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钟南山的母亲,被称鼓浪屿第一名媛,56岁跳海自尽,令人惋惜

2024年06月25日00:42:14 历史 1995

2020年年初,一张照片感动全国。八十四岁的钟南山乘坐高铁,奔向疫情的最中心。

她是钟南山的母亲,被称鼓浪屿第一名媛,56岁跳海自尽,令人惋惜 - 天天要闻

他再次义无反顾披甲上阵的老将,耄耋之年仍奔忙在抗疫一线,常常说:“我其实更像我的母亲。”

提起母亲,是钟南山永远不能忘记的痛处,她在特殊年代,不堪折辱跳海自尽。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有名的廖厝,之所以称为廖厝,是因为廖家在当地颇有声望,家庭成员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1911年,廖家喜得千金,廖家从不重男轻女,廖月琴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她中学就读于厦门的毓德女中,因为家里有中药生意,想让她去读医科学校,没想到毕业时她执意要读护理专业。

当时的护理专业可不像现在这么吃香,在大众眼中,那就是“伺候”别人的活计。

家里人的苦口婆心,没能让廖月琴放弃,她看到报纸上的报道,战争中那么多人受伤,护士紧缺,唯一的想法就是要去学护理,去尽自己的一点力,最终廖月琴到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护理专业就读。

她是钟南山的母亲,被称鼓浪屿第一名媛,56岁跳海自尽,令人惋惜 - 天天要闻

也正是在协和,廖月琴遇见了穷小子钟世藩

钟世藩是个孤儿,9岁便到上海给人家做工,幸运的是,他有一个五叔做药材生意,一直资助他上学,他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协和。

钟世藩比廖月琴大10岁,加上两人身份差距很大,一直没有接受廖月琴的好意,接受新思想的廖月琴,不会因为这些世俗定义放弃。

起初,廖家也不同意他们两人在一起,甚至以不再给廖月琴生活费威胁。

最终两人冲破一切阻碍,结为连理,毕业后他们到南京定居,1936年,第一个孩子出生,这个男孩就是钟南山。

紧接着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沦陷,夫妻俩只得带着儿子逃离南京,到贵州安定下来。

钟世藩当时是儿科医生,工作很忙,廖月琴就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她是钟南山的母亲,被称鼓浪屿第一名媛,56岁跳海自尽,令人惋惜 - 天天要闻

钟南山小时候很调皮,成绩也不好,廖月琴并没有像如今那些鸡娃的家长一样,跟孩子发脾气,她特别善于找到孩子的优点,去鼓励他。

一次,钟南山好不容易做对一道题,廖月琴鼓励道:“南山,你看,你可以做得好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鼓励,钟南山找回自信,愿意主动去学习。

从小养尊处优的廖月琴,从来没有因为嫁人后,生活条件差而抱怨丈夫,她总是很平和,生活中的难处,好像都不能影响她,她仍旧有一颗善良敏感的心。

钟南山考大学的那一年,他有一个同学考上北大,向他借20块钱,钟南山回家便告诉母亲这件事。

廖月琴当时有点犯难,钟南山上大学也需要钱,但她并没有马上拒绝。过了两天,她把20块钱给钟南山,让他带给同学。

20块钱在当时可是巨款,多年以后,钟南山才知道,那是母亲四处东拼西凑借来的,是他们家两个月的伙食费。

这件事让钟南山更加了解母亲的善良,后来在行医治病的道路上,无数次用这件事提醒自己,善待他人。

她是钟南山的母亲,被称鼓浪屿第一名媛,56岁跳海自尽,令人惋惜 - 天天要闻

解放后,廖月琴和丈夫来到广州,廖月琴参与创建广州肿瘤医院,作为副院长,在近天命的年纪,仍然每天坚持学习苦学不辍。

就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全心为病人着想的医生,在10年特殊时期,却被红卫兵批判游街,贴大字报。

钟世藩从一线被拉下来,优秀的儿科医生却只能天天在后面刷奶瓶。廖月琴也被拉去做繁重的农活。

辛苦的劳作虽然让人辛苦,但精神上的折磨更让人痛苦不堪,时不时的批斗,随处可见的大字报,红卫兵的折辱,都让人崩溃。

在这样的双重折磨下,廖月琴不堪重负选择跳海,终年56岁。

每次提起母亲,钟南山非常难受,母亲走得太突然,太年轻,甚至都没来得及好好在母亲跟前尽孝。

她是钟南山的母亲,被称鼓浪屿第一名媛,56岁跳海自尽,令人惋惜 - 天天要闻

廖月琴去世后,钟世藩将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卧室12年,叮嘱钟南山,等他死后,要把两人的骨灰混合,撒入大海。

钟南山,在优秀父母的引导下,成为医学界的领军人物。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