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大耳郎”的传说

2024年04月02日23:25:17 历史 1516

作者高万山

东汉末年涿州今河北保定市境内有一小孩长相奇异,生父早逝、家道中落,与母亲卖草鞋、手织草席维持生计。他家门前有一株五丈之高的桑树,树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犹如京城豪门贵族乘坐的香车玉辇上的华盖,路人皆称此户人家必出贵人。

幼年时他常与邻里孩童在桑树下嬉戏,时不时不经意间说出自己将来必会乘坐羽葆盖车(皇帝用车)。他的叔父听后随即责备其狂言,唯恐招来灭门之祸。不过,自小宗亲就知他是非等闲之辈,无偿资助他读书学习。

民间故事“大耳郎”的传说 - 天天要闻

此小孩长大成人,不仅身材高大,手还特别的长,站立时双手垂下的长度竟然超过了膝盖,不仅如此,还有一双垂肩大耳,大到不用镜子就能看见自己的耳朵,乡里无论大人小孩皆称他为“大耳郎”。

大耳郎不仅面貌俊美犹如冠玉,而且还有着涂脂点朱般的鲜红嘴唇,再披上鹤羽制成的外衣,飘飘然果然有神仙之气概。“大耳郎”的名字一传十,十传百,由近及远,越传越远,四乡八里的人都知道涿州有个大耳郎。

大耳郎身高七尺五寸,折合成现在计量单位的话,应该是一米八二。这样的长相与身材,在当时奇特无比,令人过目不忘。

另外,他的性格也很有特点,“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加上他好结交豪侠义士,所以,少年时身边就聚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也成了众小的大哥,闻名遐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此小孩不是别人,正是三国时蜀王刘备。他的事业发展壮大,自然引起了东吴孙权的不安。

在有关荆州南郡)的归属问题上,双方讨价还价,争论不休。就在此时刘备的甘夫人新亡,正忧愁烦恼。东吴谋士周瑜想出了一个馊主意,谎称孙权愿把妹妹嫁与刘备,骗刘备到东吴去娶亲,然后把他扣留起来,逼迫刘备交还荆州。

这是一出明显的“美人计”,被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所识破,将计就计,派大将赵云陪刘备过江,到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并授以锦囊策动乔国老来促使孙权母亲吴国太到甘露寺多景楼相看刘备。

民间故事“大耳郎”的传说 - 天天要闻

刘备等到得江东后,按照诸葛亮的锦囊之计。先去拜见了孙策和周瑜的岳父乔国老,主动说明了招亲的原因。乔国老得知后便去向亲家吴国太贺喜,这么一来,周瑜定下的计谋便被揭开了。孙权的母亲吴国太十分关心女儿的终身幸福,便在甘露寺约见了刘备。

但见刘备“方面大耳、猿臂过膝”,一副天子之相,心中不禁大喜。且亲自作主,答应把女儿嫁给刘备,并择日成婚。这样,一场假戏就演变成真事来办了。孙权的母亲吴老太太对这位佳婿也甚是满意。

再说当日公主孙尚香在楼上布置洞房,梳妆打扮,楼下列刀排枪保卫刘备,刘备视之,假装胆战心惊,孙尚香见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枪,刘备才敢上楼进入洞房。

吴国招亲消息一经传出,朝野上下贺喜的官员络绎不绝,市民家家张灯结彩。天下百姓人人皆知大耳郎招为附马爷。“大耳郎”招亲一时传为佳话。

最终是大耳郎抱得美人归,而“周郎妙计安天下”成为笑柄。

民间故事“大耳郎”的传说 - 天天要闻

今人创“大耳郎”公众号,取名独具匠心,寓意深邃。


责编:黄素梅《白浪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游戏论|暴君无道,吊民伐罪——《苏丹的游戏》中的政治 - 天天要闻

游戏论|暴君无道,吊民伐罪——《苏丹的游戏》中的政治

一位神秘的女术士给帝国高高在上的苏丹送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盒子里有28张卡片,分别是征服、纵欲、奢靡和杀戮。每一张卡片都代表着一件要完成的事情。这让百无聊赖的苏丹提起了兴致。这是2025年3月31日发布的卡牌类角色扮演游戏《苏丹的游戏》的序
大禹治水在陇南(九十八) - 天天要闻

大禹治水在陇南(九十八)

建立在陇南市武都区外纳乡的白马氐武都国武都国的领土是仇池国的东南部,东据今陕西略阳以东,西界邓至(今四川南坪),南有平武(今四川平武),北邻宕昌。武都国的建立,一方面依靠氐族群众对杨氏家族的拥戴,另一方面依靠刘宋政权的支持。
国家富裕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加以保护。 - 天天要闻

国家富裕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加以保护。

有句成语叫富国强兵。这里的富国指的是国家富裕,人民丰衣足食。强兵是指兵力强盛,国防坚固。在中国历史上,能做到富国强兵的都是非常强盛的朝代。比如强汉盛唐。而那些只注重富国而不知强兵的朝代,都逃脱不了被灭亡的恶运。春秋战国时期的宋、鲁、郑等国就
韩德洙加入韩国国民力量党 - 天天要闻

韩德洙加入韩国国民力量党

据央视新闻消息,韩国无党派总统候选人、前国务总理韩德洙的竞选团队10日凌晨发布公告称,韩德洙10日凌晨根据国民力量党紧急对策委员会和选举对策委员会的决议,完成了国民力量党的入党程序,成为该党党员。韩德洙 资料图韩德洙在加入国民力量党后表示,为了在大选中取得胜利,将以谦虚的心态全力以赴。保守派阵营最具竞争...
郑谐:曹亮文起义前后 - 天天要闻

郑谐:曹亮文起义前后

引子#本文摘自《和县文史资料》第二辑(1985年10月),作者郑谐,原标题《曹亮文起义前后》“朝闻道,夕死可也”用在自己身上可以,拿来生套别人就有点儿过了——没人愿意引颈就戮去做个冤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