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阅读人物传记才收获最大?

2022年11月02日10:27:13 历史 1980

《蒋经国全传》读书随笔(1)2022.11.02

《蒋经国全传》也是25年前从贝塔斯曼书友会买的,这次算是重读,相信有不一样的收获。

网上有博主说不要读人物传记,相当于在读成功学,因为谁也不可能再有当事人那样的境遇,不可能复制当事人的成功。我对这种论调是嗤之以鼻的,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成功学心态”,谁说读人物传记是为了像书中当事人那样成功呢?

人物传记是一种历史的记载,是以鲜活人物的真实经历为主线,对历史对人性的描述,研究历史就是研究人性,读懂读透它,可以非常有效地理解当下的世界,指导当下的生活,这便是阅读人物传记最重要的意义。

怎么阅读人物传记才收获最大? - 天天要闻

如何有效地阅读人物传记?我有三点心得:

1、用识人三法去读

“原生家庭”“成长经历”“日常行为”这三个方面是看清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所以不管是阅读人物的自传还是他传,重点都应该放在这三方面的品读与分析。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百分百相信人物自己写的日记,那只是他内心的想法,而想法并不是代表什么,要把研究重点放在研究一个人的行为,行为才能真正地描述一个人,“知行合一”自古都是顶级的难事儿。

2、多角度研究人物

对于喜欢的人物,不要只看一本传记,要看多位作者给同一个人物写得传记,有野史更好,这样不至于把当事人片面化,才能提炼出真东西。比如蒋经国先生就有很多本传记,我看的这本叫《蒋经国全传》,市面上还有一本江南先生写的《蒋经国传》,随后我也准备读一读,江南先生就是因为这本书才在美国被暗S的。

怎么阅读人物传记才收获最大? - 天天要闻

3、把人物当“人”别当“神”

阅读人物传记的时候,切记把当事人从神位上请下来,要明白他也是个凡人,也有烦恼、需求和欲望,同样适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把人物当“人”看,才不至于把当事人脸谱化。

今天读了1到8章,分别是“溪口镇”“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到莫斯科去”“蒋经国—尼古拉”“痛骂蒋介石”“‘江浙同乡会’的冤案”“农庄的艰苦生活”“芬娜小姐”,读至P44页。

今天看的内容大体是,蒋经国从老家溪口镇一路波折到了苏联西伯利亚,在那里结婚生子,成为坚定的苏联GCD干部。

蒋经国是蒋家体系唯一一个真正有农村生活工作经验的人,也是蒋家体系唯一一个在社会底层生活过的人,当然这些都是他在苏联的经历,他和“小平总设计师”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期的好友同学。

在苏联是唯一真正从心底里敢于公开和反动父辈割裂的GMD留苏子弟,看得出这个时期的他,是从基层实干起来的苏联干部,是彻头彻尾的GCZY信仰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礼制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时候讲的“礼”,跟现在的“礼”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理解周“礼”为现在的“礼貌”,周朝贵族才讲“礼貌”,普通国人、野人、蛮夷戎狄是不讲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
什么是胜利? - 天天要闻

什么是胜利?

战争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取得胜利。 人们总是期望看到胜利的场景:扛着红旗,将旗帜插到对方阵地上,欢呼雀跃,国与国开战,谁都希望胜利。 但是,近年来的三场战争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 天天要闻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剧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钻进一口大水缸里,她准备从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为前几天她就是从这水缸来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这口大缸,穿越女高兴坏了,毕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难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监住在一起,没有风扇,没有蚊香,呼噜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