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2024年05月24日11:36:04 历史 159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

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罗瑞卿在战场上三次历经生死,有一次他身负重伤,连续高烧昏迷,工作人员已为他定制加长的棺材,但他还是奇迹般地挺了过来。

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被毛主席亲点为共和国第一位公安部长,负责保护毛主席等国家首脑的警卫安全,这个部门国家安危系于一半,罗瑞卿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此后多年中,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任职,兢兢业业、殚精竭虑,耗费了无数心血。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曾受到毛主席的特别器重,曾在权力中心兼任13个职务,他是有名的拼命三郎,还创造过日处理文电3000件的记录。

罗端卿将军就是这样特别的存在,也被称为“毛主席的影子”,身负特殊的历史使命。

上世纪70年代,罗瑞卿的腿部受伤严重,时常要靠轮椅代步,不过他对治好腿很有信心。

1974年底,战友张爱萍听说福建民间有治疗骨伤的名医,建议罗瑞卿去福建试试,他便和夫人郝治平一起来到了福建。

到了福建后,罗瑞卿和夫人在当地人员的安排下,住在一座环境清幽的院子里,院子里种着木棉树和白玉兰树,里面还有个小池塘。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为他治腿伤的是福建最有名的医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吃药和治疗,情况有所好转,罗瑞卿感激地对医生说:“感谢你的精心照顾和负责,能不能站起来就靠你了!”

每天一大早,罗瑞卿便拄着两个拐杖练习行走,在一段时间的坚持下,青草地上踏出一条小路。

夫人郝治平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一天早上,罗瑞卿忽然把拐杖递给了夫人,他信心满满地说道:“这次我想自己试一试!”

郝治平下意识地伸手想去扶他,罗瑞卿笑着直了直身体,艰难地往前走了几步,夫妻两人都很开心,郝治平连忙拿出相机拍下了这个激动的瞬间。

腿上的伤痛日渐变好,罗瑞卿的心情更舒畅了,生活也十分悠闲,他平时听听广播看看报纸,有空时还拍给老朋友们写信,告知身体的状况。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1977年8月,72岁的罗瑞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成为小平同志的得力助手,罗瑞卿更加忙碌,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

腿脚不便的罗瑞卿还时常下基层视察,有时去油田参观,有时去查看人防工事,轮椅无法推行的地方,就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行走。

走路对他来说也是极大的痛苦,有的每走几步都会疼得满头大汗。

小平同志心疼地说道:“老罗,你身体要紧,不要太拼命了!”

为了帮罗瑞卿彻底治愈腿伤,小平同志也在打听国内外骨科的最新技术。

经过四处打听后,小平同志得知国内有个骨科专家叫卢世璧,治好了叶剑英弟弟叶道英的腿伤,叶道英因车祸受伤后,接受了手术,后来完全恢复了,就成了骨科专家的活广告。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小平同志便对罗瑞卿说道:“我们国内在这方面有专家,你赶紧抓紧时间去医院治疗!”

1978年春天,罗瑞卿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经过几名专家会诊后,大家决定为他进行人工关节的置换。

但是动手术需要时间,罗瑞卿的工作又很忙碌,住了几天后,他就闹着想出院。

但这时,罗瑞卿忽然得知一个坏消息,夫人郝治平在体检中查到肺部有阴影,经确认后是恶性肿瘤,也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

罗瑞卿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难受地吃不下饭,他鼓励妻子动手术,手术期间一直守候在手术室外。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看病期间,有同志出于关心请来了德国骨科专家来帮罗瑞卿看腿,德国专家认为,可以帮他安装一个假肢,罗瑞卿对此很感兴趣。

德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士兵腿部受伤,所以安装假肢的技术很成熟。

德国专家还表示,他们的技术比中国强,可以安装人造股骨头,假肢又轻又方便。

罗瑞卿充满希望地对儿子猛猛说:“我要出国治腿,不能老是让你妈照顾我了,治好腿后,我会照顾她……”

有一次罗瑞卿看到卢世璧来到病房时,他特意询问了起来:“卢主任,你说我到底怎么才能把腿治好,国内到底有没有这种技术?”

卢世璧坦然而恳切地说道:“首长,目前最有效的是股骨头关节的置换,你这样的年龄,手术难度有些大,但我们有这方面的先例,虽然是少数,但效果还是很好的。”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听了卢世璧的话,罗瑞卿的心中已经有了主意,毕竟德国那边的成功案例更多。

上级领导十分重视,还特意讨论了这件事,很多人支持,也有一部分人表示反对,徐向前元帅等人觉得没必要去德国,怕双方沟通有问题,建议请德国医生来中国做手术。

不过看到罗瑞卿去意已决,小平同志批准了他的要求,由出访德国的卫生部副部长钱忠信和驻德国大使张彤等人帮忙协调,向德国寄去了罗瑞卿腿伤部位的X光照片,德国方面信心满满,确认有99%的把握。

为确保万无一失,组织特意安排卢世璧和余霞君等人一起去德国。

夫人郝治平出院后,罗瑞卿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她,郝治平十分惊讶地说:“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和我商量下?”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安慰道:“这是组织上定下来的,况且还有我们这边的专家一起去,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1978年7月15日,罗瑞卿夫妇和随行人一起乘坐飞机,临走时钱忠信找到负责陪同的医务人员嘱咐:“你们要多加注意,一定要确保首长的安全,同时还要多向人家学习!”

飞机在乌鲁木齐转机后,准备飞出国境,罗瑞卿开心地给张爱萍打了个电话:“现在我还坐着轮椅,等我回来的时候,就可以扔掉拐杖了!”

