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为何现在没多少人知道

2022年10月14日10:59:04 历史 1549

晏阳初: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为何现在没多少人知道 - 天天要闻

晏阳初: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

很多年前了,无意中发现了一部十集电视纪录片,名为《先生》,记录了十位对民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者,其中的人物我都很熟悉,如陈寅恪梁漱溟胡适、蔡元培、梅贻琦等等,但唯有一位是很陌生的,这便是晏阳初。

于是,便收集了很多的相关资料,才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他是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与陶行知并称“南陶北晏”。

晏阳初: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为何现在没多少人知道 - 天天要闻

晏阳初是四川巴中人,离我们广元很近,我也有不少巴中的朋友,闲聊时也曾问及,但却完全无人知道,看来,于今而言,晏阳初的影响不但在全国,即使在他家乡的宣传力度也是很不够的。

1943年,美国一民间组织,以“哥白尼逝世四百年全美纪念委员会”的名义,评选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也就是十位当代先驱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福特、杜威等人,而晏阳初也赫然在目,虽说这是一次含金量不是很高的评选,但也说明,至少晏阳初在很多顶层人物的心目中,是位了不起中国人。

晏阳初: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为何现在没多少人知道 - 天天要闻

晏阳初的家乡巴中隶属川北山区,清末民初之时,很多外国传教士在这里下了很大的功夫,在传播教义的同时,也进行了慈善和教育等各项活动,对当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的父亲是文化人,在乡间教书并兼职医生,虽然深受儒家教育熏陶,但也接受了基督教义,认为“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于是,将儿子送到“成都省”的教会学校学习,并转赴香港深造,后入美国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学。

晏阳初: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为何现在没多少人知道 - 天天要闻

经过几年的学习研究,他不仅获得多个学科的硕士学位,还获得了美国锡拉丘兹等三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也许是他自幼对基督教的认知和潜移默化,他立志开启最低层民众的民智,献身平民教育,从此,他成为一名平民教育的“传教士”。

他首先深入当时由北洋政府派出的华工人群中,成为一名志愿者,为他们写家书,当翻译,编写千字课,开办识字班,竭尽所能地为这些目不识丁的同胞提供帮助,这一段经历,更加深了他对中国农民群众的了解。

晏阳初: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为何现在没多少人知道 - 天天要闻

回国后的他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他立志不当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本着“欲教化农民,必先农民化”的精神,他一头扎进最底层,同农民打成一片。

他联络一些文化名人,如张伯苓蒋梦麟和陶行知等人,组织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首先以“除文盲、做新民”为号召,在全国各地的平民中进行义务扫盲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晏阳初: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为何现在没多少人知道 - 天天要闻

全家移居定县后的晏阳初及家人

在晏阳初的领导下,“平教会”将实践基地设置在河北定县,在他的影响下,近百位高学历的学者离开城市,举家迁居于此,一起进行启蒙运动,晏阳初在“定县实验”坚持达十年有余。

晏阳初对当时农民的特点归结于愚、贫、弱、私,针对这此落后的根源,他和同事们开展了全方位的工作,不但教他们认字、学习,还在卫生,生产、改良,增产,生活习性等各个方面进行引导,并设立农村医疗保障网,这些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是全新的观念和体制的实践。

晏阳初: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为何现在没多少人知道 - 天天要闻

1936年,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天花,有大量的人员死亡,而定县因为全面接种了牛痘疫苗,竟无一人发病,这是一项令世人震惊的成就;而且,定县的文盲率是相当低的,据1980年代统计,定县是河北省内唯一一个无文盲县,这不得不说是得益于当年晏阳初的努力。

但是,就在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之际,却因日寇入侵而被迫中止,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所有的努力都服从于抗日大计,直到抗战胜利后方又重被提及,但又因内战被搁置。

晏阳初: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为何现在没多少人知道 - 天天要闻

定县城门

由于对共产党缺乏了解,解放前夕的晏阳初去了台湾,结束了他在大陆的乡村教育运动,后来的他又去了美国。

至于为何要去美国,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支撑晏阳初开展平民教育运动的,主要是来自美国退赔的“庚子款项”,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在大陆继续使用的,所以,他只能拒绝了黄炎培劝他留在大陆的忠告。

在美国,他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进平民教育运动,并将重点放在南美、非洲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在他的帮助下,菲律宾、加纳、哥伦比亚等欠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类似计划,他在菲律宾开展的扫盲运动,一直坚持了39年。

晏阳初: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为何现在没多少人知道 - 天天要闻

在印度,由于他所进行的乡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晏阳初还被称为“中国的圣雄甘地”,面对各种荣誉和称号,晏阳初淡然地说道:“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

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曾这样褒奖晏阳初:“你已经准备了一套不但能在中国,而且能为世界任何地方平民改善生活,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你在世界黑暗之处点燃了一盏明灯,衷心地感谢你与平民教育促进会对人类所做的贡献!”

