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在西县考
一、街亭在西县,街亭之战直接影响攻下上邽等要地,断吾咽喉之路
史载,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假以出兵进攻模样,扬言出斜谷攻眉(今陕西眉县东北),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今陕西太白),魏果然中计。诸葛亮亲率六万大军西出汉中,迅速攻占祁山,首次上陇北伐。蜀军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叛魏响应诸葛亮,关中响震。当时,曹魏与东吴正连年交战,魏的西方兵力空虚。而突然听闻诸葛亮出兵,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叛魏,曹魏朝臣一时也拿不出退兵之计。西驾长安的魏明帝,一面派右将军张郃督步骑五万,自长安西进,以拒蜀军。一面派大将军曹真守陈仓,以拒箕谷之蜀军。坐镇西城的诸葛亮,得知张郃前来拒战,重新部署了作战计划。诸葛亮“违众拔谡”,派参军马谡为先锋,率军疾赴街亭固守。并令马谡坚守城池,兵扎当道。利用街亭能攻能守的战略地位,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靠先进的连弩及阵法,损耗敌方兵力,待自己攻下上邽等要地后,合兵迎击张郃,并对副将王平说:“魏军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街亭是吾根本。倘若街亭有失,吾大军休矣。”“下寨必当要道,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行事谨慎、思虑周详的诸葛亮,为了将这场至关全局的街亭之战部署得万无一失,又派将军高详为其翼,屯兵列柳城。派裨将军王平,督将军李盛、黄袭、张休等皆随马谡疾赴街亭,以拒魏军。兵赴街亭,不料马谡既不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行事,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依阻南山,不下拒城”。
街亭之战的失败,使蜀魏的优劣之势马上发生了逆转。“街亭一役”蜀军主力溃败,用诸葛亮的话说:“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拔西县千家不补街亭所丧。
陇山古称陇坻或陇阪,横亘于关中平原和陇右山地之间,是著名的地理分界线。由关中入陇右必越陇山,而街亭厄陇山峡谷,番须古道、鸡头古道直接和街亭相通,又当古丝绸之路的南大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据《汉书·地理志》,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置天水郡,辖街泉县。街泉当是街亭名称的前身;东汉省入略阳,降为亭,始有街亭称谓。县治和亭治是同一个地方。而《三国志》中所记载的马谡拒守抵挡张郃的地方并不是街亭城,而是城南的山地。《三国志·王平传》有言:“谡舍水上山……”《张郃传》有云:“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都能证明。
二、街亭在祁山以西诸葛亮大军回汉中咽喉路上,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开头司马懿在与张郃对话中言:“吾素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吾与汝径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司马氏所言阳平关,是勉县老城的古代称谓。既然夺取街亭距离阳平关不远,则街亭必在附近。对此,《元和郡县图志》在介绍褒城县地理位置时提到“甘亭关,在县北九里,今为戍。”在汉中方言中,“街”通常被读为“该”,而街(该)与甘因读音相近,故是书中之“甘亭关”当疑为“街亭关”的讹传。而《方舆胜览》在兴元府山川概要中则明确指出“街亭:《三国志》魏张郃与蜀将马谡战于此”。
至于《辞源》、《辞海》所称街亭故址在今甘肃省庄浪东南,其称恐妄。其一,诸葛亮出师祁山,其地理位置在今天甘肃省陇南市礼县、西和县附近,而庄浪地处天水市东北很远的地方。如果街亭地处于此,司马懿再怎么围攻,对于汉中无任何威胁,诸葛亮也不至于连夜连晚退守汉中;其二,诸葛亮北伐祁山时,秦岭以北皆属魏之疆土,如果街亭地处庄浪附近,蜀国军队根本不可能长驱直入魏国纵深领土去执行守卫任务,这样做对诸葛亮初期北伐大业亦无任何实际意义。
马谡大意失街亭,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把诸葛亮的老巢阳平关(亦即勉县西城)亮给了对手司马懿,使其长驱直入,兵临城下。为了挽回颜面,稳住阵脚,诸葛亮不得不采取紧急应急措施,命人打开西城楼门,调遣老军洒扫内外,自己则亲自操琴,端坐于城楼之上,给司马懿唱了一出惊心动魄的“空城计”。街亭一失守,司马懿直奔阳平关而来,由此可见二者之间不论时间上或是空间上的距离都是非常近的(见下图)。
