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2024年04月03日18:05:25 历史 1646

张良出身贵族,颇有修养,头脑冷静,为人机智,观察时事精确,用计设谋高明。

刘邦在反秦人关、楚汉相争、汉初掌权等不同的关键时刻,多赖张良谋计,得以获得良机,由弱而强,转危而安,由王而帝。

故他于称帝之后的洛阳庆功会上,坦言“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大史学家司马迁也引了这个评语以称允张良。

张良因谋计之功,封为留侯。但张良在保易太子问题上,起初只是保持沉默,缄口不言。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史记如此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为吕后日“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日“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日“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

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刘邦欲易太子,大臣表态,只是说说而已,不敢“坚决”反对。

张良此时觉得“以爱欲易太子”,乃人之常情,很难以口舌争而能了断,故“高枕而卧”,置若周闻,默不作声。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吕后在窘迫之际,还是看准了张良可以发挥作用,故利用裙带关系,请亲兄建成侯吕释之出马效力,“强要”张良为之想个良策。

所谓“强要”,也就是嘻皮赖脸,强求软泡,苦苦哀求之意。

在吕后及吕释之的“强要”之下,张良于人情难却,乃为之想了个聘用“四皓”的办法以壮太子盈的声势。

所谓四皓,乃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等四位隐士。他们于秦末乱世而隐居山林,既未助项羽,也不顺刘邦。

而在刘邦称帝、世局趋于安定的情况下,他们隐不住耐不得寂寞了,似有人世取禄之意。

当吕后与太子厚礼召客之际,便顺水推舟来到京城,住在“建成侯所”,即依附于吕氏门下。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汉十一年夏,征讨争权欲帝的淮南王黔布即英布,刘邦此时已“病”。他欲“使太子将,往击之”。

太子盈时年十五,尚未成熟,人又“仁弱”,更未曾带过兵打过仗,怎能统兵为帅实在为难。

四皓与吕释之商议,觉得这显然是刘邦欲易太子的一步棋,即支开太子,妥保如意,也就是所谓舍车保卒之法。

他们建议吕后向刘邦力谏。吕后乃按其意对刘邦哭哭啼啼地进谏道“黔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

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

上虽病,强载轴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

刘邦听了此言,说“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他明知太子盈将兵不中用,欲用之,是欲抛弃之如今自行,带病出征,是不能让英布争权欲帝遂愿。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权衡利弊,只能亲自出马,并不是怜太子盈而在易太子问题上退步。但因这一着,吕后有了好妙头,张良之策初见成效。

当刘邦出征英布之日,群臣与张良送行。群臣“皆送至霸上即今陕西西安市东白鹿原北首霸水岸上”,惟抱病的张良多送了一程,至于曲邮在今陕西临撞县东。

他对刘邦说“臣宜从,病甚。楚人剿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这话是诚恳的。

他虽病重不能从军,但希望刘邦不要与英布硬拼,以免损伤。又建议“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这个意见大有用心。如果说,前言似有点虚,那么,后言就是实了。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他向刘邦建议,虽不以太子盈为出征主将,也要以其为留守将军,监关中之军,即坐镇掌控关中的军权。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着。刘邦接受了这个建议,还嘱托之,说“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他深知只有张良才能辅助太子监管关中兵。

张良“行少傅事”,由此而始。如果说太子盈因有四皓辅助,羽翼渐丰则张良助其监关中兵,羽翼已硬矣。

汉十二年初,刘邦征英布胜利而归长安,“疾益甚,愈欲易太子”。他出征前已病,又在征战中受了箭伤未愈,故而病情加重。

他因病重,“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他不见朝臣,不上朝理事。周勃灌婴等群臣都不敢人宫。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过了十多天,樊啥着急了,乃从皇宫小门而人,群臣跟随之。只见刘邦“独枕一宦者卧”。樊啥为之伤心,流涕哭诉。

