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2022年10月13日23:05:06 历史 1754

前言

1972年的一天,一位老妇人虚弱地躺在床上。

她身边是开国元帅徐向前,他正将剥开的橘子一瓣瓣喂进老妇人嘴里。

老妇人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她握住徐向前的手,“向前,你是个好心人,训宣跟着你,我死也放心了。”

说完,老妇人含笑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没能知道这个徐向前隐瞒了她40年的秘密。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徐向前和程训宣

这位老妇人是徐向前的岳母,她的女儿程训宣是徐向前的第二任妻子。

1911年,程训宣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程维德村。黄麻起义前后,她大哥投身革命,刚好还是徐向前的部下。

在大哥的影响下,程家五个孩子先后参加了革命,其中便有16岁的程训宣。

1928年间,程训宣当过箭厂列宁小学的教师、黄安县妇联主任、县委常委、金寨县委书记,是当时鄂豫皖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9年,徐向前被党中央派来红安县。一天,他到程维德村视察工作,刚好,在程氏祠堂的门口,有一群妇女在表演节目。

徐向前被吸引,他停在原处,听程训宣唱了一首《送郎当红军》。听完一曲后,徐向前意犹未尽,他问身旁的曹雪楷:“唱歌的姑娘是谁啊,唱得真好听!”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曹雪楷以为徐向前对程训宣有“意思”,马上起了做媒的心思。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于是,他找到程训宣,在徐向前不知情的情况下,对程训宣说:“训宣啊,老哥想给你做个媒。徐向前是我们军区的领导,以前的妻子去世很久了,生活一直没人照料,你能不能考虑一下?”

程训宣莞尔一笑。她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这桩婚事。

她很早就听大哥提起过徐向前的名字和事迹,对于能嫁给徐向前这件事,陈训宣并不抗拒,甚至满心欢喜。

徐向前那边也是一样。他对程训宣了解不算多,但见过几次,程训宣爽朗干练、敢说敢做的性格给徐向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那首《送郎当红军》,实实在在地唱进了徐向前的心里。

就这样,两个人定下了终生。之后,曹雪楷忙着为两人筹办婚事,结果,“婚礼在哪办”的问题难住了他。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徐向前常年在外打仗,根本没个固定的落脚点,想来想去,只有红军招募处的房子最合适。

可是,红军招募处用的地方是程氏祠堂,这么一来,程家的族人们会同意吗?

曹雪楷不确定,他试探地找到程氏家族的族长,跟对方说清楚了来龙去脉,没想到,族长二话没说,就同意把程氏祠堂借给他。

他说;“红军是为了穷苦人打天下的,既然没有地方,就在程家祠堂办吧。训宣能够嫁给徐师长,是我们程家的荣光,你们可要办的热闹一点!”

曹雪楷终于放下心来,他为两位新人热热闹闹地办了一场婚礼,程家人还把祠堂旁边的两间祖屋腾出来,给他们做了新房。

婚礼结束后,一对小夫妻本该甜蜜一段时间的,可革命斗争时期,他们没太多时间你侬我侬,反倒来去匆匆,聚少离多。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1931年,刚从苏联回国的张国焘来到红四方面军。从这时开始,他把红四方面军搅得一团乱,还大搞“肃反”运动。

一天,徐向前率队行至红安县七里坪时,派出警卫员张波将自己破了洞的袜子、衣服送去程训宣那里。

其实,徐向前的袜子衣服从来都是自己补的,这一次,徐向前无非是以程训宣缝衣服为名,让张波打探一下她的情况。

谁知,张波去了没多久,便抱着衣服袜子回来了,他面色悲戚地告诉徐向前,程训宣已经被抓了。

从此之后,徐向前和程训宣再没有见过面。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后来,徐向前率队南下作战,而张波留在了苏区。他想方设法要去狱中探望一下程训宣。

第一次去,保卫局的人坚决不让张波与程训宣见面,任凭他费劲口舌,也无济于事。

第二次去,张波终于和程训宣见面了。在低矮潮湿的牢房中,张波看到了遍体鳞伤的程训宣。

此时的程训宣还不知道徐向前已经离开鄂豫皖苏区的事情,她流着泪嘱咐张波,不要让徐向前来这里,免得连累他。

临别时,她托张波转告徐向前,说自己宁死也不会做对不起徐向前的事情:“我跟他们说,徐向前对党赤胆忠心,不容陷害,他们用肉刑拷打我,看来我活不长了。”

一番话说得张波泪流满面,他告诉程训宣:“请放心,我见到徐军长后,一定将您的话转告他。”

不久后,张国焘秘密处死了程训宣,那时候的她只有21岁。临死的前夜,从程训宣的牢房中还传出了悠扬的歌声,就同她与徐向前的第一次见面一样。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与黄杰相伴一生

程训宣牺牲的消息,徐向前直到长征结束后才听说,这时候,程训宣牺牲已经几年了。

他悲愤地质问红四方面军的一个知情人:“为什么把我老婆抓去杀害?她有什么罪?”

