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2024年06月10日13:02:17 历史 1068

收复两京

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十三日,李亨抵达灵武的第三天,经过多达五次“劝进”,李亨不得不顺从“民意”,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肃宗遥尊远在巴蜀的玄宗为太上皇。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至德元载,李亨已经四十六岁,十九年太子生涯,李林甫“巧求阴事以倾太子”,杨国忠对其“潜谋不利”,玄宗为防太子势力危及皇权,对他予以压制。

现在李林甫、杨国忠已死,玄宗逃往蜀中避难,李亨终于可以独立做主,虽然登基的地点不在都城,登基时只有文武官员二十多人。

肃宗登基三天后,玄宗开始布置平叛任务,任命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取长安洛阳;永王李璘(玄宗第十六子)、盛王李琦(玄宗第二十一子)、丰王李珙(玄宗第二十六子)各领数道节度使直到这封诏书出现,天下人才知道皇帝在蜀中,但玄宗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升级为太上皇。

历史就是这么充满戏剧性,不用写任何脚本。

玄宗在得知自己“被太上皇”后,决定以大局为重,他最后一次以皇帝身份颁布诏书,宣布一切军国大事都交由皇帝李亨裁决,事后向太上皇汇报即可,长安收复后,连事后汇报都不用了。

玄宗命人把玉玺、传位诏书送往灵武,给李亨补办继位手续。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肃宗必须早日收复长安,迎回太上皇,平定叛军,才能证明自己即位是为了平叛,不是为了篡位。

欲速则不达。玄宗、肃宗两任皇帝都急于求成,多次决策失误,导致这场战乱持续七年半之久,直到宝应二年(763年)正月才彻底平定。

但肃宗的即位在当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四方得知太子在灵武登基,纷纷前来投奔,这里就有武将郭子仪李光弼,文臣李泌

郭子仪,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父亲郭敬之,历绥、渭、桂、寿、泗五州刺史,郭子仪身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得中武举高等,被授予左卫长史,之后在边关各藩镇中担任边关将领,但都是一些不高的职务,直到天宝十四载(755年),郭子仪接替奉诏回朝的安思顺成为朔方节度使,同时兼任卫尉卿、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太守,才真正成为封疆大吏,此时他已经五十九岁。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李光弼,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祖先是契丹酋长,父亲李楷洛,官至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果闻名。外祖父是契丹降将李楷固,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授封左玉铃卫大将军,赐爵燕国公

李光弼少年时从军就已经担任左卫郎一职,为大将王忠嗣赏识,天宝八载累升至河西节度副使,封蓟郡公。十一载,拜单于副使都护。后因故辞官,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光弼被郭子仪招至麾下。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带着朔方军在河东战场连战连捷。河北战场危急,玄宗命郭子仪休整后南下克复东都洛阳,并请他举荐一人驰援被叛军围攻的饶阳,郭子仪推荐了李光弼。

李光弼被擢升为河东节度使,带一万朔方军奔赴河北战场,叛军闻讯转攻常山。李光弼不负所托,接连大败安禄山叛军二号人物史思明,收复常山下辖的七个县。

郭子仪率军十万和李光弼会合,在九门大败叛军史思明部、蔡希德部,蔡希德逃回洛阳。之后郭、李大军又在嘉山大败史思明,杀敌四万多,俘虏千余人,史思明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被打得披头散发,光着脚逃离战场,返回博陵苟延残喘,不敢出战。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沦陷区百姓纷纷起义,平原郡太守颜真卿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等朝廷官员组织了颇有成效的抵抗运动,郡县接连光复。安禄山叛军返回老巢洛阳的道路被斩断。哥舒翰据守潼关,又死死挡住了安禄山前进的路。安禄山暴跳如雷,打骂部下,后悔起兵造反,为了保住老本和小命,他产生了撤军的想法。如果战局能继续按此趋势发展,安史之乱在这一年,也就是天宝十五载(756年)就有希望结束。

