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2024年06月16日11:13:15 历史 1129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势危急,刘少白同志奉党之命,返回兴县,协助八路军一二〇师,参加了创建晋西北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刘少白出生在兴县黑峪口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贡生。从小追求新学,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律预科。

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届山西省议员。他为人刚直不阿,痛恨旧中国的腐败黑暗,努力追求革命真理。

一九二七年当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的时候,他不计个人安危,成了共产党的积极赞助者和忠实可靠的朋友。

一九二八年出任河北省建设厅四科科长兼秘书。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 天天要闻

共产主义战士刘少白

这时,他的家属住在北京虎坊桥60号(即现在的晋阳饭庄)。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秘密为党工作,帮助党中央和河北省委传递函电和活动经费。

一九三一年四至七月,河北省委在天津北平两次遭受破坏,刘少白的女婿陈原道、女儿刘亚雄以及殷鉴、薄一波、刘澜涛和安子文等许多同志先后被捕。

七月,河北省委秘书长郭亚先叛变,供出刘少白和党的关系,敌人派宪兵抄家,抄走现款一千五百元。宪兵坐地搜捕四十余日。

当时刘少白正在天津为营救被捕同志而奔走,中央派陈赓、杨献珍和刘少白取得联系。陈、杨二同志自上海一下火车就直奔虎坊桥刘公馆。他们事先商定由陈在外面观风,杨进去试探。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 天天要闻

杨献珍小心谨慎地刚一进门,有个老太太迎面便说:“这里没人,不认识你。”杨会意后立即返身退出,但已经来不及了,敌人的便衣特务从里面扑出来,杨即落入敌手。

这位著名的马列主义哲学家,从此就在北平草岚子胡同度过了五年铁窗生涯。与杨献珍同志同时坐的还有刘锡五、刘亚雄等。

一九二五年,北京女师大被当时的政府下令封闭和抓走了学生。刘少白义愤地写文章谴责反动当局对学生的追害。

三·一八”惨案以后,刘少白的女儿刘亚雄在北京女师大被反动当局开除。九月,党决定派刘亚雄到莫斯科学习,刘少白赶到北京送行。

一九三四年,刘少白应傅作义将军之邀到绥远省任乡村教育委员会主任。当时,王若飞同志正被关押在狱中,刘少白经常去监狱探望,并多方设法营救。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 天天要闻

杨献珍老先生生前照片

一九三六年夏天,王若飞同志被转押太原陆军监狱,一九三七年一月,经薄一波等人和阎锡山多次协商,终于迫使阎锡山同意将王若飞连同在押的三百余名政治犯,分批找保释放。

此时,刘少白也辞去了绥远省乡村教育委员会的工作,回到了太原,住在新南门外满洲坟。

王若飞出狱以后住在太原大北门街东二道巷永定路二号,刘少白经常到王家作客,同党的负责人单独谈话,谈话的内容大都是涉及到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等大问题。

王若飞不止一次地对家人说:“刘老伯的女儿刘亚雄是我党较早的一批女党员,他本人为党作了不少工作,我是非常敬重他的。”

这时,刘少白的家也成了革命同志经常聚会的地方,大家常以打牌作掩护,在刘少白家里开会,印刷文件。

也就在这个时候,刘少白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要求。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慎重研究,认为刘少白已经具备了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 天天要闻

王若飞一家三口

于是,经王若飞、安子文介绍,在一九三七年八月初的一天,刘少自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

刘少白入党以后,为了搞好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经北方局刘少奇同志批准为秘密共产党员,不公开身份。党的组织关系先是和王若飞联系,回到晋西北后,参与创建根据地,党的组织关系直接和关向应、林枫同志联系。

刘少白回到晋西北,担任了兴县“动委会”的经济部长,协助八路军一二〇师,借用阎锡山提出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口号,积极动员粮、草,解决部队的供应问题。

在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经济混乱,物价不稳定,金融不流通。

抗战以前,阎锡山为了解决庞大的军费开支,曾编造了一套“按劳分配”、“物产证券”等荒谬政策,欺骗群众,麻痹人民。借此,他又发行了各种无保证的货币,搞得山西钞票迭连贬值,几乎成了一堆废纸。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 天天要闻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安子文

为了稳定物价,保证供给,沟通城乡物资,调动各方面抗日救亡的积极性,由晋西北区党委决定:在晋西北办了一个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银行,并决定由刘少白担任银行经理。

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办银行既没资金,又没设备,特别是缺乏技术力量。可是,刘少白同志凭着自己对党、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欣然接收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大任务。

刘少白熟悉山西的经济情况,他在天津商品检验局工作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阎锡山欺骗人民的种种花招,包括经济上的狡猾手段是比较了解的。

党让他在晋西北开办银行,他是完全有信心的。他给领导的决心书是:第一,要求把银行地址定在兴县;第二,办银行的一切投资由他想办法解决;第三,争取在三个月内出钞票。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 天天要闻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要把办银行的地址选择在兴县呢?因为兴县是八路军一二〇师指挥部所在地。兴具人民忠厚老实,听党的话。

兴县毗邻黄河,和陕甘宁边区隔河相依,进退方便。从兴县的地理位置、风土民情、政治、军事等条件来讲,对办好银行是再理想不过的了。至于办银行短缺资金,不懂技术等问题,都是区区小事。

他想:只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走群众路线,一切困难都可克服。所以,在一九三七年底,刘少白回兴县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在阎锡山统治下的黄土高原,奇迹般地办起了一座银行。

办银行需要大量资金,刘少白在党的领导下,积极配合“牺盟会”、“动委会”,巧妙地利用阎锡山提出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口号,积极做地方士绅牛友兰、杨邦翰、刘训山等人的工作,要他们为抗日战争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 天天要闻

晋绥爱国民主人士牛友兰

刘少白说服牛友兰一次拿出二万多块白洋,一百五十石粮食支援办银行。

为此,《战斗剧社》编了一出话剧叫《一万元》,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华夏这五千年,遭遇4次危机,但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 - 天天要闻

华夏这五千年,遭遇4次危机,但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

“滚滚长江东逝水”,改朝换代多了去。可中华民族的根,一直没断过。不过,在此期间,也是险象环生,这根,曾四次差点被刨被断。好在,每一次,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此乃中华国运!头一次是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把国家搅成烂泥。
大刀队是我们的悲哀,并不是什么荣耀 - 天天要闻

大刀队是我们的悲哀,并不是什么荣耀

大刀队最早得追溯到国民革命军西北军那时候。1933年,长城抗战打响,日军大举进攻喜峰口。当时中国军队的处境有多惨?枪支弹药都凑不齐,工业底子薄得像张纸,连个像样的炮都造不出来。面对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机枪甚至坦克,咱们的西北军将领没办法,只能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 天天要闻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7月9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党委书记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解说,参观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 天天要闻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结!今年三月到六月,陆大鹏与程衍梁带我们走近欧洲历史上的八位首相或总理,在纷繁的历史中,串联起他们的故事:从缔造“太阳王”的马扎然,到瓦解拿破仑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澜的克列孟梭,直至缔结“英美特殊关系”的丘吉尔... 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抉择,也亲手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光环背后,其实这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