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2024年06月18日04:32:08 历史 1013

从1854年2月27日征湘军攻占岳州,拉开攻打湖南的序幕,到1854年8月25日征湘军全面放弃岳州,退出湖南,进入湖北,为期一百八十天的征湘战役,以太平军的惨败而收场。

曾国藩在岳州得手后,开始酝酿越省夺城。湖北开始成为曾国藩和杨秀清争夺的焦点。

焦点中的焦点,自然是湖北省武昌,武昌一直是杨秀清关注和经营的重点。在武昌,杨秀清还提拔过一位年轻的将领。

这位将领就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他是在攻打武昌战役中崭露头角的。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论年龄,陈玉成属天国二代。陈玉成是广西藤县新旺村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出生在一个苦贫的农民家庭。陈玉成是个苦孩子,家里无地,父母租种地主薄田,直到被累死的那一天,他们都没有吃饱过一顿香喷喷的白米饭。金田起义那年,十四岁的孤儿,无处谋生,无依无靠,跟随叔叔陈承瑢加入了拜上帝会。因为年龄太小,未成年的陈玉成,被编入童子军。

陈玉成很快就成为童子军的统帅,带着一帮苦命的小兄弟,在本来应该还在自由自在嬉戏玩耍的年龄,开始冲锋陷阵杀敌立功。1852年进攻武昌时,陈玉成开始崭露头角,表现出过人的勇敢。当时打武昌,用的是地道攻城战术,就是用地雷炸开城墙,然后从缺口杀进去。第一批冲进缺口的,由于直接面对敌人,所以最危险,也最需要勇气。陈玉成带领五十个小兄弟,执行这一艰巨的战斗任务。地雷响后,文昌门被炸得乱石纷飞,陈玉成听到巨响,带领童子军一跃而起,占领缺口,大部队随后跟进,占领武昌。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杨秀清听说有一个十七岁的小将在武昌立了头功,大喜后继有人,立即提拔陈玉成为殿右三十检点,统率陆军后十三军和水营前四军。可能杨秀清也没有料到,正是他这一次破格提拔,让这位有着杰出军事天赋的少年,从此铁了心地为天国肝脑涂地卖命,而且是日后太平天国的一根最结实的顶梁柱。

杨秀清深知武昌的重要性,太平天国在下游依赖的是镇江扬州,在天京上游依赖的是安庆九江、武昌,要想摆平清军,就必须首先收复武昌,争取控制上游。

曾国藩对武昌同样非常看重,他认为湖南是自己的根据地,也是自己养兵、练兵、后勤基地。湖北的安危,将关系到湖南的安危;而湖南的安危,又直接关系到湘军的安危。这就是唇齿相依的道理。

曾国藩拿下岳州后,迅速向湖北推进,几路大军,来势汹汹,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面对曾国藩的志在必得和精心筹划,杨秀清的遥控显得很不给力,他不但没有增派援军积极应对,反而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杨秀清的这个错误,就是把韦俊调出武昌参加天京保卫战,任命石凤魁为武昌城防总司令,地官副丞相黄再兴为副司令。杨秀清主动削弱武昌城防司令部的力量,简直就是自毁城墙!

韦俊这个人,算是比较能打的,尤其擅长防守,可惜杨秀清这一次没有给他表演的机会。

杨秀清把表演的机会,错误地交给了石凤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林绍璋是败军之将,曾天养已经为国捐躯,石祥祯和韦俊先后被调回天京,剩下的只有国宗石凤魁级别高点。

可问题是,这个机会给谁都行,就是不能给石凤魁。

石凤魁是广西贵县人,石达开的堂兄,金田起义时,跟随石达开打仗。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三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论功行赏,领导班子的亲属也鸡犬升天,石凤魁被加封国宗,不久被派到前线,开始领兵作战。

石凤魁这个人,虽然与石达开是同宗兄弟,但是两个人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太大,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天壤之别。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石凤魁的优点用显微镜来看,也找不到多少,但是缺点却用不着拿放大镜去找,掰着手指头数就行了:

没读过书,没带过兵,既是文盲,又是军盲

天生胆小,贪生怕死,孬种一个,熊包一只。

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没有担当,不负责任。

这三条是主要的,其他的缺点就不多说了。有了这三条,就注定曾国藩不用耗费多大力气,就能轻松拿下武昌。

曾国藩率领湘军,9月下旬向湖北推进,很快就扫清了武昌外围据点,到10月14日就已经占领武昌。

从韦俊在6月26日攻占武昌,到石凤魁丢失武昌,前后还不到四个月,如此坚大城池轻易易手,实在是太过可惜。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石凤魁的低智商和无能,他用精彩的表现告诉人们,一个统帅可以差劲到什么程度。

石凤魁的“精彩”表现,“可圈可点”的,至少有三点。

第一是不做防守。没有御敌于武昌之外的军事理念,轻弃崇阳通城蒲圻等前哨要地,任凭湘军长驱直入,兵临城下。

第二是不想坚守。湘军杀到城下不到两天,他就急急忙忙屁颠屁颠走人,把武昌白白送给了曾国藩。

第三是不计损失。在武昌被曾国藩杀掉的太平军,多达数千,更让人心疼的是水师的惨败,由于他丢下汉水的水师不管,至少导致上千船只被湘军烧毁。

武昌失守后,杨秀清的遥控还没有结束,接下来他要遥控的是长江要塞田家镇之战。

这是曾国藩与杨秀清在西征战场上的最后一局,也是最关键的生死之局。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血战田家镇

杨秀清与曾国藩双方都很清楚田家镇要塞的重要性,都在全力以赴准备第四局对决。

田家镇位于湖北与江西的交接地带,是从湖北进入江西的最后一道关隘,也是两省水路交通的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田家镇在长江北岸,隔江相望的南岸,是地势险峻的半壁山,此处江流狭窄湍急,船只通行非常困难。

早在1853年10月15日,这里就曾发生过一场激战。交手的双方,是太平天国检点曾天养和湖北按察使唐树义。曾天养先是用水营冲击唐树义水师,然后趁着清军吃早饭的时候突然袭击,击败唐树义,还有从南昌赶过来的江忠源。曾天养当年正是凭着田家镇大捷,才得到东王赏识,从检点提拔为秋官又正丞相,进入副部级高干行列。

时隔仅仅一年,这里又将发生一场恶战,不同的是攻守双方已经交换场地,上一次是太平军从下游进攻清军,这一次是湘军从上游进攻太平军。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只要田家镇一破,湘军就能从湖北杀进江西,太平军也就被完全赶出了湖北。为了确保田家镇之战的胜利,曾国藩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扎实。

曾国藩的本意,并不主张急于攻打田家镇。他的考虑有两个方面:一来湘军连续作战,将士疲乏,需要休整补充,恢复战斗力;二来他觉得湘军连续得胜,骄气滋生,需要冷静调理,除去军中戾气。

可是有一个人不答应,咸丰

对于咸丰皇帝来说,曾国藩的胜利,带给他的不只是兴奋,还有震撼。

当初他任命曾国藩担任湖南民兵总司令(帮办湖南团练),并没指望他能成为攻打长毛的主力队员,只是希望他能保境安民,确保湖南的稳定,不再成为第二个广西而已。

现在曾国藩不但保境安民,而且还出境剿匪,越省夺城,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这支民兵竟然还为他收复了一座又一座城市,实在是大大地出乎他的意料,这让他非常开心。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当曾国藩打下武昌的捷报传到北京的时候,咸丰禁不住高兴地对军机大臣说:“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此奇功。”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高兴坏了的咸丰,忍不住就要给曾国藩一点奖励,想到湖北巡抚这个位子还一直空着,于是当即任命曾国藩做湖北巡抚,给他地方实权,一来可以刺激曾国藩的攻击欲,二来可以方便他率领湘军攻打长毛。