但是,潼关丢了,长安危急,玄宗出逃。

兵指范阳,围攻博陵的郭子仪、李光弼不得不回援关中,战局急转直河北各地接连失陷,遍地哀号,血流漂杵。

长安沦陷,滞留长安的李氏皇族惨遭捕杀,死后又被掏出心脏祭奠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王公大臣中被安禄山所厌恶或者他认为是杨国忠、高力士一党的全部被杀。

安禄山还纵兵四处抄家。“既得长安,命大索三日,并其私财尽掠之。又令府县推按,铢两之物无不穷治,连引搜捕,支蔓无穷,民间骚然,益思唐室。”(《资治通鉴》卷二一八)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唐肃宗即位后,郭子仪、李光弼率军五万投奔灵武,肃宗加封郭子仪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留守,其他官职如故,两个人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快速平定叛乱,唐肃宗派人向回纥借兵。回纥可汗派葛逻支率军入唐增援。

至德元载(756年)十月,肃宗新任命的宰相房琯在收复长安的战役中全军覆没。

同月,颜真卿因食尽援绝,撤出平原郡,率部渡黄河南下,而后饶阳等城陷落,河北全境落入叛军之手。

百姓流离失所,江山风雨飘摇。但是,沦陷区的军民并没有放弃,他们竭尽所能地组织抵抗运动,民心仍在朝廷一方,李唐王朝仍在。

十一月,郭子似与回首领葛迁支合并一处,击败喊将阿史那从礼河曲平定。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禄山的二儿子安庆绪因父亲想立小儿子安庆恩为太子,将安禄山杀死,取而代之。

安禄山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必家贼也!”他曾对玄宗说“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现在落得这样父“辞”子“笑”的下场,也是讽刺。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二月,肃宗带着朝廷搬到凤翔(即扶风,肃宗登基后改为凤翔郡,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着手克复两京。

安庆绪弑父篡位之时,史思明集结了十万叛军攻打太原城,李光弼率景城、河间兵五千人奉命镇守太原。

李光弼使用投石机、挖地道、诈降等方法据城坚守,史思明久攻不下,又收到安禄山被杀的消息,他借机退回范阳,图谋伪燕帝位。二月下旬,李光弼率敢死之士出城,大破留守叛军蔡希德部,斩首七万余人。

郭子仪奉旨率朔方军主力挥师南下,大破叛军于潼关,崔乾祐逃往蒲津。当时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韩旻、司士徐炅、宗子李藏锋陷于蒲津城中,他们谋划等唐军到来,就做内应。郭子仪攻打蒲津,赵复等人从城内杀死守城的叛军,开城门迎唐军入城。

崔乾祐率残部逃至安邑,安邑百姓诈降引叛军入城,在叛军一半兵马入城后,突然关闭城门将崔乾祐的军队斩成两段,唐军在外,百姓在内一举歼灭崔乾祐部。随后,陕郡永丰仓也回到唐军掌握之中。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唐军关中、河东、河南之间的通道被打通,长安叛军和洛阳叛军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之后,唐军和叛军互有胜负。

至德二载(757年)九月,肃宗命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俶(即后来的代宗李豫),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率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众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对长安叛军发动总攻。

唐军陈兵于长安城西香积寺北澧水之东,以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

叛军大将安守忠李归仁率十万大军也陈兵于香积寺北。

会战开始,唐军击退叛军将领李归仁的攻击,攻入叛军阵地,叛军反扑,唐军被逼退回,军中惊乱,叛军趁机攻击唐军辎重部队。

河西节度副使李嗣业赤膊上阵,手持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当其刀者,人马俱碎”,接连砍杀数十人,稳住了阵脚。

