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五.三”惨案(1928年5月3日——1929年5月)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了“东方会议”,决定:1.保护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为了自卫,虽出兵亦在所不辞;2.对中国东北将负起整个治安之任,并使满蒙脱离中国而独立。其间,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奉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称霸战略,确定了侵略中国的具体方针。
1927年夏,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此后日本更加速了对华侵略扩张。右起第三人为新任日本首相田中义一。
就在这一年的5月,当北伐军进入山东时,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借口,调派3000名陆军在青岛登陆,7月曾一度占领济南,屠杀中国人民。他们企图阻挠国民革命军北伐及中国的统一,以便坐享中国军阀割据的渔利。后来因北伐军事行动暂停而撤离。
1928年4月,北伐军再次直趋山东。日本继续声称保护侨民,又一次出兵山东,企图阻止北伐军渡河北进,以实现分裂中国的阴谋。4月下旬,开抵济南的日军已达数千人。他们占领了西城门外的商埠区,构筑工事,架设铁丝网,封锁交通。5月1日,北伐军战胜了盘据山东的北洋军阀张宗昌等部,占领了济南。这期间,日军在济南商埠区自行划定了3个“警戒区”,开始无故射杀中国军民,蓄意挑起事端。5月3日上午9时,日本侵略军在最高指挥官福田彦助师团长的指挥下,向附近的北伐军第40军第3师第7团的两个营突然发起进攻。
1928年4月,日本出兵山东,并于5月3日进攻省会济南。图为日军第6师团炮击济南城。
与此同时,日军还开始了大屠杀,凡遇中国人就放枪开炮,一时尸体满街,死伤的儿童、妇女、工人、商贩、学生和士兵惨不忍睹。北伐军的电台被炸毁,守台官兵全部阵亡。日军还公然破坏外交惯例,扣押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黄郛,并将新任驻山东外交特派交涉员蔡公时毒打,残暴地割去耳鼻和舌头后予以杀害,蔡公时的16名随员也在惨遭蹂躏后被杀害。
蔡公时(1888—1928)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战地政务委员兼外交主任,江西九江人。与日交涉时,被日军残忍杀害
5月4日,日军继续残杀军民。北伐军总司令蒋中正下令“忍辱负重”,撤出济南,绕道“北伐”。日军对蒋中正的一再退让并不满足。7日,日军向蒋中正提交了最后通牒。
“五.三”惨案发生后,日军师团长福田彦助写了这封信,向北伐军总司令蒋中正提出无理要求。
8日,日军下令用重炮攻城(商埠区在济南旧城外),各城门落弹起火,燃烧千余家。中国守军李延年、邓殷藩两团进行了顽强抵抗,后来奉命撤退。5月11日,济南陷落,日兵进城奸淫、掠夺、不及撤出的数百名伤员全被日军屠杀。日军还以抓便衣队为名,挨家挨户搜查,把逮捕来的百姓用铁丝穿肉,连成长串,百般折磨,直至杀害。居住在济南的一些日本人还组织所谓“义勇团”,专事杀害平时有抗日言论者或取缔过日货的中国学生、工人和店员。事后,据世界红十字会济南分会查明:“济南惨案”死亡6123人,伤1700余人。因惨案发端于5月3日,故又称“五.三”惨案。
在“五.三”惨案中,被日军刺杀的我革命军士兵和济南市民。
1929年3月28日,中、日两国政府签订济案协定,规定南京军政府负责保障日侨生命财产,日军于两个月后全部撤退(实际未按期撤退)。由于国民政府对日屈服,“济南惨案”竟草草了结。
“五.三”惨案图片