曾国藩虽然级别高(礼部侍郎,副部级),但是手里没有实权,又不是钦差大臣,无法节制地方官员,办什么事都得看巡抚和总督的脸色,找他们落实。咸丰理解曾国藩在地方上的难处,想给他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曾国藩收到圣旨后高兴坏了,赶紧写了一封推辞信,说自己能力有限,当不了巡抚这样的高官,还请皇上收回任命书为好。

按照当时官场的惯例,曾国藩必须“谦虚谦虚”,这样才显得自己高风亮节,大家都是这么干的,曾国藩也就只好“潜规则”一下,免得别人说自己官瘾太大,让人笑话。

咸丰的批复很快就下来了。按照惯例,这个批复当然还是继续任命曾国藩为湖北巡抚,而且还会鼓励鼓励他,说你有这个能力,放心吧,好好干!

曾国藩兴冲冲地焚香跪拜,等候宣读圣旨,好好陶醉一下。让人奇怪的是,圣旨读完,曾国藩却呆若木鸡,只是机械性地磕头谢恩,大脑却是一片空白。

圣旨是这样写的:“朕料汝必辞,又念及整师东下,署抚空有其名,故已降旨令汝毋庸署湖北巡抚,赏给兵部侍郎衔。汝此奏虽不尽属固执,然官衔竟不书署抚,好名之心尚小,违旨之罪甚大,着严行申饬。”

真是太悲剧了!既然你早就知道我一定会装模作样地推辞,但也用不着这样来消遣调戏我啊?如果我有高血压,怎么办?如果我的心理素质像范进那样差劲,怎么办?

既要我继续东进打长毛,又不给我实权,你这是赤裸祼的利用啊!用个国防部副部长,换下民政部副部长,有意思吗?这不是青蛙换蛤蟆嘛!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最让人郁闷的是,我这只是按照大家的习惯,客气一下而已,你却说我这是固执?那我要是不辞,你该说我自恋了吧?调戏我也就算了,竟然还把违抗圣旨的政治大帽子给我扣上,你这是什么居心,想害死我啊?古人虽然兔死狗烹,现在兔子还没死,你就这么折腾“猎狗”,这唱的是哪一出阴谋啊?

说一千,道一万,你这叫恶人先告状,明明不想让我当这个巡抚,却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还要把责任推到我这个无辜的受害者身上,咱岂不是比窦娥还要冤上万倍?起码窦娥在含冤而死的时候,没有被忽悠吧!

曾国藩虽然郁闷,却也清醒,他知道咸丰这小子在防着他。

咸丰的防范心理,与他的惊喜比较起来,最初并不强烈。曾国藩到手的熟鸭子之所以意外地飞走了,只怪军机大臣祁寯藻多了一句嘴。

咸丰任命曾国藩做湖北巡抚的任命书下达之后,军机大臣祁寯藻对咸丰嘀咕了一句非常要命的话:“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作为清朝政权忠实奴才的祁寯藻,他之所以让咸丰防着曾国藩一点儿,原因很简单,理由很充分:曾国藩在湖南的时候,只是一个离岗的副部长,整个一空头衔,空军司令,竟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是不是太恐怖了?如果把湖北给他做基地,他不翻了天啊?陛下您不可养虎为患啊!

对啊!满汉相防,重满轻汉,信任满人,提防汉人,这可是老祖宗千叮咛万嘱咐留下的训诫啊!

一语点破激情人,政治智慧打败了感情冲动。咸丰认识到,万万不能违背老祖宗苦心孤诣定下来的政治路线和基本国策,于是把曾国藩的湖北巡抚位置,转批给了陶恩培

皇位决定思维,从确保江山的所有权角度来说,洪秀全和曾国藩都是自己的“敌人”!