刘邦勉强“笑而起”。但刘邦此时还是执意欲易太子。张良此时不得不明确地表态了。一则终归要解决问题才行二则他已迈开了保太子的步子,不能中途止步不前。

于是“上谏”,向刘邦表明态度,希望他改变想法。而刘邦“不听”,仍然固执己见。于是只好摊牌。吕后一方,让四皓亮相。

在刘邦酒宴之际,太子盈带着四皓出场侍酒,在帝前明示于世。这一手,实际上是亮出了张良先壮大太子势力的底牌时已病甚的刘邦明知此中微妙,决不是惧怕四皓,而是暗畏张良的谋计,于是只好无可奈何地默认失败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日“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尔主矣。”戚夫人泣,上日“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日“鸿鸽高飞,一举千里。

羽翩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增缴,尚安所施”歌数阑,戚夫人嘘啼流涕。上起去,罢酒。

戚夫人带泪而舞刘邦失意而歌,但他至死没有明确地表示不易太子,甚至最终还有欲斩吕后派分子樊啥的安排,可见其固执的心态,然其终究无意甚至连想都不想对付张良。

叔孙通为太子太傅,始于汉九年,直至于太子盈即位称帝。史载他有为保太子“死争”一段情节,发生于汉十二年。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这说明此人虽为太子太傅,负有辅卫太子之责,然几年内对易太子问题默而不言,当官而不积极管事,似是局外之人,等待至汉十二年,见张良也已表了态,太子势力已大,才声嘶力竭地“死争”,可见其多么善于看风使舵,又是何等善于伺机表现。

当然,刘邦对待这种人只是戏弄地应答“吾听公言”。实是“详佯许之,犹欲易之”。司马迁对于汉初保易太子问题的结局如此论之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上以留侯策即止。三者之论,基本上一致,即因张良划策,刘邦就对易太子之事失去信心,终于未能易太子。

足见张良谋计之大力。太史公的如椽大笔,于此点到为止。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笔意本来清楚,但有些人对此理解不及不深,司马光还以为太史公笔下夸张四皓作用实在欠妥,而强调叔孙通之“谏”及大臣“固争”,然后说“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

这显然没有把握到关键,忽略了张良运筹之妙及其作用。四保易之争的尾声保易太子之争,至于刘邦暗告戚姬难动,陈平违命勿斩樊啥,实已终止。

但藕断丝连,直延至太子盈即位称帝之后诛戚姬、除如意。吕后于太子盈称帝、自为太后之际,含恨未消,淫威大作,马上对戚姬和如意下毒手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日“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

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早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鸡饮之。黎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浑耳,饮瘩药,借居厕中,命日“人竟”。吕后以种种手段残害戚姬和如意。

周昌保护无方,惠帝慈仁而疏忽,他人无法插手,于是惠帝元年公元前年如意被毒死,戚姬被残害而终。

周昌为人质朴耿直,是刘邦的忠实徒从。刘邦欲易太子,得不到重臣哥们的支持,非常烦恼,“独心不乐,悲歌”。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群臣莫名其妙,乖巧的符玺御史赵尧因是近侍之臣,在其身旁,猜透几分,乘机询问“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他一语中的。

刘邦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他不仅承认为如意今后的安全担忧,而且还坦白尚未想出好办法来。

赵尧当即进言“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大臣素所敬惮者乃可”,并盛言“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

刘邦称善,马上召拜周昌为赵王相。这是早在汉九年的事。到了吕后加害赵王如意时,他虽然能顶撞,但粗而无方,对付不了吕后,结果如意还是被她害死。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因此,他含恨不已,“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他是被吕后气死了的。

