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因汉奸身份而入狱,死后却入土烈士陵园,他凭什么?

2022年09月27日07:26:12 历史 1946

2014年8月3日,“汉奸”的后代发生了一件迁坟事件。纵观中华几千年文化,迁坟队医一个家族而言是头顶的大事,迁坟更是要遵循着“落叶归根”的原则。据了解,此“汉奸”的坟已经在老家,并且计划迁到烈士陵园这个庄严而又神圣的地方的中去,一名烈士,为何曾经会被称为是“大汉奸”?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犹如云泥之别,又怎么会混为一谈呢?

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完会让你恍然大悟。请跟随一筐历史来看“汉奸”背后的故事。

与家走散,霸气回归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黄标,1895年7月出生于湖北沔阳老沟农家,家庭清贫。他本是家中的第五个儿子,因小时候连年饥荒,父母便将老二过继给了亲戚,黄标就成了老四。他跟随母亲一起乞讨要饭,可见生活是多么的拮据,但就在他的11岁那年,在外逃荒时与母亲不慎走失,他的人生走上了一个转折点。

生前因汉奸身份而入狱,死后却入土烈士陵园,他凭什么? - 天天要闻


与母亲走散,年少的他顿感孤独无助,躺在地上就哇哇大哭起来,幸得一位道长经过善良的收留了他,给他吃穿,教他武艺,黄标从小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很快就能学会,再有黄标从不偷懒,在道观四年之后长大成人,还是抵挡不住内心深处对家人的思念,他走上了寻找家人的道路。

倒也是命运弄人,母亲因自己过失弄丢孩子而倍感自责和思念,哭瞎了双眼,返家的黄标见到这一幕,在心底默默发誓,一定要好好孝顺母亲。他的发誓,也体现在了行动上,生活中细心照顾母亲的衣食住行,为母亲洗衣做饭,渐渐地,便成为了街坊邻居口口夸赞的大孝子。不仅如此,在闲暇时间,他还会重拾武艺,经过时间的磨练和自身的努力,他也早已不是当初懦弱的黄标了,武艺精湛,更认识很多武侠之士。由于税赋愈发沉重,他就带领这些习武之人发动了抗议运动,声势极为震撼,可外部阻力实在太大,便以失败告终。

生前因汉奸身份而入狱,死后却入土烈士陵园,他凭什么? - 天天要闻


枪下留人,病死狱中

所有的人都认为黄标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但还是会有这样的一天。在1951年的5月18日,几名脖子上挂着“恶霸、汉奸”牌子的犯人,被端着真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押解过来,送上了刑场。他们几个人的表情大相径庭,大部分都是满眼恐惧或是空洞,唯有一人——黄标,眼神如此的坚定,反而还会抬头看望四处,好似在留恋些什么。不过一会,几名犯人被绑在了断头台上,都知道在这里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空气也变得异常宁静,就在枪声即将降临之时,“停止行刑,枪下留人!”的声音由远及近,一辆吉普车忽然冲进会场,就连这些犯人也是一头雾水。只见这名身着军装的工作人员递给了他们一份文件,几人低语了几句之后,他们就将这名犯人带走了。虽逃过死刑,却依旧难逃牢狱之灾,后来他被改判了10年刑罚,病死狱中。

生前因汉奸身份而入狱,死后却入土烈士陵园,他凭什么? - 天天要闻


黄标究竟做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呢?我们接下来继续往下看。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1938年,武汉失守,洪湖沦陷。因黄标先前的人脉和劫富济贫的行为,让他有了声望,当地的人都十分敬佩和尊重黄标。就在这段时间,黄标组织人民上街游行,得到了重视,唤醒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保卫国家的行列当中来。

因为声势浩大,日军以及中央军都觉得黄标这个人很了不起,都想让他成为己方的人。正巧当时,中共天汉地委请探讨决定,有必要让一批同志打入到敌人心脏。黄标名望大,又有茶楼为依托可提供情报,正是绝佳人选。同时,就在沔阳沦陷后,鬼子开始招降纳叛,当时洪湖有个清末秀才叫雷筱圃,日本人来了后他就给鬼子当汉奸,成为了日伪沔南县长。雷筱圃知道黄标不但有能力而且名气大,就想拉黄标一起当汉奸。