当咸丰决定要认真贯彻执行本朝祖训的时候,曾国藩就彻底悲剧了。在今后长达七年的时间里,湘军的将领个个都被提拔,没被提拔的只有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湘军总司令曾国藩。在这七年里,他始终在副部长(侍郎)的位置上停步不前。

咸丰虽然放弃了对曾国藩的提拔,但并没有放弃对曾国藩的遥控,仍在不断发出圣旨催促湘军乘胜追击。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与咸丰一起起哄的,还有新上任的湖广总督杨霈。杨霈这个人虽然胆小,但是想到湘军能打,不想放过这个借鸡生蛋的大好机会,于是主动向朝廷请缨,说愿意配合湘军一起乘胜追击,由他负责北岸,曾国藩负责南岸。

曾国藩虽然谨慎小心,而且郁闷苦楚,一万个不愿意急躁冒进,但是圣旨难违,加上杨霈的煽风点火,只好命令湘军前进攻击。

曾国藩采取的还是水陆并进的老办法:塔齐布罗泽南的主力,沿南岸前进;水师以彭玉麟和杨载福为前锋开路,他自己随同水师中军前进。

在曾国藩看来,自己的军队虽然能打,但是毕竟人数有限,跟长毛比起来,实在无法让人太过骄傲。为了确保自身安全,赢得胜利,曾国藩最好的办法就是水陆配合,互相护卫,利用水师掌握制江权,配合陆师攻打沿江城市,并为其提供给养和补充。反过来,陆师通过在沿岸夺取基地,又能为水师提供战略防御据点和纵深。在大仗开打之前,曾国藩就特别叮嘱陆军将领们:“时时以保护水军为心,如龙抱珠,百变不离其宗。”

曾国藩咄咄逼人的攻势,引起了杨秀清的高度警惕和重视。

杨秀清对湘军的警惕和重视,是从接到武昌告急信才开始的。

告急信是国宗石凤魁写给杨秀清的。石凤魁在逃跑之前,没有忘记打发国宗韦以德韦昌辉侄儿)前去天京向杨秀清汇报军情。

杨秀清得到韦以德详细的口头汇报后,才知道湘军的厉害和西征战场的危险,决定采取强力措施挽救西征战局。

他的办法,无非还是老一套-换人加遥控。

石凤魁和黄再兴被追究丢失武昌的责任,双双被砍掉脑袋。对于石凤魁的被杀,大家都没有意见。黄再兴被杀,就引起了后人对杨秀清的批评,认为此人死得冤枉,一来他不是主将,不负主要责任,二来他曾向石凤魁提出过可行性建议,只是石凤魁不采纳,这才酿成严重后果。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这种批评,固然有些道理,但是过于迂腐。

杨秀清不杀前线主将,难道他自己承担领导责任不成?既然要杀,当然是一锅端比较有说服力,不如此则无以说明前线指挥部的无能,从而顺利推卸总司令部的责任。

石凤魁被拿到天京斩首后,被杨秀清任命担任田家镇战役前敌总指挥的,是燕王秦日纲

这个秦日纲,就是导演了龙寮岭惨败的主角。这个人打起仗来也不要命,可惜勇猛有余,灵变不足,防守上硬碰硬还凑合,要是碰到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就免不了要吃亏。

杨秀清大约也知道秦日纲的能耐,觉得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为了加强田家镇的防御力量,他想了很多办法。

一是指导秦日纲修筑防御工事。杨秀清专门写了封信,指导秦日纲在田家镇构筑水陆防御体系。他专门叮嘱秦日纲,一定要拦断长江,在江面用铁索和竹缆,挽在船只和木排水城之上,用铁锚固定在两岸,阻拦湘军水师通过。为了守住拦江工事,杨秀清还特别嘱咐一定守住田家镇对岸的半壁山,这样才能左右呼应,水陆联防。杨秀清还指示秦日纲,让他在长江两岸,一定要多修炮位,扼住湘军水师航道。