李嗣业率将士手执长刀,组成军阵,如墙而进。李嗣业身先士卒,前军所向摧靡,杀入叛军阵中。

都知兵马使王难得为救一员裨将,被叛军射中眉心,射破的皮肉垂下来挡住了眼睛,王难得大怒,他拔下箭,撕掉皮肉,虽“血流被面”,仍“前战不已”。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叛军在阵东埋伏精锐骑兵,准备偷袭唐军,被唐军斥候侦知,郭子仪派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带回纥骑兵出击,将他们“翦灭殆尽”。

李嗣业率唐军和回纥骑兵,绕到贼阵之后,与郭子仪中军夹击叛军。

两军从午时打到酉时,唐军斩首六万级,叛军填沟堑而死者众多。

叛军大败后逃回长安,而后放弃长安逃至陕郡(今河南省三门峡市)。

被叛军占领一年多的长安,终于重新回到唐军手中。

长安克复后,郭子仪继续向东挺进,追至潼关,斩首五千级,克复华阴郡、弘农郡

在陕郡,唐回联军再次大败叛军。安庆绪见洛阳门户已失,率军逃出东都洛阳回到大唐手中,肃宗自凤翔返回长安。

唐军乘胜追击,河南、河东、河西之乱皆平。

十一月,广平王李俶,司空郭子仪自洛阳入朝,返回长安。

唐肃宗对郭子仪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资治通鉴》卷二二○)

十二月,太上皇李隆基被迎回长安,入住兴庆宫。兴庆宫,由李隆基登基前的府邸扩建而成,在长安兴庆坊内,能和市民交流,行动比较自由。范阳的史思明在分析形势后,决定伪降保存实力,于是一封降表送入长安。肃宗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命他讨伐安庆绪。

狼烟似乎已经散去···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走向沉沦

至德二年(757年),两京克复,朝廷内部弥漫着乐观的情绪。

迎回太上皇李隆基后,肃宗处理投降叛军的逆臣,嘉奖平叛功臣,追封平叛中捐躯赴国的烈士。

逆臣们按罪行轻重分别被处以斩首、自尽、重杖一百、流放、贬谪等刑罚。功臣广平王李俶晋封楚王,郭子仪晋封司徒,李光弼晋封司空,其他在蜀郡、灵武的扈从立功之臣,皆进阶,赐爵,加食邑。

颜杲卿张介然等烈士都被追赠官爵。

肃宗又宣布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

次年二月,肃宗改元乾元,改载为年。

乾元元年(758年)三月,楚王李俶改封成王,立张淑妃为皇后。四月,立成王李俶为皇太子,改名李豫。

朝廷对逃到邺城的安庆绪不予过问,导致安庆绪仍挟七郡六十余城割据 一方。

肃宗对投降的史思明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让他在范阳得以喘息,恢复实力。

直到六月,肃宗才采纳李光弼建议,派人到范阳宣旨抚慰,意图策反其部下,借机除掉史思明。不料事情败露,史思明复叛。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到这时肃宗才想起应该除掉邺城的安庆绪。

八月,肃宗以郭子仪为中书令,李光弼为侍中。因此人们称郭子仪为令 公。九月,肃宗命朔方郭子仪、淮西鲁灵、兴平李奂、滑濮许叔冀、镇西兼北庭李嗣业、郑蔡季广琛、河南崔光远七节度使和平卢兵马使董秦率步骑兵共二十万,从各自驻地向邺城进发。同时命河东李光弼、关内兼泽潞王思礼二节度使率所部协助。

果这次平叛成功,安史之乱就可以提前五年结束。但,如果只是如果。因为安禄山谋反,肃宗对武将深为忌惮,他表面给郭子仪、李光弼等封官晋爵,实际时刻担心他们会谋反。

肃宗不敢把二十万大军交给一个人来管理,所以大军内没有设元帅,节度使互不统属,又新设“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一职,由内侍宦官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担任,负责大军的统辖、调遣。

