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研究到考古成果……走进成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2024年05月18日23:31:53 历史 9750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毫无疑问,秦代的成都与秦都咸阳县具有相似之处,因而古人才有成都与咸阳同制之说法。不过按照我个人的看法,成都与咸阳同制,与其说是成都效法了咸阳还不如说成都影响了咸阳,因为咸阳这个模式是秦统一天下以后来进行营建的,还没营建完,秦朝就灭亡了,而成都早就有了……”

5月18日,在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时,四川省内的博物馆都热闹非凡,引来无数观众打卡。此时,来到成都博物馆的学术报告厅中,却只能看到观众安静而认真的面庞,听到从音响中传出的有力而清晰的讲课声音。当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孙华以“中国古代的都城——中国古代的都城规划及四川的贡献”为题带来了讲座,让现场观众穿越时空去追寻文明的足迹。

而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前后,为让公众更深刻地感知博物馆教育功能,让学术研究成果走入大众视野,成都博物馆邀请五位学术大咖,以“学术讲座周”的形式,为公众接连献上五场主题多元、内容夯实、精彩纷呈的学术公开课。

如今,走进博物馆,亲近文物,感受灿烂的历史文化与美好生活,已经成为不少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公共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就在今年2月,国际博协发布了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

与传统学校式教育模式迥异,博物馆始终作为“第二课堂”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以独特的、多元的、直观的教育形式融入公众社会生活,是伴随公众终身的“大学校”。正因如此,成都博物馆从5月14日开启“学术讲座周”,连续5天,每天一场学术讲座。从文物研究到文明阐释、从考古发现到展厅美学,讲座将带来考古大咖和文博青年学者的前沿研究成果。

从文物研究到考古成果……走进成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 天天要闻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讲席教授齐东方带来讲座

其中,在5月14日,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讲席教授齐东方带来一场题为《花草动物说唐朝》的精彩讲座,从文物研究微观视角探析文化意象深层含义。齐东方以精微的视角切入文物研究,选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花、草、动物”主题,引申出这些纹饰在唐宋时期的文化象征意义,揭示文物价值,弘扬花草、动物形象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在5月15日,长期耕耘于田野考古第一现场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秦汉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左志强,为观众带来关于秦汉时期“蜀郡西工”“广汉郡工官”的最新考古成果,带领观众拨开历史迷雾,还原战国至秦汉时期以漆器为代表的蜀郡手工业变迁历程,再次认识城市历史文化,见证秦汉时期的辉煌成都。

从文物研究到考古成果……走进成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 天天要闻

成都博物馆艺术总监、研究馆员范犁带来讲座

从文物研究到考古成果……走进成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 天天要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江章华带来讲座

随后,成都博物馆艺术总监、研究馆员范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江章华等都前后登上成都博物馆“学术讲座周”的讲台,从展陈设计、考古发掘等不同领域出发,为观众带来精彩讲座。在5月17日的讲座中,江章华以专业的考古学视野和数十年深入研究为基础,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公众语言,全面梳理关于古蜀文明的孕育、发展、衰落的全过程,并仔细解读古蜀文明发展各阶段的文化特点,包括人群变迁、社会面貌等。

从文物研究到考古成果……走进成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 天天要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江章华带来讲座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当下,人们走入博物馆之中,不光能邂逅文物之美,感受展陈之精,更能从中对历史、艺术、考古、科学等领域的无尽知识,得到更丰富、更持久的文化滋养。

本文图据成都博物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追溯古罗斯历史,“俄罗斯”之名从哪里来? - 天天要闻

追溯古罗斯历史,“俄罗斯”之名从哪里来?

《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广东人民出版社 肖瑜作为邻国,俄罗斯经常被提及,国人并不陌生;若从革命史看,苏联与中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去追问俄国的历史,恐怕大多数人只能想到“沙皇”等名词,缺乏整体性概观。
副市长降级2年后,再被查 - 天天要闻

副市长降级2年后,再被查

四川省纪委监委6月26日消息,资阳市政府办公室二级调研员许志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许志勋(资料图)官方简历显示,许志勋曾任资阳市副市长、市政府二级巡视员,2022年7月转任资阳市政府办公室二级调研员。这也是官方首次披露,许志勋曾被降级处理。据介绍,许志勋,男,汉族,...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天天要闻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通讯员 陈晓玉 袁晓雪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召开。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武汉市汉阳市政参与的“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及处置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荣誉证书该项科技成果是汉阳市政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科研...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闻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决定,孙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孙志禹同志任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公开信息显示,孙志禹,男,汉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树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