二是指导秦日纲赶造防御工具。杨秀清这一次隆重推出了太平军新发明的一种水上秘密武器-木排水城。这是太平天国防守水面的发明,先扎一个大木排,然后在上面修筑木城,留出炮眼,架上大炮,可以作为活动的水上炮台,既可阻隔水面,又能攻击敌船。杨秀清派人专门送一个样品到田家镇,让秦日纲照着赶做,尽快投入使用。

三是增派人手,加强指挥力量。为了加强前线指挥部的防御兵力和领导力量,杨秀清命令国宗韦俊、石镇仑、韦以德先后率部来到田家镇。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在杨秀清的遥控下,秦日纲按照要求,一一做好布置,将田家镇打造成一座看起来似乎无法逾越的天险,不打折扣地执行“严防死守”的防守方针,压根就没想过要主动出击,只是坐等曾国藩前来破关夺阵。

曾国藩率领湘军,1854年10月28日从武昌出发,一路上冲破太平军的阻挡截击,于11月20日抵达田家镇前线。

看到田家镇的防御架势后,曾国藩亦喜亦忧,喜忧参半。

他忧的是田家镇这次防御工事的确是花足了本钱,付出了汗水,他有点怀疑长毛前线主帅是位工程建筑专家,由衷佩服其防御之严密和老到。

他喜的是长毛的防御工事完全是防守型的,根本看不到半点进攻的气象和打算,还没有达到攻防兼备、正奇相生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面对志在必守的田家镇,明白只能硬碰硬,否则就不能杀出湖北,杀进江西,更加谈不上攻下九江,直取安庆,打下金陵

要打下布防严密的田家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尽快掌握这个战略要地,曾国藩召集了一场战前研讨会。与会人员,都是他手下最有谋略,也是最能打的几个牛人。陆师是塔齐布和罗泽南,水师是彭玉麟和杨载福。

经过讨论研究,曾国藩最终敲定了作战方案,基本思路是水陆配合,冲破江防。具体部署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用陆师攻占田家镇对面的半壁山。

第二步,在陆师的配合下,出动水师斩断拦江铁索,摧毁长毛的水上力量,彻底控制制江权。

第三步,水师得手之后,陆师渡江攻占田家镇,彻底控制要塞。

面对曾国藩的周密部署,秦日纲只是严格按照杨秀清的指示,坐在大营等候湘军前来挑战。

1854年11月21日,战斗首先在半壁山一带打响。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前来攻打半壁山的,是罗泽南。与此同时,塔齐布越过半壁山,攻击下游的富池口,妄图对半壁山形成迂回包抄之势。

经过一天激战,半壁山落入罗泽南之手。

半壁山一失,田家镇等于去了一半。秦日纲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他不想如此坚固的要塞,就这样在自己手里丢掉。

反击!

秦日纲志在复得,先后组织了两次强力反击。

第一次是11月23日,秦日纲从北岸田家镇调集主力,南渡攻击罗泽南,此时湘军已经反客为主,将秦日纲打得狼狈退回田家镇。

第二次是11月24日,此时韦俊、石镇仑和韦以德正好赶到田家镇前来助阵,经过商量,秦日纲再次组织了全面反攻。激战进行了整整一天,太平军虽然杀得卖力,但最终还是被湘军击败,死伤惨重,国宗石镇仑和韦以德等一批将领全部英勇战死,秦日纲和韦俊北渡退回田家镇。

曾国藩拿下半壁山后,命人斫断半壁山脚下的铁链,剩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把靠近半壁山这边的江心铁索也斫断,水师才能顺江而下抵达九江。

1854年12月2日清晨,经过认真地布置和准备,吃过早饭的湘军水师,开始向江心铁索进军。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曾国藩把湘军水师分成三队,攻击程序安排如下:

第一队,打铁队。快速突袭到靠近半壁山这边江面的铁索前,架起火炉,烧烤铁索,举起大斧,斫断铁索。

第二队,打援队。阻挡截击前来干扰打铁队的太平军水师,为第一队赢得打铁斫断铁索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队,打劫队。打铁队光荣完成任务后,第三队趁机冲过缺口,顺江东进,放火焚烧铁索下游的西征军水师。

