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2024年03月28日23:45:12 历史 1007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章仕仁

≺ 前 言 ≻

如今社会发展神速,人们在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也非常多。

小到周边短途旅行、大到跨国游,徒步、自驾、飞机等多种方式都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在古代没有高科技,古人要靠什么出行呢?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的方式多种多样,他们该如何认路也是一个大问题。

不过不用担心,老祖宗们有属于自己的认路方式!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 古代的交通工具 ≻

古代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在文明开始之初,人们出行只能靠两条腿走路,夏朝之后,马车出现在王公贵族之间。

马车比人力更加方便快捷,舒适性也更高,但缺点是普通人压根没机会使用。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虽然马车大众用不起,一些人想出办法,牛车的出现让古人出行更具性价比。

牛作为古代的劳动工具之一,不仅能在土地中进行耕种,真正需要出行的时候也能派上用场,到了明清时期,骡车的出现更加方便,也打破了普通百姓用不起车的情况。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有了“车”的出现,历史上还逐渐演化出了另一种交通工具——轿子。

轿子的原型最早出现在夏朝,是一种需要人扛,或者动物扛的交通工具,古代很多人称这种轿子为“肩舆”。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它分为有顶棚和无顶棚两种,1978年,河南出土过一个春秋战国墓,墓里就有三个木质轿子,有的带屋顶、有的呈伞式。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存世最早的轿子,因为轿子的整体造型非常复杂且成熟,很多专家推测在春秋战国之前轿子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夏朝的说法更为可信。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除了陆路的交通工具不断推陈出新,隋唐时期在水路上也大有发展。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和通船,让船舶成为很多远行人士的不二选择,南北行走的商人,很多宁愿到码头等待船只,都不愿意选择陆路,因为水路的速度更快,也不会走错路。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有这么多的出行方法,古人可以根据自己事务的轻重缓急、经济情况来有不同的选择。

然而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他们该如何在出行途中判断哪条路是正确的呢?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 古人如何选择出行道路 ≻

古人的智慧是无限的,如果他们选择的是官路,交通地图就是个非常重要的物件。

古人把交通地图称为“路程书”,宋朝之后,社会经济繁荣发达,很多商人都需要走南闯北,路程书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那些需要出行的人。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他们只需要背起行囊,拿上路程书,就能精准的判断自己该走哪条路能到达目的地。

古代路程书分的非常详细,有陆路和水路之分,官道的主要分布和走向一览无余。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路程书有官府印制的路引,也有商人自己边走边记录,回去传递给家人朋友的。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宋朝时期,《古杭杂记》记载:“驿路有白塔桥,印卖朝京里程图。士大夫往临安,必买以批阅”。

简而言之就是杭州白塔桥有专门售卖地图的商贩,很多当官的或者要去京城考试的学子,都会在路过时买一份《朝京里程图》。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明朝时期,徽商黄汴就曾写下过一本《一统路程图记》,里面详细记录了自己去过的各种道路,甚至沿途的风景和商店、住宿好坏都有记载。

这本路程书总共八卷,参考了当时很多地方的路引,黄汴又添加了地域之间的行程距离、山川河流、名胜古迹,还有很多不同的物产,创造了非常大的价值。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地图和路程书虽然在市面上比较多见,但是在印刷术普及之前,这类东西还是非常珍贵的,普通家庭根本用不起,也没有资源渠道能找到。

它们更多的是被官府收藏、使用,或是悬挂在王公贵胄和军事专家家中,直到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才可以大量复制地图,老百姓也能用得起这些东西。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 古人如何判断道路走向 ≻

有了路程书虽然能知道官道的走向,可古代没有GPS等定位系统,也没有指南针,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走偏路线呢?

其实在《国语》中,古人早就有所提示。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国语》曾经有记载:“列树以表道”,短短五个字就足以说明古人的智慧。

古代官道宽阔,路旁除了沿路的百姓居民、小商小贩,还会大量的栽种一些树木,这些树木一方面能为往来的行人和旅客提供遮荫休息的便利,另一方面还能修正路线,确保赶路人不会走偏。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只要跟着官道上的树木走,基本上就不会偏离路线。

如何判断路线是否走偏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出现,那就是在道路上如何判断自己走了有多远呢?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现代健身步道通常都会每隔一段标注出距离,古代可没有这么现代化的东西,这该如何是好呢?

其实在古代的官道上,沿途都会有驿站的设置,这些驿站就代表着出行人已经走过的里程数。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东汉开始,官道上就已经设置了“堠”,它更像是一个小土堆,每五里都会有一个,方便赶路人计算路程。

唐朝时期,驿站的设置是三十里一驿,每过三十里就会有一个驿站,而时间到了宋元时期,驿站之间的里程就变成了六十里。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明朝的驿站距离不再固定,有的是六十里有的是八十里。

随着驿站得到不断革新,它从一开始单一的计算历程功能,逐渐演变成兼具休息、喝茶、吃饭、换马等服务为一体的地方,说它是现代的“服务区”毫不为过。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计算里程的方式有了,可如果碰到岔路口呢?

古代确实会有岔路口这样的设置,不过指示牌可不是仅属于现代的产物,古代也有道路“指示牌”,在交通的岔路口通常会有“挡箭碑”,标明左边是什么地方,右边又会到什么地方。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 结 语 ≻

从古至今,交通都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它关系着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也是文明和国家形成的一大基础。

陆路和水路见证了民族的迁徙和融合,也见证了朝代更替、物是人非。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每一条重要交通线,都在文化交流和国家统治中起着重大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古代的交通发展,我们如今才会有不断地技术革新,才会有火车、高铁、飞机的万里通途。

在没有导航且交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出行如何认路? - 天天要闻

信息源:

1.百度百科,《一统路程图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0%E7%BB%9F%E8%B7%AF%E7%A8%8B%E5%9B%BE%E8%AE%B0/50368142?fr=ge_ala

2.光明日报,《万里通途:中国历史上的陆路交通》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367030294829507&wfr=spider&for=pc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 天天要闻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报道称,普京最近向俄罗斯的一批精英通报,谈判进程还要花很多时间。这是记者法丽达·鲁斯塔莫娃和马克西姆·托夫凯洛在名为“法里日报”的电子新闻简报中报道的。该新闻简报专门报道有关克里姆林宫的消息。这两名记者曾为《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和《福布斯》杂志等媒体供稿,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 天天要闻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不少好该公墓都建于此,光是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选择十分丰富。当然了,如果要选购的话,还是应当注意一些细节,尤其是初次购墓的客户。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 天天要闻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为了便于市民选购和来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个区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国营公墓14家,那么北仓有什么好的墓地可选吗?北仓好几家公墓已经饱和了,但是靠近北仓的两家公墓都是在售状态,这两家分别是天津憩园、西城寝园。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 天天要闻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天津是北京门户,地理位置意义重要,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错的公墓,光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那么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的当下,国营公墓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天津这14家国营公墓不是全部都对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经饱和了,也就是不再对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紧张了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你是否听闻过 “红色处女军” 的故事?这可是一支极为独特的军队,成员皆为未婚处女。9 世纪初,捷克女王丽布施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卫队,其成员均是未婚处女,“红色处女军” 就此诞生。卫队队长普拉斯妲对男人怀有极度的仇视,她只效忠于女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