生前因汉奸身份而入狱,死后却入土烈士陵园,他凭什么? - 天天要闻

在1940年的某天,扮做叫花子的刘正洪来到他的茶馆进行侦查,正巧日军派人来找黄标,让他归顺日军,还提出给他升官加爵这一福利,黄标当场拒绝。刘正洪将这一事情报告给了李先念,于是李先念约和黄标见一面,想听听黄标的具体想法。第二天,李先念亲自来到茶馆找到黄标,俩人展开畅谈,谁也不知道他们谈的是什么,只记得那天李先念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踏进的茶馆,出来时太阳已经在天空的正中央了。

生前因汉奸身份而入狱,死后却入土烈士陵园,他凭什么? - 天天要闻


黄标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答应,显然还在考虑之中。在此之后,陆陆续续又有人来到这所茶楼,有一次,黄标认出了带头的人,正是帮助过他的和尚葛聘山,后面跟他同来的4人分别是中共天汉地委书记郭大椿、汉沔指挥部政委李蔺田、敌工部长谭扶平、民运部长陈秀山。郭大椿跟黄标说: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抗战,在战争中有正面淤血奋战的;有侧面迂回侧击的;还有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办法。黄标一听,立马明白了郭大椿所言,就跟郭大椿说:“党交给我的工作,我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但让我当汉奸,我不能接受。”见黄标面露难色,李蔺田插了一句:现在黄金没黑铁贵啊。


谭扶平顺着李蔺田的话劝导黄标:黑铁是要生锈的,黄金却永远发光。正是这句话,让黄标打消了顾虑,坚定了他“白皮红心”的信念。就这样,黄标答应了雷筱圃的请求,成为了敌伪烽口区区长,县保安大队长以及自警团团长。对于抗战而言,他真的时承受了太多太多,自黄标成为大汉奸头子、欺压同胞的消息却很快传回了老家,黄标的名字被族人们咬牙切齿,深感羞耻,其母亲更是羞愧难当,与黄标拒绝母子关系之后,选择轻生,妻儿过着令人唾弃的生活。

生前因汉奸身份而入狱,死后却入土烈士陵园,他凭什么? - 天天要闻


舍身犯险,助战友脱困

黄标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汉奸”,凭借出色的能力,日军军官对他十分重视,就在这一天,金崛刻意学着中国人的礼节,端起酒杯,带着宾客一起庆祝黄标的荣任,称赞他的治安有方,最后还不忘让众人为东亚共荣干杯。黄标自然不敢怠慢,立刻端起酒杯,感谢金崛的提拔和宾客的捧场,最后也不忘举杯让众人为中日亲善干杯。

两个人正逢场作戏中,宪兵队长突然带领着一人来到他们面前,并称这正是新四军的人,金崛试探性的将此人交给了黄标,让任由他处置。“带上来”,只听金崛一声令下,一名新四军人被押了上来,抬头一看,此人正是新四军游击队长余清,他怎么被抓到了这里?思量间,金崛凑过来对他说:“黄队长,今天就要看你的表现了。”说完后,伴着刺耳的奸笑声将一杯酒一饮而尽。黄标定了定神,突然也大笑起来:“为了不扫大家的兴,先押下去,我亲自提审。”

生前因汉奸身份而入狱,死后却入土烈士陵园,他凭什么? - 天天要闻

宾客散尽,黄标依然没有睡意。“怎么会是他?”“应该怎么把他不动声色的营救出来呢?”想着想着,天亮了,但就在这个时候,他想到了之前被押着的大汉奸,狸猫换太子,这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枪杀新四军余清的告示也早已遍布大街小巷,他早了几个信得过的兄弟们,将他们两人进行调换,就这样,蒙着粗布的汉奸被强杀,而余清早已趁机逃脱回到了组织上。黄标的这个卧底身份,除了新四军的几个高级长官之外,没有人知道,他遭遇着人们以及家人的误解和伤害,但好在凭借着他里应外合的卧底能力,为抗战成功做出了一份巨大的贡献。