后来吕后闻知赵尧为刘邦谋划安排周昌为赵相以辅赵王如意之策,乃定赵尧之罪,罢其官御史大夫,削其爵江邑侯。

时已高后元年公元前年。汉初太子保易问题,至此才真正告终。此事自始至终,历十余年之久。

五太子问题的余论太子之位,实是朝廷大权之一。

易或保,不仅是太子个人能否保位,谁为太子将来称帝,并直接关涉其有关团伙、亲友及既得利益者的权势得失。

以汉初太子保易问题而言。败的一方,有关线上人物,凶多吉无。刘邦欲易太子落空,于是戚姬被残害了,爱子如意被毒死了,得力助手周昌气死了,谋臣赵尧被罢官削爵了。

想来还有一串人,史未详载,如今无法详知。胜的一方,得意洋洋,利益多多。刘盈保住了太子之位,于是得以顺利地即位,当上了皇帝史称惠帝。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生母吕堆于是风风光光做了太后,竟然临朝称制,以至独揽大权十几年。吕氏裙带生辉,鸡犬升天。

叔孙通自然无灾无害,官运亨通。当朝大臣也多平安无事,利禄永终。四皓隐时无险,显世保险,老来运通。

张良虽然早已知足,明哲保身,但在吕后软泡硬拉之下,为其划策成功,于是也不无便宜和好处。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体弱多病,“状貌如妇人好女”,自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刘邦去世之后,“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吕后人微的体贴,尽心的关爱,竟然生效。

张良听其劝告,为之加餐,颐养天年。吕后感激张良之德,张良也铭记吕后之情。当吕后遇到棘手问题时,张良是会暗助的。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惠帝在位七年,于公元前年去世。帝无子嗣,即位者成问题,吕后保权遇到难题。吕后为此忧伤苦恼之极。

这时得到了帮助。《史记·吕后本纪》记载“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垂相陈平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承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无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人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皿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因为侍中张辟强出计,劝说承相陈平理解吕后的苦衷,加强吕氏集团的军政大权,维持安定。陈平如其计,吕后安了心。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这时张辟强年仅十五岁,竟然官为人侍天子的侍中,亲附吕后,近交陈平,实在令人惊奇本人以为,张辟强根大气粗,谋深计用,是因有其父张良在幕后支招划策,他只是顺风奔走的助手。

本人还以为,此是张良最后一策。

据《史记》、《汉书》的《功臣表》,张良逝世于高后二年公元前年,亦即为吕后出招的第三年。

实际上他划此策后一年多时间,便天才归天。

因为张良暗使辟强出了此策,“吕氏权由此起”。汉初保易太子之争,由于张良的倾向和划策,使得刘邦易太子落空,吕后保太子成功,甚至影响到吕氏权起,刘氏权危。

刘邦欲易太子,张良巧用四皓,化险为夷智保太子 - 天天要闻

这不是天意,而由于人谋。也许是张良因专为吕后解难而设之策,遗下后患,有欠高明,他早有所感,故只在幕后支招或是他嫌与吕后过于亲近,而有意躲闪也可能司马迁崇敬张良,誉其瑜而讳其瑕,不写其暗助而写辟强明处。

其实,张良因感激吕后之关爱,帮助一下这个刚毅而孤苦的老妇,也是人之常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刚刚,钢铁巨人、“中国卡耐基”,走了! - 天天要闻

刚刚,钢铁巨人、“中国卡耐基”,走了!

作 者丨华商韬略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昨天(2024年6月30日)2时10分,江苏沙钢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8岁。有着“中国卡耐基”“钢铁沙皇”之誉的沈文荣是中国钢铁业最硬核的实干变革家。40年来,全身心专注于钢铁业的他,刷新了中国与世界钢铁业的诸多记录,也是中国最早干进...
历史的尘埃——不简单的法显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不简单的法显

原创 南风无影 走过了河西走廊,再过沙海戈壁,我们进入西域地界,第一个西域小国: 鄯善,它还有个名字叫楼兰。为了不节外生枝,我丢掉了甲胄和兵器,顺便也找人把自己的头发剃了,实在是不习惯留这么长的头发,剪的非常短。等头发剃完,我和法显还有几个
历史的尘埃——兴衰有人定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兴衰有人定

吕敬荣 /文1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开始返攻东方。第一个攻击对象便是雍王章邯,攻打章邯的过程在历史上算是一次非常著名的军事案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意为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史记·高祖本纪》中描述的很简单:“汉王用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