三、街亭在洛门以南经龙林镇、雷坝镇到达西和县、成县、康县境的西汉水谷地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载:“十六年春正月,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所杀于汉寿。夏四月,卫将军姜维复率众围南安,不克而还。”《蜀志·姜维传》载:“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三国志·蜀志》中的史料记载,说明了姜维在蜀汉延熙十六年确曾出陇右,而行军路线是溯西汉水河谷翻铁笼山,先“出石营”,然后经过“董亭”,从洛门“围南安”。姜维所出的“石营”,即今礼县城关镇南城区以南的石岭村遗址。“董亭”在今礼县北40公里处的木树关附近,该地至今留有古老的村落曰“董坪”。“洛门”即今距礼县北94公里处的武山县洛门镇。而姜维走的这条道称为“石营道”,因姜维攻夺魏国陇右地区只有三条道路可走。据《三国志·陈泰传》载,魏国陈泰任征西将军,“督雍凉诸军事”期间,雍州刺史王维、白泰曾对陈泰曰:“姜维、夏侯霸欲三道向祁山、石营、金城求进兵为翅,使凉州军至枹罕,讨蜀护军向祁山,泰量贼终不能三道”。由此可知,祁山道在东,金城道在西,石营道居中。石营道以礼县城南城区以南的石岭村古石营遗址为核心分为南北两道,西汉水以北沿古夷水河谷地古崖石镇到达木树关村,经杨河到达渭水流域的武山县洛门镇,为石营北道;石营遗址以南,沿西汉水翻越铁笼山,经龙林镇、雷坝镇到达西和县、成县、康县境的西汉水谷地为石营南道。姜维八次北伐陇右,多次与魏军在石营南道所在的铁笼山陇蜀险关要冲发生鏖战实属情理之中。
四、街亭在祁山堡西南一百二十里
《元和郡县志》·三十九记载:《元和郡县志》·三十九记载:天水。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周孝王时,其地始为秦邑。孝王使非子主为于、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邑诸秦,使为附庸,今天水陇西县秦亭秦谷是也。其后秦仲始大,襄公列为诸侯。武公伐わ戎,灭而县之,今州理上邽,即秦之旧县也。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此为陇西地。汉武帝元鼎三年,分陇西置天水郡。郡前有湖水,冬夏无境减,取天水名,由此湖也。王莽末,隗嚣据其地。后汉建武、永平之后,改天水曰汉阳郡。魏分陇右为秦州,因秦邑以为名,后省入雍州。晋复改汉阳为天水郡。天水郡治上邽县。武德二年属秦州。嶓冢山,在县西南五十八里。漾水之所出也,东流为汉水。渭水,在县北十三里。西自伏羌县界流入。段谷水,源出县东南山下。蜀将姜维,为邓艾破于段谷,星散流离,即此谷也。司马宣王垒,俗名上募城,在县东二里。魏明帝太和五年,诸葛亮寇天水,诏大将军拒之,此其垒也。诸葛亮垒(祁山堡),俗名下募城,在县东二里。初,亮出,议者或欲自芟上邽左右麦以夺贼食,帝不从,又勒令护麦。及宣王与亮相持,赖此麦以为军粮。姜维垒,在县北八里。汉高祖庙,在县东北五里。隗嚣自立为大将军,聘平陵人方望为军师,劝嚣立高祖庙,以取信于人。
陇城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略阳道,属天水郡。初,隗嚣之据冀城也,来歙从上道袭得略阳城,嚣仍使王元拒陇坻,牛邯军瓦亭,嚣自率众攻略阳道。隋开皇〔三〕年罢郡,河阳县徙理焉,六年改为陇城县。大陇山,在县东一百里。略阳川水,北去县三十步。瓦亭山,在县东北二百余里。隗嚣使将牛邯守处。其山亦入原州界。又有街泉亭,蜀将马谡为魏将张所败。清水县,中下。西南至州一百二十五里。本汉旧县也,属天水郡。后魏分略阳置清水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秦州。少陇山,一名陇坻,又名分水岭。隗嚣时,来歙袭得略阳,嚣使王元拒之。陇坂九回,不知高几里,每山东人西役,升此瞻望,莫不悲思。陇上有水,东西分流,因号驿为分水驿,竽人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东去大震关五十里。上多鹦鹉。
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天水郡改汉阳郡,(礼县县志记载:南北朝,北魏置汉阳郡,治所在兰仓(今礼县);西魏改汉阳郡为汉阳县,属长道郡。)汉阳郡为凉州刺史部所在地。领12县:冀县、上邽、獂道、望垣、略阳、显亲、成纪、阿阳、西县、平襄、勇士、陇县。原属陇西郡的上邽、西县改属汉阳郡。东汉后期,州、郡、县三级区划建制正式成型。朝廷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军民,凉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东汉时,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郡治在兰仓(今礼县)。郡名“汉阳”(水南为阳,汉阳指西汉水南面)是指该郡位于汉水的南面。汉阳郡的辖境略有调整,从陇西郡划入了上邽和西县。另外,撤销了五个县级区划:清水县、戎邑道、绵诸道并入陇县,街泉县并入略阳县,奉捷县情况不详。]
