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毛主席当选国家主席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届时,毛主席老家的亲戚、读书时的同学、革命时期有过交集的老朋友们,都纷纷写信寄到中南海。
他们有的人写信,是为了祝贺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的胜利。
毛主席
有的人写信,则是希望通过毛主席的职位,来获得一份有头有脸的工作,或是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怎奈毛主席对于这种请求,有着严格的“约法三章”,即:不要来北京看我,不要让我安排工作,更不要打着我的名义让地方政府安排工作。
对于之前帮助过毛主席的亲友,毛主席大都用稿费接济他们的生活,偶有一些为革命牺牲的亲情手足,毛主席也会请他们来北京一聚。
毛主席
1950年,毛主席的外甥女陈国生因生活困难,给毛主席写信求工作,遭到拒绝。
而后又被毛主席请到北京相聚,二人相谈甚欢,谈话间陈国生突然向毛主席提出,要给母亲毛泽建修一下坟,毛主席道:“国家很穷,现在还不行”。
然而为人所不知的则是,陈国生并非毛主席亲外甥女,毛泽建也并非其生母,毛主席更不是毛泽建一母所生的亲哥哥。
若要通过陈国生解开这一系列的人物关系,则不得不追溯到那个蛮夷入侵,军阀割据的混沌年代…
毛主席和人民在一起
毛泽建和陈国生的悲惨遭遇
1905年10月,韶山东茅塘,毛主席的贫农叔叔家,又迎来了一位苦命的女娃“菊妹子”。
“菊妹子”的父亲是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的堂弟毛菊生,毛菊生家有三个儿子,毛泽华、毛泽连、毛泽青。
菊妹子是毛主席这一脉堂兄弟当中,唯一的女孩,因此从小就受到全族人的喜爱,特别是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对菊妹子更是照顾有加。
因为毛菊生家十分贫困,为了养家糊口,几乎将家中良田全都典当出去,再也没有能力抚养菊妹子。
毛主席和亲人合影
为此,文七妹便有意将菊妹子接到家中抚养,久而久之便成了与自己孩子一般亲近的闺女。
菊妹子相貌较好,为人勤快,毛主席外出求学参军时,正是菊妹子担起了照顾文七妹和叔父的主要责任。
1919年到1920年初,毛主席的父母、菊妹子的生父毛菊生相继病逝,菊妹子又失去了生活支撑,故重新回到了穷困的老家。
那时,菊妹子的母亲患有眼疾,又接连生了几个孩子,着实无法抚养她,便听村里人的话,将其“卖给”当地一户肖姓人家做“童养媳”,至此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毛主席
在肖家,菊妹子为了有一口饭吃,每天起早贪黑干活,如割猪草、拾柴火、洗衣服、做饭、干农活等等,常常累到头晕目眩,直不起腰。
一日傍晚将近,菊妹子正蹲在院内水井边刷铁锅,因为长期受饿营养不良而导致低血糖,使她双眼一黑,额头狠狠地砸在了铁锅边上,鲜血直流。
谁知这时,肖家老母走过来,恶狠狠地按着她的脑袋往烧热了的铁锅边凑,直接将菊妹子烫到昏死过去。
菊妹子(毛泽建)
当时,毛主席正在湖南领导驱逐军阀的运动,根本抽不开身关心菊妹子的问题。
直到1920年8月,毛主席从上海返回湖南筹建共产主义小组,有机会回乡这才了解到菊妹子的处境。
当毛主席来到湖南韶山肖氏家,见到了面黄肌瘦,额前留有烫痕的菊妹子时,顿时想起母亲文七妹病危前同他说的话:“毛家就菊妹子这么一个女娃娃,你一定要拿她当亲妹子,一定要帮助她学习和生活”。
于是,毛主席伸出手摸摸菊妹子的头说:“你想摆脱现在的生活,只有干革命这一条出路”。
毛主席
“我跟哥哥走,我要干革命”,菊妹子的眼中,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定。
“你要先学文化,再干革命,以后就叫毛泽建”,毛主席说罢,便走到肖母面前,废了好一顿口舌,才为菊妹子解除了童养媳关系。
