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对甘肃省退休职工苏玉春来说,她这一辈子最难忘的事,就是1958年春节刚过完的那个冬季,当年二月,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清晨,她与伟大领袖毛主席不期而遇。
毛主席迈着沉稳的脚步走进了苏玉春所在的车间,他环视一周,眉宇间有些不悦,车间同事们都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
只有苏玉春在看到毛主席后,激动地大声问候道:“毛主席好!”
没想到她刚说完这句话,那边车间主任就面带愠色地斥责道:“苏玉春,你在做什么?快坐下!”
那么,毛主席视察工厂时,工人们为什么都不说话呢?车间主任为什么要对苏玉春动怒?
大人物的来访
今年八十七岁的老人苏玉春,至今还珍藏着早年间,毛主席和她的一张合影,当时毛主席受邀来到工厂视察。
作为工厂工人的苏玉春幸运地得到了这张合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苏玉春本来没有这次机会,她本应该和其他工友一起休假。
因为当时苏玉春还怀有身孕,医生多次检查后的结果都显示,她的第一个孩子胎位不正,要早作打算,在厂里当会计的丈夫也劝她早点回家休息,但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凑巧。
事后,苏玉春还感叹道:“要不是这一次,说不定我一辈子都见不到毛主席”,并且她神奇般地发现,毛主席走后,困扰她几个多月的胎儿胎位问题竟然也神奇般地得到了解决。
事情还得从1958年的二月份开始说起,当时工人们刚刚结束一个慵懒的休假期,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苏玉春本来也应该在家里休息待产,但她向来闲不住,便和丈夫一起回到了沈阳机床电器厂上班。
领导们考虑到苏玉春的身体状况,决定将她由铆床间调到大车间上班,大车间相对安静些,位置也大,对胎儿影响较小。
此时,苏玉春万万没有想到,正是领导的无心之举让她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1958年2月13日,沈阳连续下了四天的鹅毛大雪,街道上堆积了厚厚的一层积雪,行人围上了厚厚的围巾,裹上了盖到膝盖的大衣,却仍觉得冷。
他们不停地哈着气,给冻得通红的手取暖,苏玉春和工人们踩着积雪来到了工厂里,此时外面的天刚刚擦亮,路边昏黄的街灯还未来得及关闭。
苏玉春和工友们接到主任通知,提前两个小时来到厂里上工,因为车间主任特地交代他们,今天厂里有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完成。
见人来得差不多了,车间主任点名过后,就站上了高台上拿着大喇叭宣布,今天厂里会来一个重要领导,所有工人都不许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保持工作状态一直到领导视察结束。
说完后,车间主任皱紧了眉毛,再次强调道:“我再说一遍,所有人都不许擅自走动,不许擅自和领导搭话,听明白了没有?”
工人们面面相觑,他们也意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齐声应答道:“听明白了。”
听见工人的回答后,车间主任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出门去吩咐别的事情了,主任走后,原本安静的车间霎时陷入了喧闹中,大家都对这个神秘的领导产生了好奇。
平常过年过节时,工厂偶尔也会来一两个领导来视察,但是这次视察明显和之前几次都不一样,从车间主任的重视程度上,就可以看出该领导的重要性。
不过闲话归闲话,工人们聊天的同时也不忘把手里的工作做到位。
一个小时之后,一切准备就绪,工人们也早早地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虽然不知道上级领导的真实身份,但是工人们的工作热情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沈阳的二月正是新年后第一个寒潮期,但在车间里,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工作激情,却让整个机床厂都变得异常热闹。
苏玉春的座位正对着车间的大门,她一抬头就能看见站在门口迎接的主任,门口的动静看到一清二楚。
苏玉春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她一边工作,一边时不时地向门口那里偷瞄几眼,工友见状捅了捅她的胳膊,让她低头专注工作。
上午8点15分,门口突然传来了一阵喧闹声,苏玉春赶忙放下手头的工作,悄悄向门口望去,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身材魁梧、身穿黑色大衣的人向车间里走来。
苏玉春心下计较,这一定是主任口中的重要领导了,只是隔得有点远,看不清领导的面部,于是她拍了拍身边的同事,示意同事帮忙查看。
但是同事却把头埋得更低了,她不敢抬头看,苏玉春只好眯着眼睛仔细查看,领导也在这时迈步进入车间内。
苏玉春此时终于看清了神秘领导的庐山真面目,她激动地说道:“领导是毛主席,毛主席来看我们了!”
工友见状拉了拉她:“别瞎说,怎么会是毛主席呢?”
苏玉春是厂里的积极分子,思想先进,家里常年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所以她对自己的眼睛很自信,她绝不会看错,神秘领导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特殊的要求
工友此刻依旧在低头做工,车间主任再三交代过,不准擅自行动,所以她也不敢抬头验证,只是又轻轻地拉了一下苏玉春的衣角,示意她按照原定计划继续低头做工。
整个车间里异常地安静,只能听见机器的轰鸣声,毛主席走了一段距离,都没有一个工人敢抬头说话,这其实是有一些不符合常理的。
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领袖,一直以来都非常尊重群众的意见,待人和蔼,所以走到哪里就会给那里的群众带去欢笑和希望。
可这个工厂却有些特殊,工人们只顾着低头忙自己的事情,甚至连回答毛主席问话时,也不敢抬头。
毛主席也没在意,步伐缓慢地向车间内走去,走到一个老机床工身边时,毛主席俯下身子,亲切地开口道:“老师傅,工作辛苦了,你们厂长在哪里?”
