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床上歪着刷视频,偶然刷到介绍一个网络小说作家,视频中讲到该作家原本是一个企业老板,因为2020年突来的这场YQ,赋闲在家写网文小说,写了三本爆了三本,我没记住三本小说的名字,却记住了第三本写得是他回忆80后的生活,引发了很80后的回忆和共鸣,所以大爆特爆。
此网文作者据说是涉猎较广,仙侠、穿越等等,总之现代网文的种种在他笔下都有如神来,这样的网络小说爆,那是必然,因为紧跟发了网络小说的潮流。看看起点等头部平台排行榜和日活就可以了解。但是平平常常的回忆生活也能爆,那绝对是卓越的文笔下引发了一代人的共鸣。
1.勾起回忆
原谅我到现在也没想起来此网文大咖姓啥名谁,也请原谅我没有去度娘问问,因为我只是对他的80后生活发生了兴趣,他们那一代人比我们70后经历的少了许多(宏观哈,每个人的经历都不是),但仿佛却又离得不远,所以也一下触发了我对这40多来世事变迁的回忆。
总觉得自己几乎已经是老年痴呆了,平日里经常打开手机就不知道要干吗,点开百度就忘了搜索啥,打开微信本来是想跟人确认一件事,却回复了个新收到的信息就立马熄灭手机屏;拉开冰箱不知道找啥,拿着手机使劲关电视……就我这么一个痴呆的主儿,却唯独对小时候的记忆特别新鲜,仿佛一切的发生就在昨天。
2.我的70年代
先从自己朋友圈的那封面照片说起,那是我这个70后在70年代的尾巴尖上拍得,1979年秋天的北京天安门,一个年轻帅气的父亲领着他的一又儿女,那个漂亮儿子胸前戴着毛主席的像章,那个呆蒙丑丑的小女孩就是我,因为格子衣服所以胸前像章几乎看不到。
记忆中,我的70年代一直就是胸戴毛主席像章跟着父亲闯天下的样子,也有一次父亲在北京的商店里买了一把超小的小提琴胸章给我,哥哥(照片中那个男孩子)的是大提琴。但是从北京一回到老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跟在邮电局上班的二叔换了,我把二叔胸前那枚圆圆的毛主席像章很傲气别在自己的胸前,走到哪里都挺胸抬头,一副胸纠纠气昴昴的模样。
我还记得,后来奶奶把我们戴过的毛主席像章都收集起来,在一个毛巾上别了整整两面,形状神态各异,大小不一,记得还有几枚是是夜光的,可惜后来也都“流落民间”了,没能全部保留下来。
在我的记忆中,那个年代还经常会提到“华主席”,也曾经记得爷爷奶奶家坑的后墙上帖着毛主席和华主席还有周总理的头像画,75之前的朋友都应该有记忆,那些领袖画像就是那个年代每年家庭的标配,后来我才知道华主席是山西交城人,绝对正经老乡。
3.我的80年代
时光荏苒,40多年转瞬即逝,党二十大也已经胜利闭幕,国家真的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禁又想起小时候靠布票做衣服,大人小孩子都是灰蓝黑白几种颜色,现在橱窗里琳琅满目,只要有钱巴黎时装周明年夏款都有得买。
70年代的布票和粮票绝对是几代人的回忆,说起粮票,上个月还跟机构的实操老师讲起83年那会儿粮食三门市(就是现在七一路体育馆斜对门),早晨用粮票买门口大电锅炸的油饼。
我们俩谁也没想起当时需要几两粮票,但我却清楚得记得,X两粮票再加3毛9分钱人民币,就可以买整整一斤炸油饼,还有五分钱一碗的鸡蛋汤,想想就流口水,现在已经吃不到小时候的那个味道了。现在想来,三门市那个外卖的早点摊应该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勇敢试吧!
说起油饼,还得顺嘴提一下最有名的八达岭方面,二十斤粮票,就上图那山西粮票不行,得全国粮票或者北京粮票外加十二还是十八块钱一箱,好吃得很~
那时候没有物流一说,都得托人从北京往回捎。不像现在,不论你想吃啥,手机上手指一滑,半小时到家,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
民生问题,就是先从吃饱穿暖开始改变得,关于70后这些吃喝上的感受,后80后的人群肯定是没有体验的,那个网文大神估计也一样没有经历过,好比生产队上分水果,庄稼地里“看田”人等等~以后有空再写~
尾声
在87年费翔冬天里唱了一把火后,小虎队啥的都进来了,70后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富裕,随后到了90年代初,粮本上盖戳戳领肉号的时候就彻底结束了,那些这号那票的也都留在我的记中~
-完-
PS:前几天看公众号里介绍郭锋86年创作《让世界充满爱》时候历史背景,想起来曾经中学的音乐教过,回家哼唱的时候被父亲批评虽什么乱七八糟的歌,因为我唱得是“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国人的新思想和新潮流也许就是在那些年与传统的斗争中慢慢碰撞、发展起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