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的意义和由来是什么呢?

2020年02月15日11:15:14 历史 1604

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但是对于:我们为什么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的由来是什么?估计能回答清楚的并不多,今天小编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的意义和由来是什么呢? - 天天要闻

首先、炎黄二帝的含义及出处:

“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漆水河)成,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祖先,所以炎帝和黄帝的后辈也就被称为炎黄子孙。传说炎帝和黄帝原本是同一部落的族人,后来各自发展成了两个敌对的部落。在阪泉之战中,黄帝击败了炎帝,然后黄帝统一了两方的部落,这一族的族人就被称之华夏族。

炎帝:

炎帝,神农氏又称赤帝,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炎帝指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

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的意义和由来是什么呢? - 天天要闻

黄帝:

轩辕黄帝为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在此期间有了文字。

炎黄:

新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将黄帝与炎帝定性为“远古的传说”,其中并提到:“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远古的传说”、“人文初祖”这些定性很准确。“炎黄子孙”之说的由来,也是很值得补充的信息。

“黄帝”这个人物,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春秋以前的文献,像《诗经》、《书经》,所载最古老的帝王是禹,没有黄帝;稍后一点的《论语》、《墨子》、《孟子》,所载最古老的帝王,是尧、舜,也没有黄帝。

到汉代,出于“五德始终说”司马迁父子综合战国以来对“黄帝”的各种描述,将其作为帝王谱系的首位,写入了《史记》,并以之为始祖,构筑了一套“完整”的帝王血脉传承体系,尧、舜、禹是黄帝后人,被视为“戎狄”的秦、有“蛮夷”之称的楚,与西汉连年交战的匈奴,他们的君王也都是黄帝后人。

《史记》开此先例后,之后的新兴“蛮族”政权,在势力深入中原后,常选择抛弃原来的祖先传承,转而宣传自己是黄帝后裔。比如,鲜卑慕容氏自称“高阳氏(黄帝嫡孙)之苗裔”;建立辽的契丹,自称“炎帝之后”、“轩辕后裔”。不过,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建州,都无意自诩黄帝之后。这既有自身统治实力强大的缘故,也与儒家的“华夷之别”在于文化而非种族有关。

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的意义和由来是什么呢?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主要是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说,东方文明是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和发源地的,黄河文明主要是以炎黄帝时期的文明基础为起始点。炎黄二帝是一定意义上的中华开国者,通过炎黄两大部落的联合,最终形成了华夏名族的雏形。

孙中山先生在《祭黄帝文》里开宗明义地讲到:“中华开国五千年,黄帝轩辕自古传。”实际上亦将黄帝视为中华开国之人,

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认为“中国所以能团结为一体,全由于人民共信自己为出于一个祖先;如今说没有三皇、五帝,就是把全国人民团结为一体的要求解散了,这还了得!”1937年清明节,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国共两党派出代表赴陕西共祭黄帝陵。“炎黄子孙”这一身份认同,已成为国人抵御外侮的重要精神资源。

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的意义和由来是什么呢?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 天天要闻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俗话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你要求人办事、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时,拍马屁往往特别管用。 江湖上有一个人,那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他特别喜欢别人拍马屁,因为他属于威权型人格,特别享受那种君临天....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极目新闻记者 李迎 曹雪娇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8日,该展览面向公众对外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的遗书(图源:记者拍摄)据了解,本次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将展出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天天要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