可老机床工却依旧按照车间主任之前叮嘱的话,不敢抬头,也不敢答话,只是低头做工,毛主席环视了一圈,见车间里的十几名工人都是如此。
也不打算继续询问了,迈步向里走去,苏玉春看到这种情况,越发着急起来,这太没礼貌了,毛主席千里迢迢赶来视察,怎么平时积极的老师傅此刻反而怯弱了呢。
从毛主席走入车间那刻开始,苏玉春的眼睛就没有从毛主席身上离开过,这是她日思夜念的领袖毛主席,是全体中国人的伟大导师。
能亲眼看到毛主席的风姿,她已经比大多数人幸运了。
在苏玉春偷看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也注意到了这个眼睛水灵灵的女孩子,他大跨步向着苏玉春这里走来。
苏玉春看见主席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心脏激动地砰砰跳,看到毛主席在自己身边停住了脚步,激动的苏玉春腾地一下站起来,大声问候道:“毛主席好!”
但还没等主席回复,跟随而来的领导却低声呵斥道:“苏玉春,你在做什么!快坐下!”。
毛主席自然也听到了这个呵斥的声音,他面露不悦地扭头看了一眼,而后才又转过身来,乐呵呵地回复道:“好,好!”
苏玉春也跟着笑了起来,毛主席高兴地伸出手来,要和苏玉春握手,能和毛主席握手,这该有多大的福气呀,苏玉春这么想着,激动的伸出手来,握住了主席那双有力的大手。
此时苏玉春因为激动,连手上的油污也忘记擦干净了,但毛主席并没有丝毫嫌弃,对主席来说,劳动人民是最质朴,最勤劳的一类人。
他们是中国崛起的基础,所以沾满油污的双手对主席来说,却是最干净,最纯粹的财富。
毛主席见苏玉春挺着大肚子,示意她坐下,而后亲切地询问道:“你是什么工人?做什么工作哟?”
苏玉春睁着大眼睛,看着毛主席答道:“我在给铆工配料。”
此时,在苏玉春身边的工友听到苏玉春和毛主席的对话,都羡慕不已,但他们却依旧不敢抬头。
就连平日里嗓门大,做事大大咧咧的女工也不例外,反倒是平常话较少的苏玉春大大方方的和主席聊起了天。
毛主席又和苏玉春聊了几句家常话,还关切地询问苏玉春的身体情况,这是一个领袖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体谅。
随行的记者们都被这个温馨场面所感动,纷纷拿出相片,见这一刻记录了下来。
其中一张照片是从正面照的,画面中的苏玉春一边工作,一边回答毛主席的问话,而毛主席则低着头,专心地看苏玉春手中的配件。
时隔多年后,苏玉春偶然间得到了这张相片,为了纪念这一刻,她将相片放大,裱在了相框里,并将其放置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
苏玉春时不时地就会盯着这张相片看很久,对她来说,这张相片不仅记录下了这个温情时刻,更是寄托了一个普通群众对毛主席的思念。
永远的纪念
毛主席走后,原本安静的厂房突然间热闹了起来,工人们都围了过来,询问苏玉春和毛主席交谈的细节。
苏玉春的脸上此刻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勇敢回答毛主席的问话,这是她一生中做得最正确的决定。
工友们也围着苏玉春,问她毛主席的身材是不是很伟岸,毛主席的双手是不是很有力量,苏玉春也笑着一一解答了工友们的问题。
事后,沈阳机电厂为了纪念毛主席视察的日子,特地将厂房名字改为了“沈阳213机床电器厂”。
而苏玉春和毛主席的合照,因为年代久远,最终只剩下了一张,厂里为了纪念毛主席视察这件事,特地让人去北京找到了这张照片。
并冲洗了七十多张,放大悬挂在机电厂的正中央,剩下的照片则分发给了机电厂的职工们,对他们来说,毛主席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毛主席是他们的精神导师,将指引他们做出正确抉择,向着幸福前进。
1970年,沈阳213机床电器厂因为经营需要,将分出一部分设备和员工到甘肃天水支援,当时大西北的建设远远比不上东三省,工业建设,经济建设都有待提高。
但是苏玉春却没有因此而退缩,她主动提出要迁往大西北,帮助西部进行工业建设,在苏玉春看来,她是受过毛主席接见的人,应该将毛主席的精神传递下去。
所以她毅然决然地放弃在沈阳的一切,和丈夫动身前往甘肃工作。
当时大西北的工厂因为刚落成,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厂房的旁边就是乱坟岗,极其荒凉,但是苏玉春都咬牙挺过来了。
她愿意为毛主席分忧解难,为祖国做贡献。
1976年9月9日,对全体中国人来说,都是极其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溘然长逝。
无数人在街头、公社里嚎啕大哭,精神领袖的逝去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苏玉春也不例外,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苏玉春伤心地哭晕了过去。
虽然和毛主席只见过短暂的一面,但是苏玉春却从毛主席那双执掌乾坤的大手里,获得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大西北多少个不眠的夜晚里,苏玉春都会想起毛主席和自己说过的话,每次回忆起毛主席那双有力的大手,都会有一股暖流从苏玉春的心中流过。
毛主席带给她的力量,苏玉春希望后代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精神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