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2022年11月03日20:51:13 历史 1084

1997年2月19日,一则新闻传遍全国:一代伟人邓小平逝世。一声噩耗惊人寰,神州如雨洒江天。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一生戎马倥偬、治国理政,为中国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受百姓爱戴。

而在邓小平逝世的前几日,深知时日无多的邓小平,忍着病痛所带来的痛苦,拉着妻子卓琳的手虚弱的说道: “我已经时日无多了,但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你一定要帮我实现……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邓小平

究竟是什么心愿,让这位老人在临终前仍心心念念?

春天里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

这一首歌中的老人,说的便是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1904年,邓小平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的邓小平,原名邓先圣。作为家中的长子,父亲邓绍昌对他寄予厚望。5岁的时候,父亲将他送入私塾进行启蒙教育,私塾先生为他取了学名“希贤”。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邓绍昌

在父亲严厉的教导下,邓小平从小接受的就是来自父亲反对封建思想的言传身教。1919年5月4日,由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国内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反帝国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五四爱国运动”。

而正是这一场运动,促使“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达到了高潮。接近2000名中国青年远赴法国,学习和研究工人运动、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只为寻求救国真理!邓小平便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成为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一员。

1919年,邓小平考入四川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一年后,1920年的8月,成功毕业的邓小平带着行李从上海坐着邮船,在一阵汽笛声中,踏上了去法国的求学之路。抵达法国之后,邓小平被送到了法国西部诺曼底的巴耶中学进修语言,而后将开始正式学习中学课程。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可不等邓小平开始完成语言学习,他便离开了学校。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没钱了。

为了继续留在法国,邓小平先是到施耐德钢厂,成为了一名轧钢工,一星期50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长,却只能拿到比学徒工还低的薪酬,坚持了3个礼拜后的邓小平,决定另谋生路。

之后,邓小平来到了巴黎东南约100公里的一个城镇的橡胶厂工作,也是在这里,邓小平认识了蔡和森、周恩来等革命者,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少共”,成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最年轻的成员。为旅欧支部的半月刊《赤光》作出了极大了贡献,还曾被冠以“油印博士”的雅称。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1920年,留法勤工俭学时的邓小平

这段办报的经历,开启了邓小平的革命生涯。

踏上革命路的邓小平,很快就成长成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在共产党的安排下,邓小平前往苏联的东方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进修。在苏联的学习,让邓小平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而正是这种信仰伴随他为国家奋斗的历程,一生未曾改变。

1927年,学有所成的邓小平回到了国内,紧接着就被派往西安冯玉祥国民军联军从事政治工作。也是这一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为了党的地下工作顺利开展,伴随了邓小平二十多年的名字“邓希贤”正式更改为邓小平。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文能宣传,武能长征

1934年,堪称人类历史奇迹的红军万里长征拉开了序幕。

没有足够的资源,也没有经历过训练,数万的红军战士凭借着信念就踏上了旅途。一路上啃树皮挖野菜,长征路上的红军在必死的局面中找寻一丝生机。没有人知道生机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会不会成功。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坚持了下来并且胜利了。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邓小平

而在这场长征中,邓小平所负责的《红星》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当时唯一的报刊,邓小平意识到了《红星》的重要性,根据当时的情况,先后发表了各种符合实际的文章,小到《解决草鞋问题的办法》,大到《加强部队防空工作》和各种军事方针,大大的提高了战士们的生存率。

长征路上,邓小平更是不忘自己的宣传工作,编写了各种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和打油诗,为艰苦的战士们带来了些许活力,对于革命精神也有更深刻的认识。终于,在《红星》报的陪伴下,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成功地完成了万里长征。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万里长征概念

而在长征后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毛泽东的部署,邓小平与师长刘伯承率领12万人马,强渡黄河,开进鲁西南,一路挺进大别山,最终在经过了28天的战斗,将敌人4个师的兵力全数歼灭。

而正是这一次进攻,让整个战阵局势发生了根本改变。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邓小平和刘伯承

从鲁西南到大别山,相隔千里,关隘重重,而淮河则是他们度过的一个大难关。8月的淮河,连绵不断的雨淅沥沥的下着,邓小平与刘伯承到达淮河边,看着已经开始涨水的淮河,两人心里没了底。淮河的岸边,看不到任何渡船的影子。没有渡船,他们便无法过河。

“这河,我们怎么过?”旁边的小战士发出了疑问。邓小平与刘伯承相视一眼,心中做下了决断,: “这河,得过!就算是走,也要走过去!我先去试试水!”说罢,刘伯承率先下了河,他一路向前走,走到了最深的河中,水深刚到脖子。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挺进大别山

岸边的邓小平见到此状,回头对着战士们下令,: “集体!过河!再晚些,河水就该涨了!”说罢,便带领着一众战士横穿淮河。多年后,提起这件事,邓小平仍旧记得当时的紧张情绪。

为中国带来了无数个春天

新中国建立后,邓小平为学生、科技和经济带来了春天。1977年,几千万青年迎来了他们的春天——《人民日报》发布了头条新闻:恢复高考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了三十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参加。会议将高校招生作为了重点讨论的问题,教育部认为时间紧迫来不及改变,决定维持“推荐上学”的方法来进行招生。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与会者提出了反对意见,并指出了“推荐上学”这种方法的弊端,主张立即恢复高考。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邓小平与学生们

“恢复高考势在必行,没有什么来得及来不及!哪怕是推迟招生,我们也要在今年恢复高考!”邓小平果断的发言赢得了与会者的支持。最终,在邓小平的要求下,教育部发出公告:恢复高考。