1923年,毛泽建考上了湖南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她领导学生反对霸权,反对校长贪污,一度成为该校学生运动的领袖。
在这里,毛泽建认识了一生挚爱,共产党员陈芬,两年后,其二人在哥哥毛主席的鼓励下结为夫妻。
陈芬
1926年,中共湘南特委指示毛泽建去衡阳组织农民运动,并在当地打游击。次年10月,中共湘南特委组建衡山县委,让毛泽建的丈夫陈芬做县委书记,任命其做区委委员继续领导妇女、农民运动。
当时,毛泽建的夫姐陈淑元、姐夫梁泽南也参加了革命活动,后来其夫妻二人双双在革命中牺牲。
其女梁国生便被毛泽建和陈芬收养,从此更名为陈国生,毛泽建告诉陈国生:“你还有个伟大的舅舅在井冈山”。
毛家牺牲的烈士
1928年夏,毛泽建和丈夫陈芬在耒阳县打游击,不幸身负重伤,落入敌人之手。
因为毛泽建怀有身孕,敌人未对其下狠手,而是将其丈夫“斩首”后悬挂在耒阳县的城楼上。
当时,毛主席正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在得知妹妹怀着身孕入狱后,便立即组织人手前去营救 。
最终毛泽建被顺利解救,但又因为其即将临盆而不得不选择就地隐藏,因此并没有跟随大部队一起转移。
毛主席
当时毛泽建在夏塘铺的一个村妇家里偷偷待产,生下一个男婴之后没几天,便遭到敌人搜捕,再一次进了监狱。
后来,毛泽建的儿子因为没有奶水喂食,而活活被饿死,其本人则被敌人,从耒阳县监狱转到衡阳县监狱,而后又押至衡山监狱,过了一年多地狱般的生活。
据悉,敌人在得知其毛泽建毛主席的妹妹之后,便对其用尽酷刑,先是对其用鞭子抽打,最后又一根一根地拔掉她的手指甲。
毛主席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怎奈毛泽建对革命的信念无比坚定,即使被折磨到体无完肤,她也没有向敌人屈服,更没有透露出关于哥哥毛主席的任何一点信息。
1929年8月20日,毛泽建被衡山县的反动派杀害于城南门外的马庙坪上,年仅24岁。
毛泽建是毛父这一辈四兄弟当中唯一的女娃,是毛主席唯一的妹妹,也是毛家为革命牺牲最早的一位。
毛泽建去世之后,陈国生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成了无枝可依的孤儿,从此之后,她便一个人带着母亲毛泽建的遗物,在湖南湘乡县艰难成长...
毛泽建烈士之墓
外甥女与舅舅的会面经历
自菊妹子毛泽建去世以后,毛主席又失去了妻子杨开慧,也令其一度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之中。
在后来的岁月里,毛主席化悲愤为力量,带领红军横渡大运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一面创造着人类生存的奇迹,一面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远在湖南湘乡的陈国生 ,写了一封信寄到了中南海。
杨开慧与儿子们
毛主席看着信件,陡然回想起,妹妹毛泽建和妹夫陈芬,早在湖南打游击的时候,好像曾与他提起过,收养了一个名叫国华的女娃娃。
由于毛主席多年专注战事,已数十年不曾回乡,对于家里的亲人好友的状况知之甚少。
陈国生这一封信,不仅激起了毛主席对妹妹的怜惜,还令其思念起老家的兄长以及牺牲的胞弟。
不过怜惜归怜惜,外甥女陈国生的这一封“求助信”,毛主席反复看了许多遍,还是没有下定决心给予“照顾”。
毛主席
在信中,陈国生向毛主席透露了其从小到大的不幸遭遇,以及穷困潦倒的生活现状,盼望毛主席能念其与母亲毛泽建的兄妹之情,对她施以援手或是在京安排一份工作。
为了原则,毛主席虽然拒绝了,但却从自己的薄弱的工资当中,拿出一部分接济国生,并告诉她,毛泽建的女儿要像母亲一样懂得自力更生。
1951年,陈国生突然收到当地政府转来的一份邀请函,命其收拾好行囊准备进京,与舅舅毛主席相见。
毛主席与人民在一起
不日间,陈国生便与毛主席韶山老家的亲戚们一起,乘火车来到了北京。
一到中南海,陈国生便被这座巍峨的古城所震撼,尤其在看到舅舅毛主席之后,她更是激动到不知所以。
