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2024年06月17日23:00:24 历史 6416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这个‘大家伙’可是能在一万一千米的大洋最深处回收我们的海洋设备!”

6月的松花江上,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凇佐教授的演示下,随着释放指令传回,释放器端紧扣的钢环应声打开,30余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学员爆发出阵阵惊呼。

巴基斯坦学员沙赫扎德-巴希尔与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博士生邵桢用学院研发的全双工水声通讯机在松花江里打起“水下电话”,“中巴友谊万岁”的真挚祝福从水下传出。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助力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5月27日至6月13日

哈工程校园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

来自巴基斯坦工业界和学术界

从事水下、海事技术工作的31名科研人员

来到哈工程研修

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指导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办

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的

首届援巴海洋信息技术研讨与实践培训班

(cpmi training course 2024)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

在半个月的时间里

学习了12门海洋信息技术领域知识相关课程

来到松花江上进行水声实验

亲手学习包粽子,感受充满魅力的中国文化

带着满满的收获与诚挚的友谊满载而归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基础+前沿 为“巴铁”量身定制

营养丰富的课程“菜单”

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凇佐教授担任主席,举办首届首届援巴海洋信息技术研讨与实践培训班(cpmi training course 2024),提高巴基斯坦相关科技人员在海洋信息领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声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技术学院、国际学院的10余名教师倾囊相授,为学员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海洋信息技术课程。课堂上,大家探讨前沿科技,分享最新成果,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出耀眼的光芒。

01

你来点单,我来烹饪

“我们对本次培训抱有极大期待。”学员代表赛义德-哈桑表示。培训围绕巴基斯坦学员关注的水声设备设计制造、水声测量与探测方法等技术,由17名教授、研究员组成的专家团队量体裁衣,制定了从基础到应用再到前沿领域的富有针对性、又具有全面性的课程体系。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从声学基本原理的探索,到水下环境对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卢苇副教授在课上为学员们揭开了水声换能器和阵列技术的神秘面纱。

从工作原理到设计思路,从性能特点到应用场景,课程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科技的精妙与创新的力量。

他鼓励学员们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或定制最适合的换能器,无论是浅海还是深海,都能让换能器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苏莱曼-马扎尔教授的课,则带领学员们感受仿生技术在水下信息采集中的奇妙应用,领略了自然界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学员阿代尔-阿塔:“此次培训上的声学基础课程,帮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激发了我对水声学原理的深入兴趣。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声波在水下环境中的传播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对声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学员阿米尔-优素福:“我对水声通信课程感到非常兴奋。这门课程不仅让我了解了水下通信的基本原理,还让我见识了深度学习如何与水声通信技术相结合,开辟了数据处理的新途径。这次课程让我有机会亲手操作体验水声试验,这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我对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感到非常期待。”

02

教师风采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龚李佳副研究员说:“学员们对声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眼神,以及他们对声学超材料的浓厚兴趣,让我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待。”

尼亚兹-艾哈迈德教授说:“我体验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这些课程不仅要求学员们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员们在对新技术的快速适应和对挑战的积极态度,预示着他们在水声领域的光明前景。”

本次培训班旨在帮助提高学员在该领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课程设置涵盖了海洋信息技术的最新理论和实践,使学员们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的技术。通过学习和实践,学员们将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海洋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

实践演示,

触摸海洋科技脉搏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探索声学奥秘,实践出真知。6月11日,李智老师带领学员们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楼的实验室动手做试验,深入理解了声学传感器的灵敏度测量和电声参数的测量。

李智示范每一个操作步骤,耐心地解答学员的问题。

水下沟通的“桥梁”全双工水声对讲机、为万米海底海洋设备解锁的“钥匙”全海深声学释放器、海底的“信息高速路”水声通信机、海底地形“绘图师”多波束声呐……

携这些来自“中国水声工程事业的摇篮”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的前沿装备,学员们走出课堂,来到美丽的松花江上,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之旅。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孙宗鑫教授在试验过程中,认真讲解水下语音通信的原理。多波束声呐的展示舱室不大,却挤满了巴基斯坦学员。

“这个设备具有多少个波束的发射能力?”“探测距离的档位如何调节,设备内部是如何通过算法预测的?”学员们对这个体积不大、探测精度却极高的小设备提问连连,于晓阳老师一一解答,帮助学员们将原理搞通、搞透。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江面,海洋装备的每一次演示,都让学员们深入了解工作流程和应用场景。巴基斯坦学员瓦阿曼说到:“在教室里听到的海洋技术,在松花江上像变魔术般纷纷呈现,这种场面如此神奇,又着实令我们叹服!” 鲁胡尔-哈利勒说到,“经此展示,我们对海洋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多彩活动,

感受魅力中华文化

培训期间,恰逢中国传统节日——端午佳节的到来。水声学院特别策划了一系列充满传统文化韵味和趣味性的团建活动。

投掷香囊、趣味射箭、端午常识抢答……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节日气氛,更让学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每一项活动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学员们在欢乐中感受到了节日的温馨和喜悦。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学院精心准备了糯米、竹叶等材料,让学员们亲手学习包粽子。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为了让首次踏足中国的学员们能够深入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学院精心准备汉语教学课程,使学员们更快地了解中华文化,提高汉语水平。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在志愿者的热情引领下,学员还深入了解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校园文化,参观了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了解学校的历史与现在、办学理念和学术成就。

浩瀚如海,

中巴情谊源远流长

培训班荣誉主席、水声学院院长乔钢在闭幕式上指出:“让我们以此为跳板,跃入更广阔的学术海洋,探索未知,创造可能。我们中巴双方将继续在海洋信息技术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并期待和与会各方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迎接海洋科技的辉煌未来。”

“让我们共同为全球海洋信息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次培训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友谊的开始。让我们共同推动海洋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开启更加广阔的未来。”培训班主席刘凇佐在闭幕式的发言中讲到。

 “我们珍惜在这里学到的每一点知识与技术。这些宝贵的知识,将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石。” 学员代表赛义德在闭幕式上这样说。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光明日报》头题

杨士莪院士,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10国400余专家齐聚!

共襄海洋声学盛会!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为万米潜标开锁!

哈工程刘凇佐教授获评“工信杰出青年”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这场盛会奏响“一带一路”海洋信息融通新乐章


    哈尔滨工程大学    


撰文 | 王蕴聪 张楠 孙怡菲 邵桢

信息来源 | 哈工程水声学院

排版 | 蔡定阳

校对 | 胡莹洁

编辑、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中巴友谊万岁!“巴铁”与哈工程师生在松花江里“打电话”……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天天要闻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通讯员 陈晓玉 袁晓雪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召开。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武汉市汉阳市政参与的“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及处置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荣誉证书该项科技成果是汉阳市政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科研...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闻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决定,孙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孙志禹同志任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公开信息显示,孙志禹,男,汉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树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