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名将皇甫嵩,曾有三次机会改变历史,但却为何一再错失良机?

2024年05月20日11:25:08 历史 1854

汉末名将皇甫嵩,曾有三次机会改变历史,但却为何一再错失良机? - 天天要闻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汉末名将皇甫嵩,是那个动荡年代中的一颗耀眼明星,他拥有挽救汉室的才华与勇气。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玩笑,给了他三次改写历史的机会,却一次次与成功失之交臂。

这究竟是天意弄人,还是他自己的抉择失误?每一次错失的背后,都隐藏着怎样的复杂原因和惊心动魄的故事?历史的齿轮在他面前缓缓转动,却最终与他擦肩而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位威震天下的战神难以挺身而出,扶持汉祚?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位三次错失王途的传奇军神的悲剧人生。

汉末名将皇甫嵩,曾有三次机会改变历史,但却为何一再错失良机? - 天天要闻

汉末将门出,少年将进酒——皇甫嵩的家世与早年经历

出生在将门世家的皇甫嵩,从小便展露出非凡的才能。祖父皇甫节曾任雁门郡太守,威震北方,深受士卒敬重;叔父皇甫规更是凉州三杰之一,在西羌战争中屡立战功,被誉为"凉州铁骑"。这样的家世,注定了皇甫嵩日后在武场上的成就。

少年皇甫嵩骁勇善战,骑射百步,无所不精。他通过察举考试,先后担任郎中、县令等要职,声望日隆。连当时的太尉陈蕃和大将军窦武,都主动相邀他出仕,可见他在朝廷内的地位。

但这位少年英雄却谦逊有度,婉拒了两人的邀请,避免卷入当时的党争漩涡。这一举动,不但令他成为公认的正直之士,也为日后的政治生涯铺平了道路。或许,如果当年他果断接受两位大佬的邀请,未来的他,会不会成为另一个王允曹操

汉末名将皇甫嵩,曾有三次机会改变历史,但却为何一再错失良机? - 天天要闻

黄巾起义爆发,战神崛起——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

公元184年,席卷大半个东汉的黄巾农民起义,令汉灵帝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皇甫嵩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被汉灵帝亲自征召,与卢植朱儁等人一同出任中郎将,前往平定这场翻云覆雨的起义。

颍川、广宗等地的激烈战斗中,皇甫嵩先后消灭了张角麾下的波才张宝张梁等重要将领,大显神威。他不仅善用战术,更擅长鼓舞士气。

汉末名将皇甫嵩,曾有三次机会改变历史,但却为何一再错失良机? - 天天要闻

有诗人赞道:"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可见他在军中威望之高,被誉为"汉末三杰"之首。

最终,皇甫嵩等人合力平定了席卷大半个东汉的黄巾之乱,挽救了汉室危局。这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也由此一举成为汉灵帝的心腹重臣。

汉末名将皇甫嵩,曾有三次机会改变历史,但却为何一再错失良机? - 天天要闻

犯上作乱,其恶如崩——皇甫嵩与董卓的恩怨纠葛

功成身退的皇甫嵩,本应获得更高的爵位和军权。但他遭遇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阻碍 - 十常侍的猜忌和打压。其中,张让赵忠两人尤为嫉恨皇甫嵩这位威震天下的大将。

他们竟然要求这位英雄每年进贡五千万!而当皇甫嵩坚决不从时,两人便开始在汉灵帝耳边诽谤,说他"久战无功,耗费钱粮"。结果,皇甫嵩不仅未获应有的封赏,反而被剥夺了左车骑将军的职位,还减少了六千户的封地。

这位东汉最后的战神,就这样委屈地被拉下马来。但就在此时,另一个对手悄然崛起——董卓。公元191年,凉州发生叛乱,皇甫嵩再次被任命为左将军,率军讨伐。

汉末名将皇甫嵩,曾有三次机会改变历史,但却为何一再错失良机? - 天天要闻

此时,董卓竟然被派往皇甫嵩的麾下。两人在战略上产生了分歧:皇甫嵩主张耗敌而动,董卓则主张直接进攻。经过一番论辩,皇甫嵩的谋略最终得逞,取得了胜利。

但董卓内心的嫉妒和怨恨,却从此埋下了祸根。当汉灵帝驾崩后,董卓便趁机扑灭了皇甫嵩的最后一个机会。

汉末名将皇甫嵩,曾有三次机会改变历史,但却为何一再错失良机? - 天天要闻

夺权倾覆,不知来者——皇甫嵩错失统一江山的良机

公元194年,汉灵帝驾崩,天下大乱。此时的皇甫嵩,手握三万精锐,已是当时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正值大将军何进对董卓不满,这无疑是皇甫嵩一统中原的大好时机。

