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次将彭德怀打翻在地,曾说:周恩来的指示早过时,最后如何?

2023年10月22日23:17:08 历史 1565

前言

1967年的盛夏,简直热得让人“窒息”。北京多所高校的学生或主动或被迫,卷入了一场披着“革命”外衣的疯狂活动。

有一位名叫韩爱晶北京航空学院大四学生就干了一件“大事”,他派出一支“学生战斗队”把彭德怀从西南地区“押”回了北京。

当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即下达最新指示,让韩爱晶等人千万不要对彭老总进行任何人身上的攻击。

此时已经“血冲瞳仁”的韩爱晶哪里还管得了这些?当彭德怀拒绝承认自己犯下错误后,恼羞成怒的韩爱晶先后七次将彭老总打翻在地,导致他老人家两侧第五和第十肋骨骨折,肺部严重受伤。

“十年动乱”结束后,韩爱晶于1983年3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刑满释放后,韩爱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这一巴掌就被判了15年

1945年出生的韩爱晶,现如今过得怎么样了呢?

他7次将彭德怀打翻在地,曾说:周恩来的指示早过时,最后如何? - 天天要闻

图|在南方工作时的韩爱晶(最右者)

一、“红旗战斗队”队长——韩爱晶

1945年,韩爱晶出生于江苏涟水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亲生父亲早年参加革命,却不幸牺牲,母亲带着年幼的韩爱晶改嫁。

继父是一位新四军战士,新中国成立后在司法部门担任中高层干部。因为知道养子是烈士遗孤,所以继父一直将他视为己出,不仅格外疼爱,在思想和学业方面还十分严格。

因为亲生父亲早年牺牲,加上母亲改嫁,新家庭的生活并没有完全打消韩爱晶性格上的疑虑,导致他与继父始终保持一定距离,渐渐养成了孤僻、沉默寡言的不好性格。

好在韩爱晶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政治上的表现同样不错.顺利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成为当时一名人人羡慕的大学生。

北京航空学院是国家兴办重点院校之一,目标就是培养为国家今后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的高科技人才。

能考入这所学校的学生,仅成绩优秀不行,党政成绩方面同样要过关。当时北京航空学院对于接收的学生要进行严格的审查,韩爱晶学习成绩不错,政治方面很积极,前后两任父亲都是国家干部,自然能通过政治审查。

从江苏来到北京后,韩爱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先逛逛这座古城,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投入了学习。在北航读书时,他常年坚持晚睡早起,连课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在一些活动上,他还展现出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可他虽然成绩很好,也乐于参与各种活动,甚至在系里组织的话剧中扮演丑角,但同学们始终认为韩爱晶不愿意和他们说心里话。

当然,这种表现在如今看来可能是沉默寡言,但在当时给同学和老师一种沉稳、干练的印象。

时间兜兜转转到了1966年,已是大学四年级学生的韩爱晶在北京这几年的生活与学习养成了基本的政治见解。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这十几年里,不可否认的一点,我们国家集体处在偏“左”的思想当中,诸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包括红色爱国教育宣传运动都带点“左”。

在这种大背景下,一向关注政治的韩爱晶思想难免偏“左”。

“十年动乱”刚开始,他便将此前对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新的革命活动。

一开始,他把矛头指向学校领导和校党委,带头贴“大字报”。这可不是小打小闹,韩爱晶贴的“大字报”涉及政治方向与革命路线问题,让学校领导十分重视。

起初,学校方面认为以韩爱晶提的意见不对,于是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但韩爱晶并不接受批评,“大字报”越贴越多。甚至还拉拢一些教师加入本派,导致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完全被打乱。

按照中央要求,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向北京市各所高校派出工作组。原本以为工作组的到来肯定会支持自己,但韩爱晶没有想到,工作组两方都批评,这点令他心生不满。

他7次将彭德怀打翻在地,曾说:周恩来的指示早过时,最后如何? - 天天要闻

图|疯狂的红卫兵(图中年轻人是蒯大富)

