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有个衣衫破旧的女乞丐,竟然跑到平江县政府门口,说要见县委负责人。
门口的卫兵看她这副模样,心里直嘀咕,以为她是来捣乱的。
可没想到,这女乞丐从怀里掏出个包裹,一打开,里面金光闪闪,竟是16两黄金!
她一脸严肃地说:“这是我丈夫涂正坤的遗愿,请务必交给县委领导。”
这一下,卫兵和周围的人都惊呆了,这女乞丐到底是谁?她背后又有啥故事呢?
在湖南平江县嘉义区的谢江乡,有一个裁缝家庭,1897年11月10日,这个家庭迎来了他们的儿子——涂正坤。尽管家境贫寒,他的父母还是咬紧牙关,让他读了四年书。然而,生活的重担让这个家庭无法再支撑他的学业,涂正坤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学习缝纫手艺,走乡串镇,四处为顾客缝补衣物,勉强度日。
幼年的涂正坤就目睹了社会的不公与黑暗,他深刻意识到,这个世界需要改变。1925年,28岁的涂正坤通过一位友人的介绍,毅然加入了红方,从此,他的生活掀开了新的一页。
加入红方后,涂正坤利用自己的裁缝身份,巧妙地接近社会各界人士,收集情报。有一天,他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前往平江县的一位地主家中做衣服。在缝衣的过程中,他无意中听到了地主和蓝方军官的密谈,得知了一个针对当地红方的重要行动计划。涂正坤迅速将这一情报传递给上级,成功挫败了蓝方的阴谋,大大增强了党在当地的抗战力量。
1927年,涂正坤参加了秋收起义。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迅速组织起农民起势,转移到平江东部的连云山,开展游击战。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蓝方反动派的神经,他们决定采取更残忍的手段来削弱他的力量。
他们抓住了涂正坤的父母,以此要挟涂正坤放弃抵抗。然而,涂正坤深知,一旦屈服,受害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而是整个革变力量。他忍痛放弃营救,眼睁睁地看着父母被敌人残忍杀害。这一切并没有让涂正坤退缩,相反,他把悲痛化作力量,更加坚定地投身革变。
1928年,涂正坤策应彭总带领的红方队伍,在平江起势。1930年,他带领全县游击队、赤卫队和10多万群众,参与红三军团攻打长沙的战役,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涂正坤后来被任命为新四军平江通讯处主任,负责在暗中保护红方。
1937年底的某一天,涂正坤在一个隐秘的地点,交给了妻子朱引梅一小袋黄金——12两。他郑重地对她说:“这笔黄金是党交给我的活动经费,如果我发生意外,请务必将它交给红方。”朱引梅是涂家的童养媳,从小与涂正坤青梅竹马。婚后,她理所当然地成了涂正坤的坚强后盾。尽管文化水平不高,朱引梅深知丈夫的使命,她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气,走上了一条与丈夫并肩的革命道路。
然而,1939年的一天,涂正坤如往常一般走出家门,准备去执行一项任务,却再也没能回来。那天,他被蓝方军官杨森布下的天罗地网捕获,几支枪对准他的胸膛,乱枪击毙。涂正坤倒在地上,口中依然喊着:“不要破坏抗战!”
听到消息后,朱引梅连泪都来不及擦干,便紧急把16两黄金(其中包括党交给涂正坤的12两和她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4两)缝进了棉衣。当她回过头时,看到九个月大的儿子被敌人抓住,儿子的哭喊声刺痛她的心。但此时此刻,朱引梅没有丝毫犹豫,她深知涂正坤的牺牲和那笔黄金,对革变事业的重大意义。在邻居老太太的帮助下,朱引梅顺利救出孩子。紧接着,她带着儿子走上了长达十年的逃亡之路。
在逃亡的过程中,朱引梅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她时常不得不依靠树叶和野果充饥,有时甚至只能吃一些残渣果腹。某一天,她发现孩子因为饥饿已经无力哭闹,只能从农户家里的地里挖出几个红薯,用火烤着给孩子吃。每次喂完孩子,她自己只能吃一些残渣。她说服自己,无论多么艰难,都要把孩子抚养长大,这是她和涂正坤共同的心愿。
即便在极度饥饿和寒冷中,朱引梅也未曾动摇过将黄金交给党的决心。她时常务工赚取食物,甚至还被蓝方军抓住并受刑,但她始终守口如瓶,只想着完成丈夫未竟的使命。每次蓝方军近在咫尺,她的小心与智慧总能让她和孩子成功脱险。
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朱引梅揣着这16两黄金,义无反顾地走进平江县政府的大门。衣衫褴褛的她,本可以带着金子过上富裕生活,但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完成丈夫交代的任务。
平江县委负责人齐寿良亲自接待了朱引梅。面对领导,她激动地掏出黄金,说:“这是我丈夫涂正坤要我交给党的活动经费,还有我的4两黄金,算作我们的党费。这一天我等了十年,终于能完成他的心愿了!”齐寿良深受震撼,随即为朱引梅开具了收条,并将黄金送入人民银行的金库。
朱引梅带着16两黄金在逃亡的十年中,从未动摇过将其交给党的信念。这不仅是为了完成丈夫涂正坤的遗愿,更源于她自身对党和革变事业的坚定信仰。在极度的困境中,她展现了无比的坚韧和智慧,这种精神力量不仅成就了她的个人传奇,也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朱引梅的故事是那个年代无数革变家庭的一个缩影,他们以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地方政府迅速安排了对朱引梅及其家庭的帮扶措施,为她恢复党籍,并给予相应的待遇。朱引梅住进了政府安排的房子,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她的儿子涂明涛,也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始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涂明涛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从小就怀揣着对革变事业的敬仰和对父亲的崇敬。他后来在平江县政府工作,担任政法委领导,秉承着父母的革变精神。他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忘记家族的革变传统,要继承和发扬父母的精神。
朱引梅一生低调,对名利淡泊。即便在生活条件改善之后,她依然以质朴的态度生活,不张扬,不争名。她时常回忆起和涂正坤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艰苦却充满信仰的时光。她也会讲述自己逃亡的十年,那段充满艰辛与坚持的岁月。
1998年,朱引梅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的儿子涂明涛,将母亲和父亲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这是一段光辉而沉默的历史,是一曲坚韧与奉献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