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阶段是 16 世纪20-70 年代西班牙开始向远东拓殖的一次次尝试,并最终征服了菲律宾群岛的中、北部地区。该时期的特点是两国世俗政府间的直接对抗和世俗政府为教会势力服务,即西班牙政府通过军事征服为托钵修会进入远东开辟了道路。
西班牙入侵远东的早期尝试
1522年途径菲律宾和香料群岛并实现环球航行的西班船只“塞维利”号回到了西班牙,其载回的二十六吨来自远东的香料共卖得 5136 镑,远远超过了该远征队的全部投资 200 镑这刺激了西班牙极欲打破葡牙对亚欧香料贸易的断并分享其暴利的野心。
更为重要的是,它开辟了一条向西通往香料群岛的航线,为西班牙提出对香料群岛拥有“合法”的主权提供了依据。为此西班牙国王立刻在本国的拉科鲁尼亚(La Coruna)港口创设了一个“香料贸易局”,准备利用这个更接近西北欧航线的港口和葡萄牙的里斯本争夺香料贸易的巨大利益。
西班牙国王还准备在远东建立一个立足点,为此他授予前往远东的最初五支远征队以 33 种特权。然而,西班牙的这些举动招来了牙人的抗议,他们认为香料群岛位于《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分界线的葡萄牙一边,西班牙侵犯了葡萄牙的主权和远东保教权。
两个声称为传播福音、拯救异教徒灵魂的天主教国王,再次为了掠夺香料、各自的经济目的而争吵了起来,他们也逐渐意识到有必要在地球的另一半也划分一条界线。
为此,双方在 1524 年召开了围绕香料群岛归属权问题的协商会议但由于各执己见,会议无果告终。
然而,西班牙国王绝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 1525-1527 年间,派遣了三支远征队前往菲律宾和香料群岛,从事发现和占领事业,但这些舰队都由于路途坎坷和遭遇当地人民与葡萄牙的打击而失败。
西班牙在远东的出现对当时香料群岛内部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即西班牙打破了葡萄牙对香料群岛的控制形成了西班牙和蒂雷多(Ternate葡萄牙和德那地(Tidore)两个利益集团。
由于远东离西属美洲距离遥远,这导致西班牙在远东无法及时获得必要的援助,因而西班牙在与葡萄牙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再加上此时西班牙正忙于欧洲的战事,财政空虚,在 1529 年便同葡牙签定了《萨拉萨条约》,同意以葡王拿出35万杜卡特的代价,把双方在东半球的分界线划在香料群岛以东 290.5 格的地方。
这样不仅香料群岛归了葡萄牙,就连菲律宾、日本等地也划在葡萄牙的势力范围。但是,西班牙并没有放弃继续拓殖菲律宾群岛,伺机染指香料群岛的野心。1542 年,一支以维拉洛沃斯(L.L.Villalovos)为指挥的远征队在墨西哥组成,舰队于 1543 年达到远东后并未取得任何成果,只是将莱特岛地区命名为了“菲律宾群岛”,以尊崇西班牙王储菲力普亲王。
从麦哲伦起至 16 世纪 40 年代,西班牙共向远东派遣了五支远征队,尽管都以失败告终,但这反映出一种趋势,即“西班牙对在亚洲建立一个殖民据点,从而扩大殖民势力,表示出越来越大的兴趣,它在菲律宾的拓殖尝试,为进一步的殖民征服准备了条件。”
侵占菲律宾教会势力的发展
西班牙向远东的扩张在菲力普二世时期 (Filipo II,1556-1598)达到了高峰,并有了明确的扩张计划,而菲律宾群岛就是第一个目标。
菲力普二世在1559 年9月24给墨西哥总督的信中,反复强调了拓殖菲律宾的重要性,责令其组织远征,并要求远征队要找到从菲律宾返回墨西哥的航线,带回在那里种植的香料样品。
笔者认为,菲力普二世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远征菲律宾,除了上述的政治野心外,还有着深刻的经济、宗教原因。首先,在16 世纪 50 年代末到60 年代初,欧洲市场上的香料价格不断上涨。
以西班牙为例:香料价格从 1560 年到 1565 年,竟上涨了 239%。几乎所有的西班牙贵族都希望向西开辟一条由西班牙控制的通往远东的新航线,打击在那里的葡萄牙人,抢夺香料贸易。其次,西班牙教会势力也极力支持对菲律宾的远征。