对方实话告诉他:“她没什么罪,当时抓她,是张国焘为了搞你的材料。”

在杀害程训宣的同时,张国焘还杀害了程训宣的弟弟。程训宣家的房子三次被烧,把家里的老人逼得东躲西藏。

程训宣的母亲汪秀芝对女儿牺牲的事情毫不知情,新中国成立后,她匆忙来到北京,盼着与自己许久未见的女儿团聚。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只是,此时的徐向前已经和黄杰结婚了。说起他们两个,也算得上是同病相怜。

1909年,黄杰出生于湖北省江陵县郝穴镇,她伯父曾任郝穴团防局团总,是当地有名的封建卫道士。

因此,他常常向黄杰灌输封建思想,这让年少的黄杰异常反感。

1924年的一天,伯父来到黄杰家,对她说:“娃啊,你又长大一岁,转眼也十几岁了,你看,村里和你一般大的女孩都已经嫁人生子了,我合计,趁着年关,你也把婚事办了吧。”

原来在前不久,伯父为了和另一家豪绅联姻,擅自将黄杰许配给了那家的儿子。

黄杰千般万般不愿意,那时候的她还在上学,况且那家的儿子还是个臭名昭著的浪荡公子哥。

黄杰和伯父大吵了一架,说什么都不愿嫁给对方。1924年,只有15岁的黄杰逃了婚。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两年后,身处武汉的黄杰听说了一个消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原黄埔军校)招收学员。

1926年12月,黄杰风风火火地拜见了总教官恽代英,并填写了报名表。

这次考试只招收25名学生,录取率很低,女生就更不容易了。即便如此,黄杰还是通过了考试。

开学后,黄杰在一众女孩中表现优异。她文化基础好,人也聪明,尤其擅长研究战术问题,得到了不少军事教官的青睐。

那时候,黄杰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叫“军校之鹰”。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1926年,黄杰参加了北伐战争,还见到了周恩来、李富春、陈毅、徐向前等中共领导人。

她坚定了自己对革命的向往,并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不久,黄杰被派到鄂西工作,她化名“桂青”,成了第一任中共松滋县委书记。

一年后,黄杰又去到上海。那段时间,她奔走于各处,负责中央军委、中共江苏省委和上海市委的交通联络工作,还认识了周恩来、何香凝、潘汉年等中共领导同志。

1930年冬天,黄杰给周恩来做了交通员。有一次,周恩来派她将一份情报送到刘伯承那里。

黄杰将情报藏进茶叶桶,然后大大方方地前往刘伯承家中。停到门口后,黄杰按规定朝窗口看了一眼,瞬间,她慌乱了起来。

那时候,地下工作有规定,需要在窗口系一条红绳,如今红绳不见了,黄杰不知道刘伯承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她火急火燎地赶了回去,向周恩来报告了这个异常情况。巧的是,周恩来刚跟刘伯承通了电话,确定刘伯承在家中,而且没有任何问题。

周恩来也有些着急了,他批评黄杰,只顾着玩误了事。黄杰委屈得掉泪,就在这时,刘伯承来了,他安抚黄杰,说自己会把事情搞清楚的,肯定不会冤枉了她。

刘伯承回家后,搞明白事情真相后给周恩来打了个电话。

原来,这一切只是一场乌龙。刘伯承的夫人从乡下带来两只母鸡,一时找不到绳子绑,就把窗口的红绳拿去用了。

误会解开,周恩来向黄杰道了歉,两个人冰释前嫌。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除了工作,黄杰还在这里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她的男朋友叫曾中生,1930年7月,他们一起被调到南京,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不久后,他们结为夫妻。然而,甜蜜的夫妻生活还没开始,曾中生便被调到鄂豫皖根据地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夫妻俩被迫分隔两地。

临行前,黄杰与曾中生约定,几个月后便会去鄂豫皖与他团聚。可惜的是,她没能走开,而曾中生也同程训宣一样,被卷入张国焘的“烂摊子”中。

1935年8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张国焘将曾中生秘密杀害,并诬陷他逃跑投敌。

那时候的黄杰刚从狱中出来,她在英租界的提篮桥女监被关两年半。出来后,黄杰先是尝试与延安取得联系,未遂后辗转去到香港,这时,她才知道曾中生已含冤遇害的噩耗。

1940年,黄杰在张琴秋大姐的牵线下,认识了已经单身8年的徐向前。同病相怜的他们很快便走到一起,并于1946年5月4日结为伉俪。

幸运的是,他们在余生的日子里相伴一生。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隐瞒岳母40年的秘密

然而,徐向前并没有忘记程训宣,他永远记得这个为他牺牲了的女人。

1984年时,他曾在《历史的回顾》中专门提到程训宣,并称之为“我爱人程训宣”。

就连岳母汪秀芝来到北京后,徐向前也第一时间去看望了她。和程训宣的大哥商量后,徐向前决定把程训宣牺牲的事情瞒下来。

一见到徐向前,汪秀芝赶紧招呼他坐下,并自己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罐米酒

她挨着女婿坐下,为他斟上满满一杯酒:“向前,训宣去哪了?娘来了,这孩子怎么也不来看看我啊?”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徐向前不知怎么回答才好,他不忍心把这个不幸的事实告诉老人:“训宣在陕西学习呢,一时回不来,您别怪她。”

汪秀芝失望的叹口气:“这孩子,她不想娘吗?一走就是几十年,老是忙得顾不上,这回又不在......”