宦官没有子女,总不会造反吧?把军队交给久居深宫、不懂军事的宦官手中,结果可想而知。

战役刚开始,郭子仪率军连战连胜,克复获嘉(今河南省获嘉县)、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将安庆绪逼回邺城,二十万大军趁势包围邺城,无计可施的安庆绪只得写信向史思明求援。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史思明率十三万大军南下,命李归仁带步骑兵一万进抵滏阳(今河北省磁县),“遥为庆绪声势”。十二月,史思明攻陷魏州(河北省大名县),之后他没有像安庆绪期待的那样继续进兵营救邺城。

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史思明在魏州自立称“大圣燕王”,向邺城的兵马招手,示意他们兵败后到“大圣燕王”这来。

李光弼提议分兵攻打史思明,以防唐军腹背受敌,鱼朝恩自恃兵多将广,不以为然,拒绝了李光弼的提议。

外行指导内行,是会要命的。

安庆绪知道失败就是死路一条,所以表现得极其凶猛。唐军数十万兵马分属不同节度使,各自为政,又被鱼朝恩胡乱指挥,以致久攻邺城不下。其间,镇西节度使李嗣业在攻城时被流矢射中,不幸身亡。

除最初的二十万大军,又有唐军陆续抵达邺城,到这时唐步骑兵力已达六十万之多。背后的史思明不断袭扰唐军,拦截唐军粮草,搞得唐军军心涣散,六十万大军俨然一盘散沙。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鱼朝恩自恃兵多将广,任由史思明在卧榻之旁酣睡了几个月,直到这年三月,两军在邺城展开决战,唐军六十万散沙对史思明精兵五万。

决战开始时双方伤亡差别不大,没想到突然遭遇极端恶劣天气:“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资治通鉴》卷二二一)

双方军士大惊,各自逃命,史思明的部队往北逃,唐军往南逃,逃命的军士丢盔弃甲。

唐军因人数更多,损失极为惨重:“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资治通鉴》卷二二一)

洛阳士民惊骇,纷纷逃往山谷避难,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官吏向南投奔襄州邓州

各节度使溃逃回自己的藩镇,奔逃过程中军纪丧失,士卒剽掠百姓,官吏无法制止。

九大节度使只有郭子仪还在想着战局,他断河阳桥以保东京洛阳,而后率部退守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阻断了史思明南下攻击的道路。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溃归本镇的众节度使,只有李光弼、王思礼所部没有骚扰地方,整建制返回。六十万大军败得莫名其妙,败得脸面尽失,国家的军队抢劫百姓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朝廷却毫无办法。藩镇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已经慢慢脱离朝廷的掌控,权力越来越大。

大唐内部混乱,好在叛军内部更乱!

史思明杀了安庆绪,进驻邺城,之后返回范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像模像样地改元顺天,立皇后,任命官员,改范阳为燕京。

又冒出来一个自立为帝的,必须有人为邺城的惨败负责!

谁该为这次惨败负责呢?郭子仪!

原则,是谁干的活多,谁来背锅。手段,是一个无能小人拼命甩锅。鱼朝恩回京后不停地向肃宗进谗言,说这次失败的责任都在郭子仪身 上。七月,郭子仪被解除军职,赋闲回京。肃宗任命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副元帅。

朔方军陡然更换主帅,要花时间调整适应,朝廷再次集结军队也需要时间,邺城之战后整整半年时间,肃宗放任史思明休整军备、养精蓄锐。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九月,史思明十几万人马兵分四路卷土重来,东京洛阳无险可守,分兵布防实力不足,唐军被迫放弃洛阳,帝国的东都再次沦陷。

洛阳是被主动放弃的,李光弼组织百姓、官员有序撤离,搬空府库,给史思明留下的是一座空城,朔方军撤至河阳。

河阳进可攻,退可守。河阳很特别,它是一个城市,但它有三座城,黄河南岸、北岸各有一座为北城、南城,河中小洲之上还有一座中潭城,三座城堡之间以浮桥相连。史思明追到河阳,两军对南城展开反复争夺,耗得史思明无计可施退回洛阳,两军陷入僵持。

