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这一代不去实现对台湾的统一,下一代即便将台湾变成一片废墟,他们依然会努力收复台湾。
他们这一代人是在“繁荣的中国”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被他人压迫的时期,亦未曾品尝过屈辱与隐忍的感受。他们的自信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坚定信念。因此,当谈及台湾时,他们所使用的词汇不再是“希望”或“应当”,而是“必须”和“一定”。
在台南赤嵌楼地宫中,考古学家曾发现明朝"永历三十七年"的界碑,碑文清晰标注着"福建布政使司台湾府"。这个被刻意掩埋300年的铁证,无声诉说着一个事实:台湾从未真正脱离过中华文明母体。
但现实的复杂性远超历史教科书。根据台湾政治大学最新民调,20-29岁青年中,认同"台湾人"身份者高达82.3%,较2000年上升37个百分点。更值得警惕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已将"中国书画特展"更名为"东亚艺术珍藏",文化切割的软刀子正在悄然出鞘。
台海问题专家李明指出:"每拖延一年,岛内教科书就会多出200页篡改的历史;每错过一个窗口期,美国对台军售清单就会新增15种进攻性武器。这不是简单的耐心比拼,而是文明根系与分裂势力的生死竞速。"
随着电视和网络的发展,有关台湾的消息越来越多,听到不少选举时的热闹声,还有“台独”的高喊,更有那些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
自从1949年两岸分开之后,几十年间隔着海峡互相望着,一方面有血缘相连的亲密,另一方面又有政治对立的距离。
八九十年代时,还有无数台湾省老兵渴望回到家乡,随着这批对大陆感情最深的老兵的纷纷离世,台湾当地人对于大陆的眷恋越来越少了。
而相对应的,大陆对台湾省也是如此,尤其是我们下一代00后的年轻人,他们从小在一个中国高速发展的环境之下长大,因此,他们没有60后、70后的怯懦和崇洋媚外,也没有80后、90后的自卑。
新世纪的年轻人,对于祖国、对于自己都有着超级强的自信,他们对祖国的伟大复兴,是无比坚定的,而对于祖国的统一,更是无比坚信。
届时,台湾在炮火洗礼之后,恐怕难以避免沦为废墟的命运。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本不应兵戎相见。但下一代却大不相同,他们中的许多人出生于21世纪,成长于中国快速崛起的时代,未曾亲历上世纪的动荡岁月,对物质匮乏的生活毫无概念。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行动!在他们眼中,今日之中国,高铁纵横交错,航母频繁下水,北斗系统全球覆盖,已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强国。
他们不愿再被台湾这样的沉重负担所束缚,也不想被那复杂的情感所绑架,更不愿去深究那历史的纠葛,只想看到未来。那么其结果就是他们认定台湾是必须要收回的领土,而且做这件事无需说服亲朋好友,干就完了。
所以当有人问他们的时候,“假如台湾永远不回归,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他们的回答干脆利落:“那就武力解决!”
在他们眼中,占据中国领土却不认同中国身份的人,就是侵略者,必须坚决对付。
这让我想起汉武帝对匈奴的态度。他翻阅史书,找到几百年前白登之围的耻辱,愤怒出征几乎灭绝匈奴。今天的年轻人也是如此,没经历过外来欺压,所以绝不容忍任何挑衅与屈辱。
一直以来,咱们祖国大陆给台湾的恩惠可不少,放了好多善意。面对各种挑衅,咱们也是忍气吞声,主要还是出于对两岸同胞的感情。从另一个角度看,国民党是解放战争里的败军之将;而民进党以及很多台湾同胞,受日本殖民统治影响挺深的,这俩群体的思想转变可得点时间。
只要他们不玩“台独”,给他们点时间慢慢转变也是没问题的,毕竟我们都是一家人嘛。
可原则底线是“台独”这玩意儿儿不能沾!维持两岸交流,这可是咱们的同胞情感的连结啊。
要知道,咱们国家一直强调和平统一,可不是说着玩的。
从香港、澳门回归就能看出来,咱们办事儿,向来是稳扎稳打,尽量减少损失。
这就好比做生意,和气生财嘛。
能谈拢,谁愿意打架?
当然,和平统一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儿。
“台独”势力在那儿上蹿下跳,外部势力也总想插一脚,这都给统一增加了难度。
有学生就直言:如果他们不认可自己是中国人,那凭什么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这么自由自在呢?
所有中国人,首先都会认可一条:台湾自古以来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仅是联合国承认的事实,更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台湾问题必须由中国人自己解决,这是我们的家务事,容不得外人插手。
正如古语所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如果连这点决心都没有,我们又如何面对先辈,如何面对后人?
1683年施琅收复台湾时,郑成功之孙郑克塽在投降书上写道:"不敢自外于皇舆一统"。
340年后的今天,当福建舰航母劈波斩浪,北斗系统覆盖台湾海峡,我们这代人需要的不仅是钢铁洪流的震慑,更要创造让台湾同胞"不愿自外"的文明向心力。
毕竟,真正的统一从不是地图上的色块拼接,而是要让台北夜市的蚵仔煎与西安回民街的羊肉泡馍,共享同一个数字支付系统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