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这个欧洲国家曾经同中国的关系十分亲密,毛主席称它是“欧洲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明灯”,它的领导人被誉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英勇战士”。
毛主席
由于这个国家十分贫穷,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自己的经济,所以苏联援助了这个国家15年,中国也无偿援助了24年。
后来,它理所当然地把中国当成它的私人“提款机”,经常伸手向我国索要大量援助。
尽管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内经济发展正处于困难时期,但是为了在国际上获得其他国家的支持,中国就同意了向它提供援助。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它不仅忘恩负义,还以怨报德反咬一口,当我国停止援助后,它立马翻脸处处与我国为敌,最后还加入了资本主义阵营。
不过天理昭昭报应不爽,今天的阿尔巴尼亚为曾经所做的一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阿尔巴尼亚
那么中国为何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作茧自缚失去中苏援助的它,现在发展怎么样了?
“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小国家,它的旗帜上画着一只双头的黑鹰,因此阿尔巴尼亚也被称作“山鹰之国”。
其国土面积不到3万平方千米,人口不到300万。
可以说阿尔巴尼亚就是一个弹丸之地,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全世界,阿尔巴尼亚存在感都很低,甚至还会有许多人不知道有这个国家的存在。
阿尔巴尼亚在1415年至1912年间由奥斯曼帝国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阿尔巴尼亚在“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恩维尔·霍查的带领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阿尔巴尼亚
恩维尔·霍查,出生于1908年,他曾去法国留学,在法国的时候,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果断地从学校退学,参加了法国共产党,并在报刊上撰文批判阿尔巴尼亚政权。
在28岁的时候,他回到了阿尔巴尼亚,在一个中学当老师。
这个时候,阿尔巴尼亚国内已经有了共产组织势力存在,他开始接触国内的共产组织,逐步跻身领袖行列。
3年之后,阿尔巴尼亚被意大利法西斯占领,而阿尔巴尼亚的人民也掀起了反法西斯的战争。
在抵御意大利法西斯侵略期间,霍查正式组建了阿尔巴尼亚共产党,被选为党中央委员会领袖之一。后来,他在党内的地位和权利都在不断地步步高升。
恩维尔·霍查
霍查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为了自己和共产党能够在阿尔巴尼亚站稳脚跟,不惜铲除一切潜在的敌人。
同时,他还领导阿尔巴尼亚共产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土地改造,把地主的田产全部没收,把工厂变为国有,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霍查赢得了民心。
在赶跑意大利法西斯后,霍查把阿尔巴尼亚改成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自己担任共和国的领袖。
在政治方面,他坚定地实行斯大林主义,苏联实行什么政策他就实行什么政策。
在外交方面,他同南斯拉夫和苏联有着密切的联系。
恩维尔·霍查
事实上,在1948年之前,阿尔巴尼亚的政治决策权一直是由南斯拉夫派控制的,阿尔巴尼亚也做好了被南斯拉夫合并的准备,成为南斯拉夫的第七个加盟共和国。
到了1948年,由于巴尔干问题和政治问题,南斯拉夫和苏联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两国的关系也因此而决裂,南斯拉夫也被共产国际驱逐出组织。
霍查为了讨好苏联,立马同南斯拉夫断交,驱逐了南斯拉夫派来的顾问,撕毁两国双边协定,在国内一边大肆宣传反南斯拉夫思想,一边鼓吹斯大林,把他称作是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
斯大林
霍查选择抱苏联大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苏联是可以同美国抗衡的世界大国,做苏联小弟要比做南斯拉夫小弟更有前途;二是苏联为了拉拢霍查给了他不少物资和资金,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了援助。
而霍查本人又是一根墙头草,哪边对他好他就往哪边倒,是个彻底的“机会主义者”。
但苏联与阿尔巴尼亚有着不同的国情和利益,因此,两国之间的稳定关系也不可能长久。
苏联实施权力高度集中的权威主义,一直想要尽可能地控制和影响东欧的国家。
而阿尔巴尼亚,则是一个具有反对强权精神的国家。即使苏联苏联给了阿尔巴尼亚很大的援助,阿尔巴尼亚也不会因此而对苏联的“马首是瞻”。
赫鲁晓夫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他对斯大林主义和斯大林在世时实行的各种政策进行了狠狠地抨击,这在当时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激起了很大的不满。
其中不满情绪最大的是霍查,斯大林就是他的偶像,在各方面效仿斯大林,对阿尔巴尼亚人民也实行铁腕统治。
现在,有人把自己的偶像说得一无是处,他十分生气。到了1956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的“蜜月期”彻底结束,霍查宣称苏联和阿尔巴尼亚决裂。
赫鲁晓夫对霍查进行了狠狠地报复,他立即撤回了苏联提供的物资和资金,最终停止和阿尔巴尼亚的贸易,让阿尔巴尼亚这个对苏联出口极为依赖的国家,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赫鲁晓夫
寻找新的“摇钱树”
失去苏联援助的阿尔巴尼亚就像鱼离开了水,阿尔巴尼亚的人民的日子马上就要过不下去了。
为了寻求新的生机,霍查把目光投向刚刚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想要和中国称兄道弟,从中国这里得到援助。
他开始与中国进行频繁的交往,在中苏敌对时期力挺中国,努力增进两国关系。
俗话说的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因为阿尔巴尼亚和中国一样都同苏联关系交恶,所以中国就同阿尔巴尼亚结成了好朋友。
中国对它的朋友从不吝啬,当阿尔巴尼亚向中国开口寻求援助的时候,中国很爽快地同意了。
恩维尔·霍查
其实那时候新中国刚刚建立,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各个领域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尽管中国人民充满了热情、干劲,但是由于基本条件的制约,他们每年的收入还不到100元。