不久后,派驻到北航的工作组被撤销,韩爱晶重新活跃起来。出于当时的政治气候,口才、组织能力较好的韩爱晶出尽风头,得到不少师生的拥护。

他趁热打铁,经过一番酝酿,成立了一个名叫“红旗战斗队”的造反组织,这个组织巅峰时有3000多人。

20多岁的韩爱晶可谓意气风发,在称呼上,他既不让别人喊自己“司令”“将军”,而是称呼为“服务员”。

“红旗战斗队”成立的第二天,他就领着一大帮的学生示威游行。此后,“红旗战斗队”在北京市和全国各地都很活跃。

因为这支造反组织出自北航,在当时被划分到“天派”,韩爱晶也是当时红卫兵五大领袖之一,与谭厚兰王大宾蒯大富等人并驾齐驱。

二、干件大事,韩爱晶带头揪斗彭德怀

“红旗战斗队”成立后。让韩爱晶的野心愈发膨胀,他不仅只满足于贴“大字报”,攻击校方领导或进行示威活动。

与其他同时期的造反组织一样,韩爱晶当时一门心思想干一件大事。所谓的“大事”,就是要大吵大闹,攻击更有名的人,才能把自己与“红旗战斗队”的地位无限拔高。

一年后的1967年7月,韩爱晶率领红旗战斗队与北京建工学院的“新八一”联合成立“批刘火线总指挥部”。

他调集几十个单位,数千名群众围堵中南海各个大门。幸亏周恩来总理立即采取强制措施,才将这起事件的影响压到最低。

这件事情令韩爱晶在红卫兵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再次被提高。

此时的他已经陷入癫狂,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军队和地方一大批老革命家。当时徐向前元帅受到错误批评,韩爱晶便立即率人诬陷和企图打倒徐向前,并绑架迫害张平化、叶飞、徐海东等老一辈革命家。

他们还在北航院中设立名为“隔离室”的监狱,先后四次“立案审查”400多人,其中170人受到非法关押,20余人非正常死亡。

这些人无一不是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功臣。

这还远没有结束,韩爱晶与“红旗战斗队”在“十年动乱”期间干的最恶劣的事情就是攻击彭德怀。

当时彭德怀任西南局建委第三副主任指挥三线建设,动乱开始后,彭老总不是第一批要被打倒的对象。不知怎么回事,韩爱晶却突然想到了身在西南地区的彭德怀以及1959年江西庐山会议的一些内容,他提出要把彭德怀立即押回北京。

他7次将彭德怀打翻在地,曾说:周恩来的指示早过时,最后如何? - 天天要闻

图|受尽折磨的彭老总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1966年12月,戚本禹曾经秘密部署要把彭德怀带回北京,进行揪斗的恶劣行径。

随后几个月时间里,北京地质学院的造反组织远赴西南,将彭德怀带回北京,地质学院的师生一次都没有批斗彭德怀。可他们不批斗彭德怀,并不代表韩爱晶不这样办。

1967年7月9日,韩爱晶与一支战斗队把彭德怀带到了北航一间靠里的教室里,在他的主持下,功勋卓著的彭德怀元帅遭到了无休止的谩骂与殴打。

此前,周恩来总理得知彭德怀已经被带回北京后,让身边工作人员向北京卫戍区领导传达了他的最新五项指示。

内容就是千万不能对彭老总进行人身攻击,他岁数大,受不得这些。

韩爱晶却声称: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已经过时,不用理睬!

批斗过程中,他让彭德怀站在中间,要其交代抗日战争时期干了哪些“坏事”;还要求彭德怀交代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一些错误,比如为什么里通外国?

彭老总即使身陷囹圄,他的心里还是爱着这群孩子们,苦口婆心地讲述了历史真相,却遭到韩爱晶等人的指责。

当彭德怀拒绝认罪时,韩爱晶已经恼羞成怒,他带头先后七次将彭老总打倒在地,导致彭德怀前额头被打破,左右两侧第五、第十肋骨骨折,肺部受伤。

一个星期后,韩爱晶又召开了上万人的批斗大会。这次大会不仅要批斗彭德怀,连张闻天也未能幸免,两位老同志被再次打得头破血流。

经过此次“批斗彭德怀”后,韩爱晶彻底“扬名立万”。但是,随着各所高校造反组织的崛起,红卫兵之间开始进行了内斗。

有时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两方大打出手,造成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

毛泽东主席立即采取及时措施,派工宣队进驻高校。可毛泽东从心底里还是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幡然醒悟,尤其像蒯大富、谭厚兰、王大宾、韩爱晶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今后若能痛定思痛,还是能有一番作为的。