生前因汉奸身份而入狱,死后却入土烈士陵园,他凭什么? - 天天要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黄标得以回到组织的怀抱,然而不久之后国军便开始围剿新五师,在战争的混乱格局中,黄标再一次和组织失联,被当成汉奸捉住,就在被枪决的危急关头,一位领导用需要黄标协助破案的理由,救下了他,但是却难以改变黄标的命运,黄标被关在牢狱中10余年,最后病死狱中。黄标的名声还是没有得到洗白,就这样含冤而去。

生前因汉奸身份而入狱,死后却入土烈士陵园,他凭什么? - 天天要闻

真相大白,为时已晚

1980年,黄标的儿子黄忠汉也早已长大成人,在一份资料中看到了曾经给父亲下达命令的指示,父亲的真实身份这才得以重见天日,黄标的罪行才被抹去,然后被追封了烈士的称号,他被安葬于烈士陵园。可这一切,如果这些证明早些被发现的话,我们就不会失去一个有勇有谋的革命英雄了。

生前因汉奸身份而入狱,死后却入土烈士陵园,他凭什么? - 天天要闻

黄标这一生是光荣而且伟大的,尽管他临终前都被大家误解唾骂,尽管没能看到如今的繁荣景象,但他切切实实做的那些事情还是存在的,我们将会永远铭记,永远铭记黄标做的一切努力,铭记这样的一位无私奉献的英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觉罗名义上也是皇族,但从各方面待遇来看,顶多就是高配的旗人 - 天天要闻

觉罗名义上也是皇族,但从各方面待遇来看,顶多就是高配的旗人

爱新觉罗氏家族按照血缘远近分为宗室、觉罗,尽管名义上都属于皇族,但是觉罗不管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待遇,都远不如宗室,比一般的旗人也高不到哪去。关于觉罗的文章御史写的不多,借此机会与诸位分享有关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政治待遇方面的差异清代的皇族别
曹操盗墓:从军阀提款机到反盗墓祖师,狠人操作震碎三观! - 天天要闻

曹操盗墓:从军阀提款机到反盗墓祖师,狠人操作震碎三观!

你以为曹操盗墓就是挖坟找钱?错!这哥们儿是中国盗墓界的“产业链教父”——设盗墓办公室、搞绩效考核、玩薄葬疑冢,连现代资本家看了都直呼内行!今天咱们就扒开《三国演义》的遮羞布,还原一个真实的盗墓狂魔曹操,那些历史课本不敢写的骚操作,随便一条都
清明祭英烈:“红岩精神”育时代新人 - 天天要闻

清明祭英烈:“红岩精神”育时代新人

4月2日,重庆市渝中区大中小学“行走的思政课”暨“清明祭 红岩魂”活动正式举行。围绕“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让党员、团员、少先队员共上一堂“三岩思政课”,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和发扬“红岩精神”。 活动现场。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供图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岩精神’的内涵是什...
2025年还健在的开国将帅仅剩一人,如今101岁,曾被苍蝇救过一命 - 天天要闻

2025年还健在的开国将帅仅剩一人,如今101岁,曾被苍蝇救过一命

方以智站在南京城墙上,望着远处战火蔓延的天际线。这位曾经的明朝大臣此刻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剃发为僧,隐姓埋名。康熙年间的文字狱风暴即将来临,这位学贯中西的思想家选择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一选择,让他避过了杀身之祸,却也几乎让后世遗忘
清明节的代扫墓人:有陵园工作者一天代扫十多座墓,有大学生趁假期尝试兼职代扫 - 天天要闻

清明节的代扫墓人:有陵园工作者一天代扫十多座墓,有大学生趁假期尝试兼职代扫

4月4日,清明节上午,在辽宁沈阳一家陵园工作的蒲女士带上水桶和鲜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年清明节都是她全年工作较为忙碌的时候,除了陵园日常的管理外,帮逝者家属“代扫墓”也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今年清明节这一天,她就要代扫十多座墓。红星新闻近日采访发现,由于逝者家属工作生活在异地等原因,近些年找人代扫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