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杀害时,岳家军十二统制、中兴三将、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2024年01月31日09:55:05 历史 1291

前言

人们对于岳飞这位民族英雄的认知,是否真的全面和准确?他仅仅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将领吗?他的政治抱负和遭遇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本文拟通过深入剖析岳飞被害一案的历史脉络和重要细节,让读者从更立体和丰富的角度认识这位南宋无冕之王。

岳飞是否真的只是一个以武力治国的武夫?他背后的政治理想为何至今鲜为人知?秦桧等人除去他的动机中,是否也暗藏着某些不为后人所理解的考量?作为岳飞麾下心腹的中兴三将,又是如何在这场风波中立场各异的?而那些为岳飞鸣不平的主战派官员,他们的抗议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岳飞被杀害时,岳家军十二统制、中兴三将、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 天天要闻

一、秦桧,权力斗争背后隐藏的野心

1141年,秦桧取代张浚,成为南宋朝廷实际上的第一执政——他终于坐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宰相之位。秦桧本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他凭借着过人的政治手腕,历经种种艰辛才终于当上宰相。然而,他的野心还远不止于此——秦桧渴望得到皇帝的绝对信任,让宋廷济成为他手中的傀儡。而岳飞的存在,正是秦桧权力之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1142年,在金国的威胁再起和岳飞接连取胜的背景下,高高在上的秦相在朝堂之上心中却同样骤然生出一丝忌惮——这个江湖间出身的武将,是否也在野心中暗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政治抱负?

岳飞被杀害时,岳家军十二统制、中兴三将、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 天天要闻

秦桧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军功赫赫的将领很容易获得军心民心,从而对自己的权力造成威胁。特别是在南宋面临金国入侵的严峻形势下,岳飞的威望已让普通百姓对他寄托厚望。作为朝臣中的异数,岳飞手握重兵,势力范围早已超出普通武将。

若自己不能迅速遏制住岳飞,很快就会在朝堂上失去主导地位。甚至有朝一日,会被这个来自民间的英雄将领完全取代!

为化解心头这团疑云,秦桧决定先下手为强。他要设法将岳飞这个心腹大患彻底击溃,只有占据绝对优势,才能驾驭住心思单纯的宋帝,稳固自己在朝中的权势。

岳飞被杀害时,岳家军十二统制、中兴三将、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 天天要闻

二、夺魁之战,秦桧设局构陷之时

在接下来的党争中,秦桧调动起浑身解数对付岳飞这个心腹之患。1142年冬,秦桧联合张俊等人向宋廷济进谗,诬陷岳飞谋反。张俊本就是岳飞的政敌,二人素来水火不容。秦桧运筹帷幄之中,成功撺掇张俊站到自己这一边,与岳飞势成水火。

张俊见秦桧势力日盛于朝堂之上,自己若不顺势加入,只怕日后难逃秦桧的边缘化。于是他欣然接受了秦桧的指使,与岳飞形成针锋相对之势。

此时此刻,岳飞的政治立场已然岌岌可危——他那些本应团结一致的心腹,如今已经明枪暗箭地对准了他。岳飞作为异军突起的新贵,一开始就在朝堂上没有自己的势力团体。中兴三将等人本是他唯一的政治依靠。现在连这些心腹也一一向秦桧靠拢,岳飞不啻身陷绝境。

岳飞被杀害时,岳家军十二统制、中兴三将、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 天天要闻

三、心腹叛变,中兴三将立场各异

中兴三将本是岳飞麾下的得力助手,然而面对如此严峻的政治形势,他们的反应却各不相同。张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靠拢秦桧一派;韩世忠对岳飞的遭遇虽然深表同情,却也无力回天;至于刘光世,他选择了最稳妥的沉默。

张俊的叛变使岳飞失去了重要政治盟友,这无疑雪上加霜。而韩世忠和刘光世的态度,也让岳飞这艘单板小舟更加风雨飘摇。

张俊本性嫉恨,看不得岳飞在军界的成功。他明知岳飞绝非谋反之人,但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程不择手段地向秦桧告密,导致岳飞一家老小无辜遇难。

岳飞被杀害时,岳家军十二统制、中兴三将、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 天天要闻

韩世忠对好友岳飞遭此不幸,亦是伤心欲绝。他多次劝谏张俊,但终究也无力回天。当权者秦桧心意已决,就连韩世忠这样在朝的重臣,言词也无济于事。

至于刘光世,他向来稳重冷静。眼见张俊已经倒向秦桧一方,刘光世明白趟这趟浑水无异于螳螂敌车,于是忍痛选择了沉默。他明哲保身的决定,也让岳飞这最后的救命稻草化为乌有。岳飞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处十分被动的政治境地。

岳飞被杀害时,岳家军十二统制、中兴三将、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 天天要闻

四、主战派怒不可遏,岳飞之死不可避免

1142年冬,在秦桧等人的密谋下,岳飞最终被赐毒酒处死。这一消息如惊雷般在南宋朝野之间迅速传开。主战派官员们愤慨不已,纷纷上书谴责秦桧的罪行。然而一切为时已晚,他们的抗议已无济于事。