即便这样,中国仍然慷慨地帮助当时正遭受战争蹂躏的阿尔巴尼亚。
当阿尔巴尼亚被国际封锁缺乏武器时,中国便两肋插刀源源不断地给阿尔巴尼亚供应武器,把枪支、大炮、船舰、车辆、各种弹药和各种补给想方设法地送到阿尔巴尼亚手中。
除了这些,中国还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了大量的战机和防空设备,这些军事武器都是中国新鲜出炉、性能优良、寿命长的合格产品,也是中国人民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从牙缝里抠出来。
这些东西对中国自己的军队来说都是宝贝,就这样毫不犹豫地给了阿尔巴尼亚,可见中国的领袖们对阿尔巴尼亚这个盟友的重视。
但是,阿尔巴尼亚人的懒惰愈来愈严重,他们不但不愿生产,也不愿劳作,成天指望中国人的帮助。
而且他们的野心与日俱增,要求也越来越过分。在1970年访问中国时,曾向中国索要了32亿元的援助金,1975年又向中国索取50亿元的援助金。
因为当时中国自身的经济负担已经很重了,国内呼吁削减援助金额的呼声越来越大,所有领导人在仔细斟酌之后,最终拒绝了阿尔巴尼亚的无理要求。
阿尔巴尼亚
然而,中国的回绝在阿尔巴尼亚引起了很大的不满。
恩将仇报的“白眼狼”
阿尔巴尼亚认为,中国对它援助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在他们看来,他们之所以会失去苏联的帮助,就是因为他们支持中国。
怀揣着这种心理,霍查曾直言不讳地告诉中国大使:“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向你们要求帮助,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
由于中国长期提供的巨额援助,阿尔巴尼亚人对其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
同时,中国也开始注意到,阿尔巴尼亚在获得巨额的财政和物资援助后,经济却没有任何起色。
恩维尔·霍查
阿尔巴尼亚本身就是一个矿产大国,再加上中国提供的物资和技术支持,按理说发展速度会很快,但是阿尔巴尼亚却完全没有发展起来。
那么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的物资与资金都被用在了哪里?
被霍查随意丢在了各个仓库里,让它们发霉、生锈。等他们要用这些物资时,就又去找中国要新的。
当中国发现他们不齿的行径后,大为震怒。
更令中国始料未及的是,阿尔巴尼亚还竟试图插手中国的政治,并对中国所实施的某些政策进行干预。
尼克松访华
得知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时,霍查大为震怒,还写信“质问”毛主席:“为何没有事先告诉我?”
在霍查执政之后,美英一直试图支持反对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党派,把霍查赶下台。
然后在阿尔巴尼亚建立一个靠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傀儡政权,并且开始在阿尔巴尼亚安插了间谍。
然而,它们的情报被苏联截获,在阿尔巴尼亚的间谍被连根拔起,它们的计划失败了。
再加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对立,霍查非常憎恨美国。
因此,当他看到中美关系开始破冰时,既是愤怒,又是惊慌。
20世纪的阿尔巴尼亚
但是,他没有任何资格插手中国的政治选择。
此外,早在1964年我国赴苏联出席十月革命庆典时,他就写信谴责我们的所作所为,要求中国永远不要和苏方和解。
但是,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讨厌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
霍查试图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这让毛主席等领导人非常不满。
我国领导人们开始对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进行了重新评估,认为金钱、物资援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阿尔巴尼亚存在的问题,只能使其更加依赖中国,所以开始减少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恩维尔·霍查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新一任领袖上台,霍查歇斯底里地抨击中国对美国和西欧的政策和中国领导人的做法,以此作为对中国的一种报复。
霍查指责中国向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损害了阿尔巴尼亚的经济”,还公然控告中国使馆里的大多数人是间谍,霍查的所作所为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范承祚先生听了之后十分生气,说:“既然你说给你援助是破坏你的经济,那我们干脆撤掉好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国终于在1978年叫停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失去经济援助后霍查立即和中国撕破脸皮,开始强烈反对毛主席的“三个世界”等主张,反对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多次与我们作对,甚至还在某些国际问题上故意投票反对中国。
范承祚
1985年4月,霍查去世,新一任领导人也在霍查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直到1991年,东欧剧变,阿尔巴尼亚抛弃了它的社会主义制度,宣布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霍查知道这个消息,怕是会气得掀翻棺材盖。
阿尔巴尼亚原本有着一手好牌,既有苏联和中国的援助,本身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却被霍查打得稀烂。
他没有想过让阿尔巴尼亚独立自主,而是一直依靠其他国家的无偿援助
如果他选择当初借助外来力量发展自己,走独立自主的道路,它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模样。
中国援助的物资
二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在援助阿尔巴尼亚,为其提供的援助总额达一百亿元以上,把它从战争的阴影中解救出来。
但这个国家不仅懒惰还贪得无厌,最终和我国针锋相对、反目成仇。
阿尔巴尼亚现在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一半的人口都去了国外,债台高筑。
阿尔巴尼亚的事例也说明了一点,国家在对外援助的过程中应该多加小心,要对援助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做出评估。
一味地慷慨大方对友好关系的建立并没有多大好处,如果援助对象不能在物资、资金的扶持下发展自己的经济,那么援助就毫无意义,反而会助长援助对象的惰性。
阿尔巴尼亚
时间一长,就会受到反噬,连累自己本国的发展,与发展的本意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