田蚡以灌夫横行乡里为名弹劾灌夫,汉武帝直接让丞相查办。
但此时灌夫手中也有田蚡和淮南王勾结收受金钱,谋取利益的把柄。最终在宾客的调和之下二人相互放过,彼此和解。
同年,田蚡娶燕王女儿为妻,王娡下诏令,让列侯皇族都去祝贺。
本来灌夫因为得罪了田蚡,不愿意去,但窦婴觉得事情已经和解,同朝为官,不能伤了表面和气,便拉着灌夫一同前往。
在婚宴期间,田蚡做为现任丞相和新郎官,众位宾客对田蚡自然是奉承讨好。
与之形成鲜明对是的失势的前丞相窦婴,席间敬酒多是被人敷衍了事,名利场上的世态炎凉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众人的行为惹怒了灌夫,灌夫这个人本就心直口快,好发酒疯,恰时借着酒劲对众人一顿呵责。
灌夫的行为无疑是得罪了田蚡,田蚡让人将灌夫绑了仍在客房,又说,今天大家参加宴会是奉了王太后的诏令。
便以侮辱诏令为由将灌夫关入监狱,并对灌夫全面清查,追捕灌氏全族判以死罪。
窦婴感到很愧疚,出钱让人向田蚡求情无果后,窦婴只得不顾家人阻拦挺身而出去找汉武帝将事情原委详细说了一遍。汉武帝觉得两边都有道理,于是便让他们到东宫公开辩论。
东宫是王太后的寝宫,王太后大权在握,田蚡如日中天,如果这场辩论能决定灌夫的生死,那灌夫非死不可。
辩论从最开始的议论灌夫到后面逐渐演变成窦婴和田蚡互相揭底,汉武帝问朝臣观点和见解,朝臣更是老奸巨猾,左右不沾,汉武帝只得起身罢朝,到宫内侍俸王太后用餐。
王太后早就派人到廷前打探消息,汉武帝到宫内的时候王太后就发火并绝食道:我现在还活着他们就敢作践我的弟弟,要是我死了,他们还不随时鱼肉了我弟弟。皇帝也像石头一样没有主张,现在幸亏皇帝还在,大臣们随声附和,若是皇帝百年之后,这些人有一个可信的吗。
汉武帝立马安抚道:丞相和魏其侯都是外戚,所以让他们在朝上辩论一番,不然的话,一个狱吏就可以解决。
最后灌夫被判灭族,窦婴也下狱入罪,此时窦婴下狱削爵是肯定的,但并未判处死刑。
眼看朝中无人敢为自己和灌夫说话,窦婴只得拿出最后的武器——汉景帝临死前给的一份诏书。
遗诏上写了两句话:“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意思就是:假如你遇到难事,可以凭此诏书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上。
窦婴让侄子把遗诏呈现给汉武帝,汉武帝查对档案后,发现并无备份,因此窦婴手里的这份遗诏只能是矫诏。
伪造圣职自然是死路一条,窦婴最后也死在了那年腊月的最后一天。
窦婴之死中最大的疑问就是他手中的遗诏是怎么来的。
首先可以确定遗诏不是窦婴伪造的,没有遗诏窦婴不一定会死,伪造遗诏,窦婴肯定会死,所以窦婴不可能伪造遗诏。
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汉景帝根本没有备份,二是汉武帝故意隐藏备份。
如果说汉景帝故意没有备份,他又是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备份呢。
汉景帝经历过吕雉干政,也经历过自己母后窦漪房干政,自己还差点被逼立弟弟刘武为储君。
弟弟刘武离奇病死之后,当年主要支持太子刘荣的当属周亚夫和窦婴,周亚夫和刘荣已经分别饿死和自杀了。
当时放任窦婴称病不朝是因为窦漪房还在世,若非窦婴犯了天大的错,否则窦婴不可能死。
汉景帝临死前给了窦婴遗诏,无疑就是在拉拢窦婴,让窦婴觉得皇帝临死前还想着自己,让他兢兢业业辅佐刘彻。
若是窦婴一心一意为武帝自然能够善终,依照汉景帝当时的局势,能让窦家入狱的只有下一任天子,窦婴若是拿出遗诏,宫中没有备份,他就是矫诏,认不认为他是矫诏也在天子的一念之间。
景帝大概率也没想到他过世多年后窦婴使用遗诏的诱因是口角之争。
要是汉武帝隐藏的备份,他又是出于什么原因隐藏备份呢。
田窦之争很明显是两个新旧外戚之争,窦婴随着窦漪房的死已然失势,但是田蚡因为王太后的原因,风头正盛。
比起窦婴,田蚡这个人贪得无厌,卖官鬻爵,骄纵跋扈,只是碍于王太后,武帝不能对其动作。
杀了窦婴,亦有杀鸡骇猴的作用,再则,汉武帝已然在位十年,奶奶窦漪房也死了五年之久,他已然累积了实力,培养了自己的外戚势力。
窦婴死后次年春天,田蚡也病倒了,嘴里呢喃着谢罪,巫师看来之后说是窦婴和灌夫两鬼守着他,群医束手无策,田蚡不治而死。
田蚡死后不久汉武帝便分派四路出击匈奴,正是开疆扩土,其中就有卫青和卫青大姐夫。
与其说田蚡是病死,不如说他是被直观的皇权给吓死,在此之前,他以为的皇权是在后宫干政下的皇权,后宫有姐姐王娡他自然不怕。
直到窦婴被处死,或者说他本不想窦婴死,他也没想到窦婴会死,他一直以为刘彻玩的是制衡,窦婴的死让他清楚的明白了他的外甥刘彻不愿意被人裹挟,窦家死了,下一个是不是就该他们田家了呢。
所以,无论是汉景帝还是汉武帝他们都是有理由让窦婴手中的遗诏变成矫诏。
至于窦婴,他拥护皇权,但他也死在了他拥护的皇权之下,他更像是皇权下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