晏阳初: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为何现在没多少人知道 - 天天要闻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晏阳初都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代伟人,但是在中国大陆,他的名字渐渐地被人遗忘,我曾经为在印度做慈善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特蕾莎修女而感动不已,却对为拯救我们国家的贫困民众而奋斗一生的晏阳初一无所知。

这是我学识的不够还是时代的悲哀,我不得而知,但愿只是前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教科书上连个名字都没有,这是上天对晏阳初的不公,至少在大陆是这样。

晏阳初在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第一个将在中国人群、中国本土创建的平民教育理论与乡村教育制度传播到国外,使之在外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的中国教育家。”

晏阳初: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为何现在没多少人知道 - 天天要闻

定县城墙、城楼与田野

1985年,受周谷城副委员长的邀请,晏阳初回国访问,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当年他骑驴下乡的定县,当他对着高音喇叭说道:“兄弟姐妹们,我回来了”,然后便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不能自己。

在他96岁生日时,美国总统布什发来贺词:“通过寻求给予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以帮助,而不是施舍,您重申了人的尊严与价值。”“您使无数的人认识到:任何一个儿童,决不只是有一张吃饭的嘴,更是具备无限潜力的、有两只劳动的手的、有价值的人。”

晏阳初: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为何现在没多少人知道 - 天天要闻

1990年,百岁的晏阳初在纽约逝世,女儿根据他的遗嘱,将全部存款,捐赠给正在进行中的菲律宾国际乡村改造学院,赤条条来,赤条条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个才华横溢的博学之人,本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但是,他不为自己谋一丝的利益,将全部的心身投入到拯救底层民众的事业上,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浇灌在这一片他无限热爱的热土之上,进而又推进到全世界,这样一位在全球享有崇高声誉的人,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民族之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晏阳初的这段话,深刻阐述了民与国的关系,如今,平民教育的理念,早已化身为义务教育,造福着千百万的学子,我想,这应该是实现了晏阳初先生的“初心”了吧,九泉下的他,可以瞑目矣。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今夜,见证历史了! - 天天要闻

今夜,见证历史了!

【导读】比特币价格创新高,美股走势分化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大家好,今晚继续关注海外市场的表现。见证历史!比特币创新高5月21日晚间,比特币上涨至历史新高,突破了今年1月创下的纪录。在美国稳定币立法取得进展和激发了在特朗普领导下对监管明晰的希望后,比特币创下历史新高。这款最大加密货币攀升至109455.99美元的纪...
前神父侵犯案再起波澜,教宗利奥十四世被控包庇纵容 - 天天要闻

前神父侵犯案再起波澜,教宗利奥十四世被控包庇纵容

近日,一名被解除神职的前神父对天主教教宗利奥十四世提出重磅指控,称其曾在担任教会要职期间纵容性侵丑闻,引发舆论震动。事件核心围绕美国芝加哥教区一桩陈年性侵案,牵涉多方责任与教会内部争议,再次将天主教会的信任危机推向风口浪尖。现年76岁的前神父詹姆斯·雷(James M Ray)近日向美国媒体披露,教宗利奥十四世...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 天天要闻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远古的即兴表演人类最早的文明,往往诞生于意外和混乱。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城邦时,既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明确的分工。他们发明楔形文字,最初只是为了记录仓库里的粮食数量,谁也没想到这套符号会成为人类最早的书写系统。
比云南省面积还小的德国凭啥玩转欧洲当老大 - 天天要闻

比云南省面积还小的德国凭啥玩转欧洲当老大

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领土面积约为35.74万平方公里。要知道我国一个云南省就有39万平方公里。可就是这样一个还没我国云南省大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一点都不小。德国全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人作为德国的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
历史幽深里的三国 - 天天要闻

历史幽深里的三国

记者 成长1每一个男生都曾有一个英雄梦,许多人的英雄梦都是从看三国开始的,我自然也不例外。童蒙时代,我就被连环画上的三国故事深深吸引。上小学之后,与央视版《三国演义》电视剧迎头相遇,看到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于荧屏之上,心中涌动的英雄豪情又被一次次点燃。再后来,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脑,一股脑安装了一批三国...
得知长子被捕,斯大林:我不会用一个敌军元帅去交换一名士兵 - 天天要闻

得知长子被捕,斯大林:我不会用一个敌军元帅去交换一名士兵

在历史书里,斯大林的形象是复杂的。他是苏联的强人,是二战的胜利者之一,是让国家走向工业化的推手。但他同时也是大清洗的发动者,是冷酷决绝的政治领袖,甚至,在一些人眼里,是一个对自己儿子都毫不留情的“铁石心肠”。他那句“我不会用一个敌军元帅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