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土沟的故事4我在青海油田打工的日子

2024年07月23日21:43:09 历史 1187

2003年2月份春节过后,我又回到了花土沟,被分在了花土沟基地的作业队。作业队又分大修队和小修队,我在小修队。作业队的队长姓王是河北人。说话做事有艳照人的大刀阔斧精神还有内地人特有的细心和精明,手下的各个班组长都挺服他的。石油局有一句行话:钻井脏,大修累,最苦最累作业队。在作业队里大修队比小修队,又要累脏艰苦一些。小修队比钻井和大修队活要轻松一些。除了特殊情况出野外,每天可以回基地公寓休息。花土沟基地可以正常的在食堂吃饭。而且下班以后可以去图书馆,看电视,逛街。过的基本上是正常人的生活。而钻井和大修队基本上都要在野外,一呆10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吃住都在野外板房里。

花土沟的故事4我在青海油田打工的日子 - 天天要闻

搬家作业都是很累很磨人的。之后光搬家就要折腾半个月。而且野外的食品菜肉谁都是从基地拉过去的。业余生活也很枯燥。因为花土沟周围的几个油田都处于无人区,荒漠。缺氧没有绿色植被,风沙又很大。干起活来还很累很熬人,虽然工资高一点,但那种环境下常人是男人以忍受的。所以钻井

花土沟的故事4我在青海油田打工的日子 - 天天要闻

和作业队的人员流动性最大。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小修队上班,3班两倒,上12小时休24小时,一个班有司钻,内外钳,柴油工,场地工,记录工司机等总共是7个人。司钻也是班长。

花土沟的故事4我在青海油田打工的日子 - 天天要闻

上白班的人,早上6点到石油餐厅吃饭。7点赶到队部点名集合。队长头一天到油田甲方项目部领取任务,早晨传达给各个班。甲方的项目部由监理技术员负责监督和验收作业队完成的修理项目。2003年2月份非典开始了。队员们到队上还要进行酒精消毒,通勤车也消毒。7:30~9:00 7:00花土沟镇的马路上。各种型号的车辆多了起来,络绎不绝的往镇外开去。大部分都是油田的作业车,通勤车以及钻井机,修井机,水车,油罐车。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作业车辆。那阵势就像部队的铁甲洪流。

我们带班的班长小李,大概二十七八岁,敦煌石油技校毕业的。我们班有7个人组成,司钻,副司钻,柴油工,内外钳工,记录员,场地工,司机。有3个正式工,4个合同工。小修对作业的流程主要是:作业前的准备,停井放空井内压力,起下关柱 ,井筒清理,维修更换部件,试压验漏,重新下管柱,恢复生产状态,启井观察到正常出油。这些工序中,起下管柱和重新下管柱是最累的。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冲沙砖模式,进口水龙带,弯头应采取防脱,防摆 防落,措施出口管线应固定。确保作业中的安全,减少事故风险。我到花土沟干的第一口井是到油砂山,去维修一台不出油的磕头机


花土沟的故事4我在青海油田打工的日子 - 天天要闻

我们这个队伍,站井口三个人,我负责拉管子,也就是场地工。班长又是四川干活很负责。这个合同工一个互助人小王,河北人姓包我们都喊他包子。江苏人我。还有一个河南老李,这个老李就是在涩北的那个河南老李,我和他算是熟人了。在油田干活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能在这里再次遇到一起共事也是缘分了。


花土沟的故事4我在青海油田打工的日子 - 天天要闻

通勤车把我们拉到油砂山的工地上。我们班负责维修一台不出油的磕头机,油刹山是青海油田的标杆,最早在花土沟发现大量油层就是在油砂山这一片。他的山脉不是很高都是那种馒头型的平缓的沙梁。