主战派官员们看着秦桧不断收买朝臣,实行软弱无能的投降政策,早已怒火中烧。他们作为国家中坚持抗金底线的重要力量,此时亦无力回天。

因为主战派也并非铁板一块。朝中依然有很多重臣对金国心存幻想,认为只要多点交涉,就能与这位北方强敌和平相处。

岳飞被杀害时,岳家军十二统制、中兴三将、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 天天要闻

何况主战派首领也非岳飞之流威武不能,很难在朝堂之上与秦桧抗衡。这让主战派尽管愤慨,终究只能在言词上痛斥秦桧的罪恶,而无法阻止悲剧发生。

当岳飞气绝于白天王府时,那些曾经向他献策的主战派臣子,也只能在一旁痛心疾首、挥泪告别。与此同时,普通百姓得知噩耗后也是痛心疾首、痛哭流涕。民间对这位抗金英雄的景仰已成浪潮,岳飞的死讯无疑是对普通民众心中英雄的重创。

然而岳飞被害一案的幕后黑手秦桧等人,却浑然不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任何不妥——在他们眼中,除去岳飞只不过是权力斗争的必然手段而已。

岳飞被杀害时,岳家军十二统制、中兴三将、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 天天要闻

五、身后事,岳飞之死的历史影响

岳飞被害后,其麾下诸将被迫解散。而金国得知消息后,也轻举妄动,不再把南宋放在眼里。这直接导致过去十几年岳家军在北方取得的战果毁于一旦。

1142年,绍兴和议正式签订。秦桧的投降主义政策自此在南宋廷内居于主导地位长达100余年。岳飞麾下的五大军团,在他死后很快被迫撤销。这些战绩卓著的部队,曾是南宋的北方屏障。而今却在秦桧的安排下四分五裂。

岳飞被杀害时,岳家军十二统制、中兴三将、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 天天要闻

金国也在得知岳飞死讯后大喜过望。他们再也无需担心南方会有什么英勇善战的部队北伐。于是金军也停止了南下,转而在北方边境频繁挑衅示威,让南宋朝野为之胆寒。

最终,秦桧如愿以偿地与金国媾和,签下了耻辱的绍兴和议。这让南宋丢掉了北方大片国土,也让主战派再无力量反对朝廷。至此,秦桧的投降主义政策得到彻底确立,主导着南宋朝政100多年。

而岳飞的冤案直到20年后才得以平反昭雪。这位抗金活神仍然深深地植根于民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英雄之一。而秦桧和张俊等人也永远被钉在了南宋史的耻辱柱上。

岳飞被杀害时,岳家军十二统制、中兴三将、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 天天要闻

六、历史反思,当权者须警钟长鸣

岳飞被害一案背后,是旗鼓相当的政治强人之间的惨烈较量。然而,当权者连民族英雄都可以轻易置于死地,这给人们敲响了何其惨烈的警钟——权力的欲望可以扭曲一个人的本性,驱使他走上背离道义的邪路。

人性的贪婪与黑暗一面在此次事件中充分暴露无遗。这也警示着后人,权力必须建立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需要外部监督与制衡的存在。

岳飞被杀害时,岳家军十二统制、中兴三将、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 天天要闻

如此,方可避免再次重演南宋朝廷中的惨剧。秦桧等人也许会为自己辩解,称他们除去岳飞并非完全出于私欲,也有确保朝政稳定的考量,甚至可能还谎称得到了金国暗中的支持。

但是这些言词终究难以自圆其说。因为在岳飞死后签订的屈辱条约中,金国并未表现出对南宋朝廷的任何善意。这无异于证明秦桧等人的决定完全是错误的。

岳飞被杀害时,岳家军十二统制、中兴三将、主战派都是什么态度? - 天天要闻

结语

稳定的朝政应建立在正义之上。用血腥暴力的方式除去异己,只会让百姓失去信任,破坏王朝合法性。秦桧等人的所作所为,让南宋政权在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疤。

所以,历史给当权者敲响了警钟。道德是管控权力的底线,正义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汲取南宋惨案的教训,不让黑暗面再次主宰人性,让历史重复悲剧。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 天天要闻

诸侯割据VS集权称帝:项羽为何分封不称帝?改写历史或自掘坟墓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刚刚统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绾等人建议说:各国诸候刚被消灭,燕、齐、荆地辽远,不在那里立王,就没有人来安定燕、齐、荆。请把皇帝的几...
苦涩的荒唐 - 天天要闻

苦涩的荒唐

文革后期的73年,小学四年级时一个班级搞了一场随堂批判会,校长都来参加了,因为校长听说这个民办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强的,让“哑巴”都开口说了话。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 天天要闻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飘着细雨。军机大臣瞿鸿禨捧着一叠奏折疾步穿过宫门,却在养心殿前听见瓷器碎裂的脆响。殿内,慈禧太后正凝视着刑部呈报的"杖毙逆犯沈荩事毕"奏本,指尖深深掐进黄绫锦垫。 这个令帝国最高统治者震
送别!杨林德教授逝世 - 天天要闻

送别!杨林德教授逝世

据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我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杨林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3日11时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杨林德教授在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并为推动我国岩石力学学科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