他们十分重视对远东的传教活动,希望把菲律宾作为向中国、日本以及亚洲大陆传教的基地。因此他们积极支持远征队,以此换取他们在远东传教的特权。在远征队中,传教士中往往是精神顾问和技术顾问。
例如奥古斯丁会的神父乌达内塔(Fray Andres de Urdaneta)就是远征队中的重要人物,所有的技术事务都是由他负责的。最后,由于 1 世纪中期西哥和鲁银矿的发现和大规模开采,此时的西班牙拥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成了当时欧洲的金银保险库。根据相关统计,仅1545 年到1560 年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的黄金每年平均为 5500公斤,白银达 246000 公斤。
1564 年 11月21日,以莱加兹皮 (Miguel Lopez de Legazpi)为首的西班牙远征队离开墨西哥前往菲律宾,并于 1565 年 4 月占了菲律宾的宿务岛(Cebu)。1565 年1月,乌达内塔神父驾船成功地回到了墨西哥,找到了从菲律宾回航美洲的路线,这对西班牙在远东的进一步扩张以及太平洋大帆船贸易的开辟有着重要的意义。
至 1570 年,莱加兹皮相继占领了菲律宾中部的一系列殖民据点,完成了拓殖菲律宾的第一步。此后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选择向南还是向北发展,他在给西班牙政府的信中说到
“如果西班牙国王仍着眼于争夺摩鹿加群岛的香料资源,那么宿务岛是个理想的立脚点;如果国王更看重中国的财富,那么菲岛的统治中心应当北迁,设置在吕宋岛。”
西班牙政府最终把目光抛向了中国,决定在吕宋建立基地,这表明西班牙已经把对中国的贸易企图放到了对香料的追求之上了。笔者认为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莱加兹皮失望地发现“菲律宾其地无甚重要。除少许肉桂外,别无他利”。“因此为了减少菲律宾对西班牙的经济负担,必须发展菲律宾的贸易。
其次,由于当时葡萄牙将大量的香料运回了欧洲销售,欧洲市场对香料的需求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迫切了,香料贸易的利润也开始在减少,并且西班牙人前往香料群岛必将会与当地的穆斯林势力及葡萄牙发生激烈的争夺,可能会得不偿失。
而与此同时,莱加兹皮很敏锐地注意到了中国和菲律宾之间历史悠久的贸易关系。早在 1567 年7月23 日,他写给西班牙政府的信中就提及:“中国和日本人每年都到吕宋和民都洛岛进行贸易,他们带来丝织品、毛织品、铜铃、瓷器、香料、铁、锡、各色棉服和其它小商品。”
而盘踞在澳门的牙人同中国的贸易更使西班牙人羡慕不已,以至于王室官员都称其为“从未见过的规模最为宏大、获利最为丰厚的贸易。”这就使得西班牙人产生了同中国开展贸易甚至征服中国的念头。在征服马尼拉的第二年,莱加兹皮就立刻向西班牙政府请求给予他向中国选派传教士去开辟对华贸易的权力。
西班牙王室一向十分重视传教士在殖民扩张中的作用,不仅将传教士源源不断地送向菲律宾,还给予了他们巨大的财政支持。
早在 1565 年远征队出发前,莱加兹皮就曾接到国王的一个训命:“你要特别注意,在与土著谈判的所有情况下,都应当让随行的教士在场,使你可以得到他们的良好建议和劝告。”而西班牙传教对于建立和维护西班牙在菲律宾的统治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至 16 世纪80年代,西班牙奥古斯丁会、方济各会、多明我会都已经在菲律宾扎下了根基,他们通过传教,争取群众,不遗余力地从思想上软化菲律宾人民抵抗殖民侵略的战斗意志。
19 世纪曾有学者作过这样的评述:“西班牙之所以能够占领和统治菲律宾,以数千士兵征服有 50 万人口之众的群岛,完全是由于教会的影响,这在当时和后世都清楚的。”随着对菲律宾进一步的征服和开发,菲律宾的西班牙教会势力壮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