说是僵持,实际是李光弼把史思明死死地耗在河阳,一步也前进不得。史思明派人骂战,战将被李光弼部下裨将白孝德轻松挑于马下。史思明用几百匹公马展示自己实力雄厚,李光弼就用母马把他的公马全部拐跑。史思明想用战船点燃城堡间的浮桥,李光弼就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玩火自焚。李光弼就是史思明的克星。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史思明派人断李光弼粮道,好不容易把李光弼诱出城安营扎寨,史思明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当即派部将李日越带五百骑兵偷袭唐军。

李日越摸进唐军大营,看到唐军士兵在战壕里躺着吹口哨,他就知道完了。李日越想起自己的任务,问:“司空(李光弼)在吗?”

唐军:“昨天就走了。”

李日越又问:“你们有多少人?”

唐军:“一千。”李日越再问:“将领是谁?”

唐军:“雍希灏。”

李日越说:“我投降。”

投降后的李日越得到了重用。

没过多久,史思明的另一个部下高庭晖也带着手下兄弟来投降。

满脑子问号的部下忍不住问李光弼原因。

李光弼说:“人之常情罢了。史思明认为我不擅长野战,听说我出城,一定会派人来抓我,李日越抓不到我,完不成任务,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只好投降。高庭晖听说李日越在我这里得到重用,他自认为能力在李日越之上,如果投降一定会比李日越混得更好,自然也来投降了。”

这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史思明没抓到李光弼,还连失两员大将,气得七窍生烟,率军全力强打河阳。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叛军攻南城,郑陈节度使李抱玉(安兴贵曾孙,自陈耻与安禄山同姓,赐姓李)诈降避过史思明的凌厉攻势,之后主动出击,叛军大败。

叛军攻中潭城,李光弼部将荔非元礼以逸待劳,任史思明将士挖土填沟,砍城外的栅栏,等他们折腾得精疲力竭之后,荔非元礼突然出击,打得叛军后退数百步,荔非元礼又迅速后撤,进入最后一道防线之中。叛军被搞蒙了,追上来之后,不知道是应该进攻,还是后退,荔非元礼再次突然出击,打得叛军大败。

叛军攻北城,李光弼指挥部将郝廷玉、论惟贞、仆固怀恩、仆固玚等全力出击,“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叛军再次大败。

只要李光弼在河阳,史思明迟早会被耗死。

不仅会被耗死,还会死得很惨,因为李光弼已经不仅是坚守在河阳,他主动出击,收复怀州,准备截断史思明北归范阳的道路。

史思明一败再败,军心动摇。

安史之乱的平叛过程中,每当局面好转时,内部总会出现问题,在鱼朝恩和仆固怀恩的鼓动下,肃宗不断派使者催促李光弼收复洛阳。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鱼朝恩是为了显示自己高明的判断,仆固怀恩是看上了李光弼的位置。面对一位又一位天子使者,李光弼无奈地走上了哥舒翰的老路。

李光弼在邙山遭遇以逸待劳的史思明叛军,被打得大败,河阳、怀州都落入史思明之手,都城长安再次危急。

靠唐朝自己打败安史之乱这支叛军实在是太难了,每到关键时刻,统治集团的内斗,就让决策者昏招迭出。肃宗急于求成的心理,一次次被小人利用,最终导致他没能看到安史之乱彻底被平息的那天。

安史叛军这个团体也很奇特,安庆绪杀了安禄山,史思明杀了安庆绪,现在轮到史思明被杀了。

故事梗概和安庆绪杀安禄山时一模一样,史思明的长子史朝义不受父亲待见,史思明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史朝清,史思明责骂史朝义,扬言要杀了史朝义,史思明被一条绳子结果了性命,史朝义迫不及待登基做了皇帝。又是 一出父“辞”子“笑”的好戏!