“你是国生娃儿吗?我是你三舅”,毛主席和蔼可亲地说道,20多年来,这是他们舅甥之间的第一次相见。
陈国生略带羞涩地点了点头,一时间竟忘了张开嘴说话,毛主席见其紧张,便招呼其落座 。
左二:毛主席
而后毛主席又主动与陈国生聊起,小时候在湖南韶山的往事,尤其在提到妹妹毛泽建时,还特别说道:“菊妹子是个好孩子,要是活着能为国家做很多事”。
说着说着,毛主席开始叹气,大抵是因为辜负了母亲文七妹的生前嘱托,而感到有些失落。
紧接着,毛主席又同陈国生聊了一些文母给他取名“石三伢子”的故事,还告诉她,自己已经20年不曾回乡为父母扫墓。
此时,陈国生陡然想起泽建妈妈自牺牲后,便被草草埋葬在衡山金紫峰的山丘上,直至此时也没有一个像样的碑文,也甚少有亲戚祭奠。
毛主席与周总理
于是,陈国生便同毛主席说道:“三舅,能不能请地方政府,给泽建妈妈修一下墓”。
只见毛主席一面抽着烟,一面语重心长地同陈国生说道:“哪有钱修?全国上下为打仗牺牲的人有成百上千万,每个人都修坟的话,政府哪里出得起钱,又要占用多少耕地,农民吃什么喝什么?”
陈国生不语,但心里嘀咕着,泽建妈妈可是舅舅看大的妹子,又是烈士,包一下坟,立一块好碑也不算什么。
毛主席和钱学森
毛主席紧接着说道:“你可知,我父母去世20多载,至今还埋在屋后的土坡上,有人也建议修缮一下,可是我不同意”。
只因当时国家太穷,经济千疮百孔,活人温饱的问题尚未解决,又如何去思考那些已逝之人的事?
“等到国家经济好一点,能拿出闲钱纪念烈士,再修也不迟”,毛主席说罢,又点起一根烟,思绪早就飘回了韶山老家...
大约在北京待了半个月之后,毛主席给了陈国生200元钱补贴,便将其送上了回乡的火车。
毛主席
回到老家,陈国生将在北京见到毛主席的事,说给儿子听,儿子宋阳正正值泼皮玩赖的年纪,没过几天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久而久之,村里的闲言碎语便多了起来,有的人质疑陈国生道:“你说你见过毛主席,可曾有照片?有证据?别是个政治骗子吧”。
陈国生很苦恼,回到家就把儿子批评一顿,让他以后不准再到处提毛主席是他外公的事。
谁知宋阳正不仅不听母亲劝,反而为了证明母亲说的是真的,拿走了家中的10块钱,一个人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
毛主席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那是1953年8月,自宋阳正走后,村子里顿时炸开了锅,陈国生更是因为找不到儿子成天在山头呼唤,在河里打捞。
直到10几天后,儿子宋阳正坐着专车,在中央警卫的护送下带着毛主席秘书田家英的亲笔信回到村子里时,陈国生这颗悬着的心才算彻底放下。
经过儿子这么一“闹”,村子里的人虽然不太敢说闲话了,可是陈国生却因为辜负了毛主席的教导,而显得有些愧疚。
毛主席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1955年,毛主席再次邀请湖南老家的亲戚进京访问,明文要求每家只能来一个,陈国生的小女儿因为哭着喊着要看“外公”,最终和母亲一起来到了北京。
这一次离京分别之前,陈国生主动要求与毛主席合影,可是在拍照的时候,她9岁的女儿率先站到了毛主席的身边,陈国生则“不得已”站在了毛主席的最左边。
表面上看,毛主席虽然不允许亲戚好友多次进京,但心底又放不下他们,尤其是上了岁数之后,毛主席便越发想要知道老家的亲友们过得好不好。
左一:毛主席
陈国生作为其最珍爱的妹子毛泽建,留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后人”,毛主席打心眼里想要多照顾些。
据悉,毛主席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每个月会拿出200元资助陈国生一家的生活,此事一直持续到70年代。
后来陈国生一家在特殊年代遇到困难,毛主席闻讯后又托周总理出面,保全了其一家老小的生活,如此爱护,怕是直系亲属也难以比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