中平五年(188年),析出汉阳郡獂道县置南安郡,属凉州。南安郡领3县:豲道、新兴、中陶。
初平四年(193年),析出汉阳郡上邽县置永阳郡,属凉州。永阳郡领4县:上邽、清水、罕开、绵诸道。
武街郡。隋开皇三年罢郡,移福津县于郡置焉,属武州。皇朝因之。陇东山,在县北四十五里。盘是县,中下。西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汉河池县地也,后魏废帝于此置武阳郡,领盘堤县。
泉街水图
《水经注卷二十漾水、丹水》记载:(西)汉水又西径兰仓城南,又南,右会两溪,俱出西山,东流注于汉水。张华《博物志》云:温水出鸟鼠山,下注汉水。疑是此水,而非所详也。汉水又南入嘉陵道(今礼县龙林乡),而为嘉陵水。世俗名之为街陵水,非也。汉水又东南,得北谷水,又东南得武街水,又东南得仓谷水,右三水并出西溪,东流注汉水。
五、街亭在蜀军侧翼南山
街亭,又名街泉亭。西汉时归属天水郡街泉县管辖,相传街泉县名是由陇城的一口年代久远的泉而得名的,因泉在龙山之下,泉水旺盛,冬夏不减,人们又称之为“龙泉”。东汉时街泉县改称略阳县。据《郡国志》记载:“略阳县有街泉亭,即故县”。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与曹魏在公元228年(曹魏太和二年,蜀汉建兴六年)进行的战役,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的关键战役。关于街亭的地理位置,史学界历来有所争议,主要有位于秦安县陇城镇、天水市街子镇等说法。街亭古镇,东倚关陇,西通羌氐,北环渭水,南接巴蜀,素有天水门户之称。
公元228年(曹魏太和二年,蜀汉建兴六年)正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从汉中北伐,进攻祁山。由于曹魏没有防备,蜀汉军队势如破竹,曹魏着手准备御敌。二月,魏明帝曹叡[ruì]亲自西出洛阳,坐镇长安,并派张郃、曹真率军支援陇右。为了防备魏将张郃[hé]攻击蜀汉军队侧翼,诸葛亮派出参军马谡率军在街亭阻击张郃,但马谡战前违反诸葛亮的安排,舍弃水源在山上屯兵布阵,最终被张郃截断水源,马谡军大败。由于街亭失守,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军主力无法继续进攻,只能撤回汉中。街亭之战的失利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此后曹魏在关中的防御不断加强,蜀汉之后的数次北伐徒劳无功。关于街亭之战蜀汉失败的原因,历代多认为是诸葛亮用人不当,马谡失职导致,也有一些学者从地理、粮食等因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诸葛亮在街亭受挫后返回汉中,追究先锋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的责任,“戮谡以谢众”。但他又“为之流涕”,并上疏“请贬三等”,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悲剧故事。明初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大加渲染,使得这段历史故事成为诸葛亮执法严明、不徇私情的重要例证,既为后人行事所援引,也在汉语中增加了“挥泪斩马谡”这样一个成语。
就是根据史书推断,街亭、柳城应该距离祁山(今礼县东祁山镇祁山堡)、上邽等地都不远。因为当张郃攻街亭的时候,守在上邽的郭淮出城袭击了高翔所在的柳城。可见街亭是很近的,而现在陇关道上那个街亭太远了,郭淮如果要去袭击柳城,那就等于放弃上邽不要了,这就说不通了。
其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主力部队都在祁山以西、南安这一带,根本没有北上抵达陇关道口,因为当时上邽、冀县等重镇都还在曹魏手上,诸葛亮如果派马谡督师北出祁山四五百里到陇关道口,无疑于自将队伍拦腰斩断,成为互相无法呼应的两部分,这是兵家大忌。
综上所述,街亭应该在今礼县龙林、雷坝附近,马谡、高翔在这里屯兵,被张郃和郭淮两面夹击,从距离上也显得合理得多。也就是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场基本集中在洛门-冀县-上邽这一线,正因为街亭距离祁山很近,马谡兵败后,诸葛亮才迅速班师。
:高翔(一作高详)所屯之地为柳城,而非“列柳城”。