孙子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打仗的时候,军事研讨工作很重要,开打之前,谁研究策划得好,谁的胜算就大,相反,胜算就少。

面对湘军精心策划的进攻,太平军原有的优势,已经丧失殆尽,半壁山失守后,只剩下北岸田家镇的炮火能够截击湘军水师,可是由于土炮射程太近,根本够不着湘军水师。

更要命的是秦日纲方面不但没有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反而存在两大失策,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太平军的失败。

秦日纲的第一个失策,在于把水师主力放在铁索之后,使本来就处于劣势的水营进一步丧失了制江权。

被秦日纲放在铁索上游的太平军水师,由于数量少、装备差,不敌装备精良的湘军水师。加上曾国藩一直非常重视水师建设的建军思路,水师开始显示出巨大的威力。湘军水师一直朝着专业化的道路发展,战船型号大小不一,分工各不相同,攻防各有章法。太平军的水营却一直停留在武昌建军时的水平,没有自行专门设计的战船,都是各处搜集来的民船,大小不一、型号混杂、功能不全,简直就是一个原生态的大杂烩水面部队。这样的水营打绿营没问题,可是遇上湘军水师,只能算是业余部队碰到专业部队,不在一个重量级上,这就免不了要吃败仗,林绍璋和石凤魁在湘潭和武昌损失了几千只船,就与这个有关系。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秦日纲的铁索横江,之所以挡不住湘军水师的进攻,除了湘军水师比较专业之外,还与一个秦日纲忽略的非人为因素有关。这个非人为的因素,要从江面作战的特点说起。

有过在江中游泳或者驾舟经验的人就知道,顺流和逆流行舟完全是两码事儿,如果遇到有风的时候,顺流而下的速度,往往是逆流而上的好几倍。江面作战,不能不考虑这个自然因素。湘军进攻田家镇江面防线时,就占了顺流而下的便宜,防守的太平军水营,本来机动性能就差,因为处于下流,劣势就更加明显了。

秦日纲的第二个失策,在于没有组织强有力的陆营,对湘军陆师进行有效阻击,破坏湘军水陆协同的攻击战术。就在湘军水师大举进攻的同时,半壁山上的塔齐布、罗泽南率领六千多名湘军陆师,协助水师行动,沿南岸东进,顺势夺取富池口,在岸上协助水师放火烧船。大火无情,湘军水陆大军的火攻战术,一直烧到武穴和龙坪一带,太平军水师四千多艘船只全部被烧毁,上下百里,火光冲天。

田家镇一战,西征军损兵折将一万左右,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损失非常惨重,秦日纲和韦俊自知田家镇难守,于12月3日清晨,干脆自己再放一把火,烧了田家镇大营,退守湖北黄梅

从前述杨秀清的遥控经历来看,当一个领导人向下越位时,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这种做法的教训是惨痛的。

杨秀清固然聪明,但是任何人都不能违反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坐在火星上指挥地球上的战争。

杨秀清与曾国藩的军事较量:指挥能力和差距在哪里? - 天天要闻

西征军团一败于湘潭,二败于岳州,三败于武昌,四败于田家镇,面对湘军的进攻,已经束手无策,如果九江再失,则安庆难保,继而天京也将陷入曾国藩和向荣的合围之中。

太平天国,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由盛而衰的拐点有如鬼魅一般悄然靠近,杨秀清在思考原因,也在思考对策。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会问,杨秀清的遥控为什么会屡屡失灵?曾国藩的湘军为什么这么能打?怎样才能扭转西征败局?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先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曾国藩究竟是怎样走上练兵之路的;二是曾国藩练出来的湘军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天天要闻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通讯员 陈晓玉 袁晓雪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召开。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武汉市汉阳市政参与的“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及处置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荣誉证书该项科技成果是汉阳市政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科研...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闻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决定,孙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孙志禹同志任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公开信息显示,孙志禹,男,汉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树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