听着岳母的念叨,徐向前心如刀绞。可能是看出女婿心情不好,汪秀芝很贴心的停止抱怨:“来,向前,咱们不说训宣了,你来尝尝娘专门给你们带的红安老米酒。”

徐向前一饮而尽,又让汪秀芝为他斟上一杯:“娘,这一杯我代训宣喝了,向您赔罪。”

徐向前一杯接着一杯,既是害怕岳母追问程训宣的事情,也是为纾解自己内心的悲痛,一时间,这个指挥过千军万马的老帅,遇上了最无解的难题。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怕什么来什么,可能是太久没见到女儿,汪秀芝的思绪一直都在程训宣身上,她试探的同徐向前商量:“向前,娘跟你商量件事,既然训宣忙,走不开,那你帮娘买张车票,娘去看看她。”

说着,汪秀芝从床下拖出一个竹背篓,准备收拾东西出发。徐向前赶紧抢过背篓:“娘,您若是真的要去,我们送您。只是训宣功课很忙,要准备考试,您说去就去,会打扰到她......”

一听还是见不到女儿,汪秀芝急了:“我等了她这么多年,我恨不得马上见到她,那你说该怎么办啊?”

徐向前不忍看岳母央求的眼神,他“狠狠心”说:“您老要是等不了的话,那我打电报让训宣退学回来。”

“别,别,别.......”汪秀芝赶紧阻止,“娘就是想她了,一时半会儿见不到也没啥,你让她安心学习吧,你们都是做大事的人,娘老了,都听你们的......”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辞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隐瞒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闻

可能是知道女儿“过得很好”,汪秀芝心满意足的回了红安。为了让老人能够安享晚年,一辈子光明磊落的徐向前,小心翼翼地编织着善意的“谎言”。

他会记下他与岳母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以免失言。有时,他还会捎着“程训宣”的问候,为岳母过生日,或是和岳母一起为“程训宣”庆生,每到这时,他对程训宣的怀念都会疯狂滋长。

为了不让岳母怀疑,徐向前细致地为程训宣安排了很多“工作”,从“陕西”调到“青海”,又从“青海”调到“新疆”,最后调到“苏联”。

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老人担心地问:“训宣怎么还不回来,会不会出什么事?”

徐向前索性跟她一起叹息,直到老人反过来安慰他。

1972年,汪秀芝在女婿无微不至的关照下,含笑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临终前,她拉着徐向前的手说:“向前,你是个好心人,训宣跟着你,我死也放心了。”

而她至死都不知道的是,女儿程训宣在40年前便已离她而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新华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长、深圳市委原副书记秦文俊逝世,享年94岁 - 天天要闻

新华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长、深圳市委原副书记秦文俊逝世,享年94岁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华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长、深圳市委原副书记秦文俊同志(享受省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8日18时25分在深圳逝世,享年94岁。秦文俊,1932年5月生,湖北黄冈人。1949年7月在武汉中原大学政治学院学习并参加工作,1952年7月加...
甘于被“围猎”,广东韶关乐昌市政协原主席邬贤有被开除党籍 - 天天要闻

甘于被“围猎”,广东韶关乐昌市政协原主席邬贤有被开除党籍

据韶州清风消息:日前,经韶关市委批准,韶关市纪委监委对韶关乐昌市政协原主席邬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邬贤有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违背组织原则,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甘于被“围猎”,将公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工...
宁德市委书记调整 - 天天要闻

宁德市委书记调整

福建日报5月20日消息,日前,福建省委决定,张永宁同志任宁德市委书记。张永宁(资料图)福建省委组织部5月13日发布任前公示公告。其中:张永宁,男,汉族,1967年10月生,大学,中共党员,现任宁德市委副书记、市长,拟任设区市党委正职。公开简历显示,1989年,张永宁从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晋江县养正中学任教,...
古代盛行“表哥娶表妹”为何很少生出智障儿?原因其实很简单 - 天天要闻

古代盛行“表哥娶表妹”为何很少生出智障儿?原因其实很简单

影视剧常常会设定一个“青梅竹马”的桥段,尤其是古偶剧,还是古言小说。编剧或者作者,设定的“青梅竹马”大多是从小一起长大,对彼此都很了解的小伙伴,同一个村子的,或者家里离得不远的。严格来说,在古人的观念里,这都算不上青梅竹马,他们觉得真正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