《郭淮传》:“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高详屯列柳城”。
《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注《魏书》:“安帝末,发缘边步骑二万余人,屯列冲要。”
可知“屯列”为一词,不能拆开。
《元和郡县志》说:西县有街亭山。九龙山,在县东一里。九峰相拱,状若龙翔,磅礴百里。《志》云:县南二里有长山,延亘百里。即大陇之支阜。八龙山在县西六十里。山阜有八,回合如龙,其势如羁如御,亦谓之把龙山。又曜紫山,在县西北四十里,高峻甲于群山。南安隘在县南。胡氏曰:南安隘在陇城县界。晋大宁初,陈安保陇城,刘曜自将围之。安突围奔峡中,曜将平先追杀之。隆安四年,后秦将姚硕德伐西秦,入自南安峡,乞伏干归拒之于陇西,是也。○小长安岭,在县西北百有五里。山势修长,亦曰长安山。宋时置长安寨于此。陇水在县城西。源出陇山,西北流,经瓦亭山南,又西南流,合于瓦亭川,又西南注于渭水。八龙山即八峰崖简介
八峰崖在西和县城东南32公里处,位于石峡镇西侧,与仇池山遥遥相望。在八峰崖的主峰山腰,有罕见的天然石窟。唐代大诗人杜甫从秦州经西和转道同谷(今成县)途中,曾游览八峰崖奇景,写下了《石龛》诗:
八峰崖图片
熊罴[pí]咆我东,虎豹号我西。
我后鬼长啸,我前狨[róng]又啼。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
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
苦云直干尺,无以充提携。
奈何渔阳骑,飒飒惊蒸黎。
八峰崖是一处“南濒西高山,北依天子坪,八峰接云天,峻极兀峥嵘,迭迭云雾绕,崖前秀草长,野野淡淡香,古洞松映掩,涧水潺潺响,斑松斗秾[nóng]华,翠柳争艳丽,深林聚千兽,灵对日唱”的秀丽风景区。这里,傲然刺天的八座石峰,峰峰入云,亭亭玉立,如众星列曜,似群仙聚会。其中主峰为西峰,其相距地面160米处有高约15米,长约60米的天然岩穴,上下左右无路可通,只有一条悬空栈道相连。原穴内建造殿宇14间,造像200余尊,可惜1960年失火,使木结构建筑毁坏,现仅存泥塑造像90余尊和部分壁画,还有明代万历年间石碑一块,清代石碑5块。全窟共14龛,分上下两层,上层10龛,下层4龛。现存造像中有宋代菩萨、元代三世佛、明代
公元228年(曹魏太和二年,蜀汉建兴六年)正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从汉中北伐,放出消息要从斜谷道攻取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并派赵云、邓芝率领一支军队作为疑兵,占领箕谷,诸葛亮则亲自率领主力攻打曹魏的祁山(今甘肃礼县附近)。[1]由于曹魏内部认为刘备死后蜀汉无力入侵,没有任何准备,因而蜀汉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不战而降,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天水太守马遵皆败逃、退保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天水镇),魏将姜维投降蜀汉,一时关中大震。
蜀汉军队当时正在准备进攻尚未降服的广魏(治临渭,今甘肃天水市)、陇西(治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南)二郡,企图夺取整个陇右。诸葛亮在得知张郃率军支援陇右后,为保障主力侧翼安全,准备派出一支军队阻击张郃。此前诸葛亮出兵祁山之时,没有用宿将魏延、吴懿为先锋,而是任用参军马谡为先锋。这一次诸葛亮便派马谡率领军队前往街亭阻击张郃。
马谡率领军队抵达街亭后,没有按照诸葛亮的安排据险防守,而是舍弃了水源屯兵南山,裨将军王平多次劝阻马谡,但马谡都没有听从,王平只能率千余人,另立营寨。张郃率领魏军到达街亭后,先断绝了马谡军的水源,然后发起攻击。在张郃的攻击下,马谡军大败,部众四散奔逃,只有王平率领的千余人擂鼓防守。张郃怀疑有伏兵,于是没有继续追击,王平得以收拢各部残兵撤退。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军主力侧翼受到威胁,同时蜀汉将领高详也在列柳城被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击败,诸葛亮军失去了继续进军的据点,只能迁徙西县的人口千余家向汉中撤退。赵云、邓芝在箕谷也被曹真击败,赵云亲自断后,蜀汉军损失不大。此前投降蜀汉的曹魏三郡也被曹真、张郃重新平定。诸葛亮在街亭受挫后返回汉中,追究先锋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的责任,“戮谡以谢众”。但他又“为之流涕”,并上疏“请贬三等”,赵云也因在箕谷被曹真击败而被贬为镇军将军。而在街亭之战中劝谏马谡、收拢败军的王平则被越级提拔为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