可是,这些造反派组织的头目仍然胡作非为。打死打伤工宣队队员的蒯大富先被立案侦查,接着谭厚兰、韩爱晶等人也被揪了出来。

尤其是韩爱晶,他多次被找去谈话,要求讲清问题,此后被隔离审查。

三、一巴掌15年,如今78岁的韩爱晶过得很好

1976年,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后,在邓小平同志的极力推动下开展了一系列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他7次将彭德怀打翻在地,曾说:周恩来的指示早过时,最后如何? - 天天要闻

图|1966年,韩爱晶与(右)陈伯达

韩爱晶这位在“十年动乱”期间最为活跃的造反组织头目,不可避免地被再次提出来。

1979年,他被公安机关正式逮捕,于1983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被判刑。韩爱晶先后在北京和外地关押,后来前往唐格木农场被监督劳动。

到达唐格木农场监督劳动时的韩爱晶已经快40岁。由于他过往历史并不光彩,加上长期处于隔离审查之中,一直也是孑然一身。

在人生地不熟的唐格木农场,毫无希望的韩爱晶却收获爱情,他与一位来自四川的姑娘相识相爱。这个四川姑娘自幼生活于山区农村,后主动来到农场劳动。婚后,妻子给韩爱晶生了个大胖小子。

1987年夏,北京传来好消息,让韩爱晶按照北航大学毕业生的待遇返回原单位工作,政治上不要歧视,生活上进行妥善安排。

唐格木农场为韩爱晶夫妻举行了简单的欢送会,他挥泪告别了农场领导和朋友们与妻子登上了列车。一家三口先回到江苏涟水老家,看望了老母亲,然后他独自一人来到北京,与一些北航的老同学吃饭、怀旧。

大家得知韩爱晶生活窘迫时,力所能及地为他集了一点资。

几天后,韩爱晶南下湖南株洲某兵工厂工作。这座兵工厂的各级领导都是北航毕业生,既然是师兄师弟,肯定对韩爱晶很照顾,将他分配到厂里的技术情报室工作。

不久后,韩爱晶被厂里派到深圳办事处工作。因为他学习成绩扎实,加上脑筋确实不错,有一副好口才,在那个人人下海的年代,几家深圳的大公司相继聘请他担任总经理。

韩爱晶去了一家背负数千万债务的国企参股公司,成为老总。几年下来,在他的努力下,不仅还清了公司的数千万元债务,生产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

2003年,58岁的韩爱晶办理内退,退休后他给一家南方公司担任顾问,于2010年前后彻底赋闲在家。

如今的韩爱晶已经78岁,据知情者介绍,他的生活非常不错,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回忆往事时,尤其是动手打彭德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韩爱晶也是深感内疚。

他曾经对北航的同学说过:“我打彭老总一巴掌就判了15年,别人打得比我还狠都没事。这是因为我和别人不同。我是造反组织的头目,我一动手其他人肯定就跟着动手,没轻没重,我被判刑应当是罪有应得。”

结语

韩爱晶的确有悔过之心,从他出狱释放后的一些所作所为不难看出是真心实意想为国家和人民办点实事。

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间段都会犯错误,只要这些错误能改,将是善莫大焉。

如今的韩爱晶快年近八旬,继续揪着过往的历史不放,也是对这位老人的不公平,一切的一切就让它随风远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方决定,制裁托伦蒂诺! - 天天要闻

中方决定,制裁托伦蒂诺!

据外交部网站7月1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方对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裁。一段时间以来,菲律宾个别反华政客出于一己私利,在涉华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恶意言行,损害中国利益,破坏中菲关系。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中方决定,对在涉华问题上表现恶劣的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 天天要闻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时,香港湾仔金紫荆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香港特区政府高级官员、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及社会各界代表出席仪式。 在活动现场,香港警察管乐团奏乐,护旗方队用中式步操护送国旗和区旗入场。随后,现场全体肃立,国旗...
中共一大纪念馆喜纳“镇馆之宝”——《周恩来手书李公朴、闻一多悼词》 - 天天要闻

中共一大纪念馆喜纳“镇馆之宝”——《周恩来手书李公朴、闻一多悼词》

今晨8时许,伴随着一大广场国旗护卫队铿锵有力的步伐和整齐划一的动作,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肃立致敬。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的“颂歌献给党”系列庆祝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融合了庄严仪式、文艺汇演、文物见证与红色体验等多种形式,深情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