7月18日,飞机降落在德国的科隆机场,随后,罗瑞卿住进了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决定于8月2日动手术。在此期间,国内专家几乎寸步不离,确保首长的安全。

8月2日的上午,罗瑞卿被推进了手术室,夫人郝治平一直在旅馆焦急等待,忐忑不安地等到中午,很快得到信息,手术非常成功。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郝治平激动地泪流满面,她想马上见到罗瑞卿,但是怕手术后感染,德国医护把她拦住了。

郝治平睡前准备洗漱时,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她心中掠过强烈的不安,心惊肉跳地接了电话,随即急匆匆地赶到医院后不久,罗瑞卿便去世了。

当天晚上,罗瑞卿麻醉过后醒来时,一切都很正常,手术也非常顺利,他开心地用英语向德国医生打招呼:“晚上好,医生谢谢你!”

医生上前把他的左腿扳动了一下,对手术效果也非常满意,正常情况下,第二天就可以下床了。

但到了伯恩时间8月3日凌晨2点40分左右,北京时间上午9点多,罗瑞卿突然因心脏梗塞去世,让人十分突然。

噩耗发生后,夫人郝志平和子女们都悲痛欲绝,如果当初听从徐向前元帅的建议,不要出国治疗,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国内的心脏病专家分析,罗瑞卿有心脏问题,病情发作到死亡仅有几分钟的抢救时间,如果能及时抢救,有希望挽回生命,但是双方语言不通,中国专家虽然在场,但他们的力量也很薄弱。

当初萧劲光大将突发心脏病时,就是几个部门全力合作,折腾了一个多星期,才抢救了过来。

小平同志得知情况后,也十分后悔,不该批准让罗瑞卿去德国治腿:“怎么会这样呢?真的太不幸了!”

罗瑞卿的去世,让国内医学专家卢世璧等人也受到了刺激,没有坚持把罗瑞卿大将留在国内做手术,成了毕生的遗憾,他们也感慨万千:“不管技术和物质条件如何,人的力量才是第一要素。”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如果在国内做动手术,就算技术没有国外那么成熟,但各部门必定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去德国之前,医院已经组织了专家会诊,还研究了罗瑞卿的输血情况,并特意强调动手术时,要关注首长的心脏问题。

国内的医疗团队,就是被德国方面99%的成功概率给唬住了,自从罗瑞卿将军的悲剧发生后,很多中央领导也再也不愿去国外看病了。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1978年8月10日,天空中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央派专机接回罗瑞卿将军的灵柩,小平同志亲自前往机场,许多革命老同志也前往迎接,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

罗瑞卿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特殊时期遭受不白之冤,受尽了折磨,晚年时期,因一次错误的选择殒命异乡,他的坎坷经历,至今让人惋惜。

参考文献:

党史博览》:罗瑞卿大将的最后岁月 2016-02-01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空大最丢人”的3位英雄!吕布空大勉强能原谅,他空大必须举报 - 天天要闻

“空大最丢人”的3位英雄!吕布空大勉强能原谅,他空大必须举报

“空大最丢人”的3位英雄!吕布空大勉强可以原谅,他空大必须举报在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中,英雄们升到四级以后才能学习大招,大招作为英雄们的最后一个技能,往往都是最厉害的技能,所以我们在放大招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可千万不能把大招放空了,本期来和大家盘点一下,王者里空大最丢人的3个英雄,吕布空大还能勉强原谅...
列国鉴·美国 | 记者观察:《美国内战》是虚构大片,还是现实预警? - 天天要闻

列国鉴·美国 | 记者观察:《美国内战》是虚构大片,还是现实预警?

新华社洛杉矶6月18日电(记者高山)人们在街头扭打,在建筑内对射,用血与火对付同胞……这不是发生在战火频仍的中东或是非洲,而是好莱坞新片《美国内战》所描绘的美国“不远的将来”。2021年1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时任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在国会外举行示威游行,部分示威者冲进国会大厦,与警方发生冲突,造成一人死...
有地理无天理 - 天天要闻

有地理无天理

宋代时,朱熹在浙江台州地方为推官,清廉明察。但是后来有一次,黄岩县张、李两姓争一块坟地,朱熹接到张、李争地状词,各争为己产,是张是李,一时难决。细阅张姓呈词,说祖上置产的簿上有一行写得明白,此地系某年某月所得,有界石一方,埋在地下。
商业洞察 | 迅速蹿红的玛丽珍鞋,会成为穿越商业周期的典型现象吗? - 天天要闻

商业洞察 | 迅速蹿红的玛丽珍鞋,会成为穿越商业周期的典型现象吗?

在美国校园文化中,玛丽珍鞋常常被称为娃娃鞋或返校鞋,曾于 1902 年的美国漫画《布朗小子》中出现,漫画中的女主角玛莉珍(Mary Jane)和男主角布朗一起穿上圆楦头、脚背有系带的低筒皮鞋。20 世纪 30 年代,这款鞋履成为搭配校服的经典鞋款。从常青藤风格中走出后,20 世纪 90 年代,玛丽珍鞋经由摇滚主唱乐队 Courtney ...
苏州人养鱼 - 天天要闻

苏州人养鱼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饭稻羹鱼”来概括江南古人的美好生活,这鱼是绝对不能少的。白米饭虽说是百味之本,但少了“鱼”,没了鲜气,生活也就称不上美好了。江南,水资源丰富,除了雄居全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母亲湖——太湖之外,河湖港汊密布于辖区之内,为
趣聊三国:什么才是真正能跨越阶层的机会 - 天天要闻

趣聊三国:什么才是真正能跨越阶层的机会

公元188年,益州刺史郤俭,因为横征暴敛,在当地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朝廷这边还没等处理他,他就被黄巾军给办了。益州是大汉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东汉朝廷很快就派了新的管理者去益州,这个新管理者的名字叫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