1977年的冬季,无数学子挑灯夜读,奋战高考,尽管条件艰难,但是不少人仍然是想尽办法去参加高考,最终有570万人参加了高考。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让无数青年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更是推进中国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邓小平接见陈景润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象征着中国千百万科技工作者的春天的到来。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的邓小平作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决策,促使国内的科学发展又上了个台阶。

1979年4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出了在他脑中反复思考的设想:建立经济特区。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邓小平

1978年国门初开,与香港仅有一河之隔的广东宝安县人民因两地之间差异,许多人萌生了远走他乡,去香港发展的想法。

这不仅是两种文化的碰撞,更是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冲突。而正是这一现象,让邓小平意识到了,经济改革刻不容缓。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于是在1979年中央会议后,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个地区率先进行经济特区的试行。到了1984年,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进一步开设。到了1985年,更是开辟了长江、珠江三角洲、海南经济特区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四个区域,成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改善了国民的生活条件。

而这一切离不开邓小平的布局和指点。在大家都因为两种经济制度而产生迷茫的时候,邓小平一句: “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捉住老鼠的都是好猫。”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了方向。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就像是《春天里的故事》这首歌里描绘的那般,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出了深圳,将它作为突破点,带着中国经济腾飞。

逝世前的最后一个心愿

辛劳了大半辈子的邓小平,在1989年带头提出了退休申请,辞去了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与妻子卓琳,过上了平静的退休生活。退休后的邓小平过上了稳定闲适的生活,每天都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读书看报,或者是外出散步。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的太久。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邓小平与卓琳

1996年12月,或许是因为年轻时吃过了太多的苦,也或许是因为年纪大了,一向健康的邓小平,连续几天都感觉到身体不舒适,经过随行的医护人员检查后,确诊为帕金森综合症。

随后,邓小平被送往了301医院进行治疗。

看着病床上难掩病容的邓小平,妻子卓琳心痛如绞,却又怕影响邓小平的情绪,只能强颜欢笑地对邓小平说: “你看电视上的人像不像你?这是中央台拍的关于你的电视剧。里面的演员选的还像你的。”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邓小平看了看电视剧里的“自己”,笑了笑,又陷入了沉睡。

之后的日子,邓小平一直在接受治疗。据陪护的护士黄琳回忆,邓小平后期的治疗是非常痛苦的,他的说话和吞咽都已经出现了困难的情况,只能依靠流食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尽管如此,邓小平在接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治疗时,仍然表现得非常坚韧。

1997年的除夕,邓小平是在病房中度过的。消瘦的邓小平躺在病床上,握着卓琳的手说:“能够看中国日益强大,我已经非常满足了。趁着我现在还活着,有些事我要和你说。”卓琳紧紧地握着邓小平的手,她已经知道邓小平接下来要说的话,强忍着泪点了点头说:“你说吧,我听着呢。”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邓小平与卓琳

“你别难过,能活着看到国家变好,我已经很满足了。等我死后,不要设灵堂,不要土葬,你知道的,我不信那一套。 “邓小平缓慢地说道,“我的身体如果还有能用的部位,就帮我捐了吧。如果他们需要解剖我的尸体,我也同意。最后,也是我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将我的骨灰洒进大海。”听到这些话的卓琳,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十二天后,病情突然恶化的邓小平,经抢救无效后,与世长辞。邓小平逝世后,卓琳向中央转述了邓小平的要求。

1997年2也24日,一辆灵车载着邓小平的灵枢驶向了机场。路两旁站满了前来送行的群众,他们中有年轻的大学生,也有82岁的老人,更有人不远万里,从几百公里外的县区赶来北京送行。所有的人难掩心中悲痛,泣不成声,为这位老人送行。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临终前对妻子卓琳说道: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天天要闻

邓小平的墓地在大海,而他的葬礼则是在高空中举行的。万里的高空中,一架飞机载着邓小平骨灰,在家人朋友以及党的陪伴下,卓琳一把一把地将他的骨灰扬向大海。在海风的护送下抵达了海面,溶于汪洋大海之中。

时至今日,邓小平学习的经历、特点和关于学习的看法,仍然在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前景。他是勇于突破的改革者,也是稳步向前的政治家,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丰富扎实的政治遗产。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大刀队是我们的悲哀,并不是什么荣耀 - 天天要闻

大刀队是我们的悲哀,并不是什么荣耀

大刀队最早得追溯到国民革命军西北军那时候。1933年,长城抗战打响,日军大举进攻喜峰口。当时中国军队的处境有多惨?枪支弹药都凑不齐,工业底子薄得像张纸,连个像样的炮都造不出来。面对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机枪甚至坦克,咱们的西北军将领没办法,只能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 天天要闻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7月9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党委书记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解说,参观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 天天要闻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结!今年三月到六月,陆大鹏与程衍梁带我们走近欧洲历史上的八位首相或总理,在纷繁的历史中,串联起他们的故事:从缔造“太阳王”的马扎然,到瓦解拿破仑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澜的克列孟梭,直至缔结“英美特殊关系”的丘吉尔... 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抉择,也亲手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光环背后,其实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 天天要闻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电话那头传来古大存压低却颤抖的声音:“叶帅,莫雄今晚就要被枪决!”叶剑英愣了不到三秒,随即抄起另一部机子拨向陶铸,四个字掷地有声——刀下留人。广东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传令兵一路小跑,陶铸收到命令,当场批示暂停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