叛军内部好多将领是原来安禄山的部下,连史思明都不服,又怎么会听从史朝义这小子的管理。史朝义上台后,伪燕内部开始叛乱。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被权宦李辅国强行迁居至太极宫的唐玄宗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他失去了自由,陈玄礼、高力士、玉真公主(李旦第九女,玄宗同母妹妹)都从身边被赶走,连日常伺候的宫人也换成了陌生 面孔。

玄宗在孤寂和绝望中离开人世,死后葬于唐泰陵,与肃宗生母元献皇后杨氏合葬。

高力士在遇赦返回途中得知玄宗去世的消息,伤心过度,吐血而亡,终年七十九岁。高力士的陵墓是泰陵唯一一座陪葬墓。

玄宗驾崩十三天后,他的儿子肃宗李亨也因病去世,终年五十二岁。四月二十日,宦官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登基,即唐代宗。藩镇之乱未除,宦官乱政又现,大唐王朝清明的政治景象再也不会回来了。

代宗继位后,以洛阳为代价换取回纥出兵援助,任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擢升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同平章事兼绛州刺史,领诸军节度行营作为李适的副手,与回纥兵组成联军共同进讨史朝义。

唐回联军大破史朝义叛军,史朝义带家眷慌忙逃走,洛阳克复。

国之柱石!郭子仪和李光弼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八年平定安史之乱 - 天天要闻

灾难随之降临到百姓头上:“回纥人东京,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汴、汝州皆为贼境,所过虏掠,三月乃已,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回纥悉置所掠宝货于河阳,留其将安恪守之。”(《资治通鉴》二二二)

这就是请回纥出兵的代价。城池回到了朝廷手中,百姓却成了砧板上的鱼肉。这样的代价并不能换来安定和和平,只能让李唐王朝走向沉沦。

宝应二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家眷被唐军俘获,范阳守将献城投降,史朝义自杀。

闰正月,回纥退兵回国,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但是战乱并没有结束。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探访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抢险和维修 - 天天要闻

探访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抢险和维修

6月16日6时至17日6时,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遇持续性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6月17日凌晨2点40分,有着“客家第一祠”之称的李氏大宗祠东西两侧两列横屋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座无重大损毁,无人员伤亡。图为6月20日,相关部门和文物专家陆续前往李氏大宗祠查看坍塌情况。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云南保山市长陈锐因病逝世  简历从官网撤下 - 天天要闻

云南保山市长陈锐因病逝世 简历从官网撤下

大皖新闻讯 6月20日,一则云南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锐已于日前离世的消息引发了关注。大皖新闻记者就此咨询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证实,消息属实,并称陈锐系因病逝世。陈锐的简历已从官网撤下6月20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陈锐的简历已从保山市人民政府官网撤下,而在该官网搜索关键词“陈锐”,显示的...
两尊明代金佛差点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卖行员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观赏石获刑 - 天天要闻

两尊明代金佛差点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卖行员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观赏石获刑

利用拍卖行员工身份,将货主委托的拍卖品低价雇人夹带运输进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四中院获悉,近日,北京一名拍卖行员工因走私多件拍品获刑。值得注意的是,该名员工走私的拍品中,有两尊明代金佛,该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决并成功从我国香港地区追回文物的案件,有力打击了走私犯罪,保护了国家文...
赖清德叫嚣“拒统”,称首战即终战是投降论述 - 天天要闻

赖清德叫嚣“拒统”,称首战即终战是投降论述

在意识到自己的“520”演说引起了两岸巨大震动之后,“台独”头子赖清德就开始想尽办法撇清自己的责任。但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来糊弄不熟悉中文表达的西方媒体,当赖清德面对岛内民众时,露出的则是另外一幅嘴脸....
看大决战三部曲,谈谈多线作战的规律 - 天天要闻

看大决战三部曲,谈谈多线作战的规律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谈,比如组织度、政治、经济等。但战争毕竟是战争,战争虽然是政治的继续,但政治斗争一旦转变为军事斗争,就必然要遵循军事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