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县籍范姓开国中将,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2025年04月04日18:12:08 历史 1213

1914年春,大别山北麓的新县寒风未散,佃农范家迎来了第六个孩子。这个被取名"朝利"的婴孩不会想到,自己将用近一个世纪的光阴,见证中国从山河破碎到巨龙腾飞,用战功与忠诚在军史上刻下不朽篇章。

一、大别星火:红小鬼的淬炼

1929年秋收时节,15岁的榨油坊学徒扔下木槌,攥着梭镖加入赤卫军。在黄安战役的硝烟中,范朝利首创"火牛阵":将浸油棉絮绑在牛尾点燃,冲垮敌军铁丝网。徐向前视察阵地时,拍着这个满脸烟灰的少年肩膀:"小鬼,你这招比诸葛亮还灵!"

红四方面军西征路上,19岁的营政委已成钢铁脊梁。在反"三路围攻"的万源保卫战中,他率敢死队攀越鹰嘴岩,用竹竿挑着手榴弹炸毁敌碉堡群。战后清查战利品,全营战士的米袋里都装着特殊"军粮"——用炒面与观音土混合的"救命丸",这是范朝利发明的战地应急食品。

河南省新县籍范姓开国中将,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 天天要闻

二、太行砺剑:平原游击战大师

1937年深秋,滹沱河畔的夜色被阳明堡的爆炸撕裂。时任769团参谋长的范朝利,手持怀表精确计算突袭时间:工兵剪铁丝网用3分15秒,机枪组压制哨兵需47秒。当24架日机在火海中化为废铁时,他在地图上标注的油料库坐标,成为此战关键。

冀南平原的反扫荡岁月,范朝利将游击智慧发挥到极致。他发明的"地洞蛛网"战术:每个村庄地下相连,洞口设在灶台、马槽,让日军"进村不见人,出村挨冷枪"。1942年四月反合围,他指挥机关人员扮作送葬队伍,棺材里藏着电台文件,唢呐声掩护突围路线,万余日伪军的铁壁合围竟成笑谈。

河南省新县籍范姓开国中将,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 天天要闻

三、中原铁流:决战时刻显锋芒

1945年邯郸战役的炮火中,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副司令员范朝利创造"滚筒战术"。三个旅交替突击,像碾盘般将马法五兵团碾碎在漳河岸边。最经典的当属"真假指挥部":他令通讯兵同时架设七部电台,诱使国军空军将炸弹倾泻在假目标区。

淮海战役的冰原上,这位大别山走出的战将再显神威。双堆集战场,他指挥工兵用门板铺就"钢铁走廊",保障重炮抵近射击;陈官庄总攻时,首创"土飞机"战术——在堑壕下挖洞填炸药,将敌军工事整体掀翻。战后统计,2纵俘虏的国军将官中,有五人曾是他红军时期的手下败将。

河南省新县籍范姓开国中将,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 天天要闻

四、西南戍边:和平年代的战旗

1952年川南剿匪,时任14军军长的范朝利将山地战经验发挥到极致。在小凉山地区,他令战士用羊皮筏横渡金沙江,用彝语喊话瓦解叛军;在中甸雪原,组织"马背炮兵",将无后坐力炮拆解驮运。最传奇的是康南平叛:他派侦察兵化装活佛侍从,用转经筒藏电台,里应外合端掉叛军老巢。

晚年定居济南的范将军,书房挂满作战地图。1996年回新县探亲,他站在"八一希望小学"操场,指着远处的山梁:"那是1932年我们突围的路线,现在娃娃们不用再钻山洞读书了。"2012年夏,99岁的老将军在病榻上最后的手势,仍是示意护士调整中国地图的角度——要让台湾朝向阳光。

河南省新县籍范姓开国中将,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 天天要闻

从大别山的放牛娃到开国将军,范朝利用98载春秋诠释了何为"铁心向党"。今日台海军演的战机呼啸声中,那支曾夜袭阳明堡的雄师血脉,依然在强军路上奔腾不息。当新一代军人凝视荣誉墙上的将星名录时,总会看见一个永不褪色的身影:他背着汉阳造穿越战火,目光永远望向胜利的曙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