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2024年04月30日13:51:54 历史 1381

澎湃新闻获悉,4月28日,“丽人行——中国近现代女性图像展”在之江新馆拉开帷幕。展览汇聚了10家文博机构的120余件(组)展品,通过出版物、服饰、广告画、书画作品等展现中国近现代历史洪流中的女性力量,为当代社会带来思考。展品包括张大千、潘玉良等与女性主题相关的绘画作品以及陆小曼、吴青霞等女性创作者的相关作品。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将关注点转向近现代女性,分为“觉醒与变革”“进步与抗争”“创造与声量”三个单元,以意识觉醒、破局成长和能量影响为三个层面展开叙事,形成女性觉醒与自我发展的脉络,深入展现中国近现代历史洪流中的女性力量,为当代社会带来思考。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展览现场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汇聚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安徽博物院、深圳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何香凝美术馆、绍兴博物馆等10家机构的120余件(组)展品,结合跨媒体艺术进行氛围营造与展品诠释,呈现情境式、剧场式的近现代女性主题展览。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展览现场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展览现场

“觉醒与变革”

女性如何开始自我觉醒?在这一单元板块,通过文物展品展现了女性走出闺阁,破除陈规的时代条件,同时展示了女性生活面貌的新变化,包括服饰、生活方式、家居陈设等。该板块展出文献史料包括“1904年再版 《女界钟》”、“1918年 《新青年》”和旗袍、照相夹等。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历史进程紧密关联。在旧建制与新时代的猛烈冲突里,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深刻冲击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传统思想,妇女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有志之士与进步女性的引领下,妇女运动日渐兴起,中国女界开始觉醒。思想的启蒙推动了行动上的革新,兴女学、不缠足等行动的兴起在实际层面推动了妇女解放事业的起步。进步的新女性引领着女性社会形象的改观,中国妇女在变革中开始寻找自己的“主体”身份。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1904年再版 《女界钟》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1918年 《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 浙江省博物馆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民国 月白色缎绣花卉纹上衣(上)民国 青色暗花缎裙(下)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20世纪20年代 褐色地花卉纹裘皮里旗袍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民国 五角形浅黄地绣蝶照相夹 浙江省博物馆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民国 书形镜箱 浙江省博物馆藏

“进步与抗争”

“进步与抗争”揭示女性如何获得能力、经济和独立,挑战看与被看的传统关系。“被描绘的女性”板块集中展示了近现代不同历史阶段中的女性形象变化;“拥抱广阔世界”板块则重在表现进步女性接受教育并走向世界舞台,获得杰出成就。

妇女解放运动带来的觉醒,不仅唤醒了中国女性之作为人的解放,也在不断革新社会对于女性形象的认识。男性眼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的自我解放共同建构出了中国近现代女性进步史,也成为中西方思想交融与新旧文化碰撞的见证。而在图像以外,新女性为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进行了长久而曲折的抗争,更多优秀的女性崭露头角,只身拥抱广阔的世界。她们的努力,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挑战与突破,更是对近现代中国社会性别观念的反驳与塑造。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1934年 张大千 折柳送别图轴 常州博物馆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民国 烟草广告画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民国 丰子恺 《送别》 浙江省博物馆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1928年 潘玉良在罗马皇家美术学院的毕业证书 安徽博物院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1938年 潘玉良 半躺女人背体 安徽博物院藏

“创造与声量”

第三单元“创造与声量”揭示女性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影响力,由个体影响更广泛的女性群体。“作为创作者的女性”板块展现女性创作者的独特视角,呈现女性眼中的自我形象与世界万象;“作为社会成员的女性”板块聚焦女性参与社会活动并发挥自己的声量,以带动更广泛的女性群体加入妇女解放运动的队伍中。

妇女运动的深入使得越来越广泛的女性群体在社会性别的夹缝中得以滋养、成长,女性的能量逐渐凝聚起一股洪流,为时代潮流所推动,又汇入救亡图存的壮阔之中,推动着社会变革的发生。新女性的勇敢、锐意,在领导妇女解放运动中显示了中国进步妇女的觉醒,她们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影响力,由个体影响更广泛的女性群体,形成坚实而有力的女性声量,逐渐撼动了由男性倡导妇女解放并代为立说的局面,形成由女性引领妇女解放的新格局。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1949年 潘玉良 自画像 安徽博物院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1950年 潘玉良 春之歌(六女人体)安徽博物院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1953年 潘玉良 采花女 安徽博物院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1939年 吴青霞 芦雁图轴 常州博物馆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1931年 陆小曼 设色山水卷 浙江省博物馆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1907年 《中国女报》第一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近代 秋瑾“秋氏闺瑾 鉴湖雌侠”章 绍兴博物馆藏

文物史料勾勒的近现代女性图景,浙博新展“丽人行” - 天天要闻

清 沈寿 蛤蜊图 南通博物苑藏

中国近现代女性从束缚走向解放,在此期间,女性对生活的突围、对看与被看的抗争、对妇女权益的坚持,凝聚在图像历史的长河中,为中国妇女事业发展铺就道路。她们的来程,照亮了我们的前路,通过展览走进近现代女性的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

(本文图文资料由浙江省博物馆提供)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