只要他能果断行动,收复中原,重建汉室,定能成为开国元勋,与诸葛亮、曹操等人并列史册。可惜的是,皇甫嵩却没有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当他的亲信建议以灵帝之名讨伐董卓时,皇甫嵩拒绝了。他认为"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要求先上书朝廷,公开指控董卓。

汉末名将皇甫嵩,曾有三次机会改变历史,但却为何一再错失良机? - 天天要闻

这无疑是一种极其谨慎和保守的做法。结果,朝廷无力制止董卓,皇甫嵩也再次错过了统一天下的机会。此后,董卓甚至主动召唤皇甫嵩入京做"城门校尉"。而皇甫嵩,仍然恪尽臣道,不敢违抗。

或许,如果皇甫嵩当时能够果断行动,不受名节所累,直接击败董卓,重建汉室,他或许就能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与曹操、诸葛亮等人并称霸业。但可惜的是,这位威震天下的大将,依然选择了最为保守的道路。

汉末名将皇甫嵩,曾有三次机会改变历史,但却为何一再错失良机? - 天天要闻

最后的挣扎,又是一次错失 ——皇甫嵩最后的机会

董卓得势后,皇甫嵩的地位也随之不断下降。终于在长安城,皇甫嵩遭到董卓的羞辱,被强迫下跪。这位曾经威震天下的大将,就这样被迫承受人生最大的耻辱。

不过,命运似乎还给皇甫嵩留下了最后一次翻身的机会。当董卓被暗杀后,大将军何进派遣皇甫嵩前去平定董卓家族。此时,皇甫嵩手下还有三万精锐,加之当时的王允、袁绍等诸侯也有消灭董卓的意愿,只要皇甫嵩能够果断出手,定能收复中原,继续汉室江山。

汉末名将皇甫嵩,曾有三次机会改变历史,但却为何一再错失良机? - 天天要闻

但令人失望的是,皇甫嵩再次表现出了他的谨慎和犹豫。王允建议让他出面安抚董卓余部,但皇甫嵩却坚持要屠杀董卓一家,并不愿意去拉拢敌军。

结果,在之后李傕郭汜再次攻入长安时,皇甫嵩已经失去了所有兵权,再也无法主导局势。这位曾一度风光无两的大将,就这样错过了数次改写历史的机会,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汉室覆灭,成为一个遗憾的传奇人物。

汉末名将皇甫嵩,曾有三次机会改变历史,但却为何一再错失良机? - 天天要闻

结语

历史的车轮,往往只眷顾那些能够把握住时机的人。作为东汉末年最后的一位杰出军事统帅,皇甫嵩身具雄才大略,却偏偏缺乏统筹全局的政治眼光和决断力。

他虽然数次挽救了汉室危局,却无法抓住扭转乾坤的机会,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或许,如果皇甫嵩能够摒弃臣子的骄矜,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东汉的历史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模样?这位伟大将领的遗憾人生,至今仍令人唏嘘不已。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奥里吉悼念若塔:言语无法表达,你将永远被铭记,兄弟 - 天天要闻

奥里吉悼念若塔:言语无法表达,你将永远被铭记,兄弟

前利物浦球员奥里吉更新社媒悼念因车祸去世的若塔,距离他上一次更新社媒已时隔一年。前利物浦球员奥里吉在社交媒体上打破了一年的沉默,向若塔致以自己的哀思。他晒出了一张若塔在一场欧冠比赛中替换自己出场的照片,并表示:“言语无法表达,将爱与祈祷送给迪奥戈和安德烈的家人、妻子和孩子们。我们会想念你。你将永远被...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 天天要闻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皇太极驾崩后的1644年,大清帝国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各拥重兵,八旗中半数的支持使得二人势均力敌。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却倾向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龙颜大悦 耶律德光)辽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来信之后,他的心情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开心坏了。自己的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打遍草原大漠无敌手,可只要南下,总是吃亏,很大一部分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 天天要闻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近日发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学苑、航港南苑、经开苑、文华苑、永盛苑、广惠苑6个院区,3543套房源。详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卢洛高速卢氏段即将通车!节省约1小时车程卢洛高速(卢氏...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 天天要闻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文/孙野借刀杀人小周郎,假请诸葛去劫粮。强中更有强中手,毒辣奸计变黄粱。注:黄粱——这里是引申义,即黄粱梦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维孔明,说他足智多谋,请他去带兵偷袭曹操粮草。曹操向来是偷袭别人粮草的主,肯定戒备森严,这不是让诸葛亮白白送死吗!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 天天要闻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爱颐,是清末首富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盛宣怀官做得大,以帮助李鸿章办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时已经官居邮传部尚书,生意做得更大。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