花土沟的故事4我在青海油田打工的日子 - 天天要闻

修井机开到,先有作业队的吊车抽油机拆卸吊开,然后把修井机开到井口位置竖起来,把油管一根一根的取出来。小修队到了场地,先是有吊车调来板房 ,发电机房,再把场地上要用的工具,摆油管的架子,消防器材拉来。在工地上堆消防沙,把灭火器,消防桶,消防掀 水带都摆好,准备好 放在固定的位置。柴油工开始接电线,检查柴油机。司钻检查修井机的油料,仪表压井用的水泥浆池里的泥浆,然后看甲方提供的要维修的井的资料。以了解要维修的井深结构等信息。这些做完以后,班长开个小会,把任务分配一下,注意事项在会上说清楚。以确保每个队员都了解有特别强调安全问题,于是开始干活,先往井里注水,压井,试压。检查管线有无疏漏。然后井口上开始起钻。一根油管9米油沙山的油层比较浅,一般在1000~2千米之间,一个班一般能骑140~180根管子。白班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夜班来接班。从接班到井上。不多到8点多了,开始干活就到9点左右了,那个时候人最困的时候。

花土沟的故事4我在青海油田打工的日子 - 天天要闻

我们的代班长。接班以后大家加紧干活,干到2点多,最困的时候大概起了2/3的油管就停车,大家睡觉。穿着湿漉漉的沾满油水的工衣,横七竖八的躺倒在板房的地板上就睡着了。丝状睡觉都睁着一只眼害怕顶上有什么异常情况。

花土沟的故事4我在青海油田打工的日子 - 天天要闻

到5:00把大家喊起来又起一阵子油管,就开始擦拭工具 ,修井机,把管子摆好,场地的卫生清理干净擦拭工具要用钢丝刷刷,原油要用棉纱蘸上柴油擦洗 。常规的办法是把原油擦不干净的。7:00班长开始写值班记录,记录员开始写施工记录。在石油上干活安全是最重要的。石油局干活用的工具都是铁家伙。在工地上的机械车辆。大型的铁器。用的最小的管钳也有好几斤重。所以上工之前 ,安全帽,工衣,带钢板的工鞋,手套缺一都不可进入工地。而且还要罚带班的班长和相关的队长的钱 ,扣安全奖。井场里绝对不能抽烟,用明火施工需要用火,有柴油工接电炉子,在板房内使用,用完要立即拉闸。一个夜班下来连困加累,头昏脑胀,和吸了大烟似的难受极了。每天回去都要洗澡,油田公司的澡堂是免费给工人开放的。在基地上班伙食方面。早饭在食堂吃中午饭就要自己带了。后来班长想了个能吃好又能让大家省钱的办法,一人交100元钱由我和包子负责去农贸市场采购中午的伙食。这样伙食改善了不少 ,还省钱。我一般选在下午去采购,那个时候菜肉蛋都比较便宜。反正一个月才10个白班。在油田干活到了井场是穿不上干净衣服的。因为到处都是缘由,大家在电视里图片中看到的,那绝对不是石油局一线工人的真实写照。就是队长书记只要去了工作现场,也会溅上油泥水。

花土沟的故事4我在青海油田打工的日子 - 天天要闻

有的朋友看了我的文章,想象中油田真好,又能挣大钱,伙食还好,住宿也好 ,还有图书馆。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天上绝对不会掉馅饼的。现实中美好的一面有,但是那都是汗水,泪水 ,甚至流血干出来的。花土沟油田钻井大修队是人员流动最大的。因为这两个工种最累最脏,一般人坚持不下来。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这两个工种来说是最适用的。

花土沟的故事4我在青海油田打工的日子 - 天天要闻

而测井,采油,泵站,炼油那些干净轻松的工种。都是油田石油局内部子弟,或者学校分来的科班出身的大中专生干的。合同工是很少的。就是我也只在花土沟干了两年。有了原始的资金后就再也没有干了。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就说明了石油工人用血汗换来的美好生活和高工资。他们拿的工资和福利对于他们的奉献来说都是他们应该得的。

花土沟的故事4我在青海油田打工的日子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 天天要闻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宝成铁路电气化迎来开通50周年。这条穿越秦巴山脉的钢铁巨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几代人的梦想。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个关于父女与宝成线的故事,也在这蜿蜒的铁轨上,清晰回响。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 天天要闻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9月3日晚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晚会根据中央安排,中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